在山西境內的東南一帶,存在着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
上黨高地。
這塊高地的存在價值更多的體現在了先秦時期。
在中國古代的地理格局尚未完全開發之際,封閉性的山地其實更加具有軍事價值。
上黨高地因爲自身封閉性的原因,它的軍事價值要遠遠超過富庶的江淮地區,甚至直接影響了秦王朝的大一統命運。上黨高地的地理位置
在山西整個境內向南望去,山西地區因爲獨特的地位方位,獨特的封閉性盆地讓它境內的任何一處地方都極具軍事價值。
“山西之形勢,最爲完固。關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蓋語其東則太行爲之屏障,其西則大河爲之襟帶。於北則大漠、陰山爲之外蔽,而勾注、雁門爲之內險。於南則首陽、底柱、析城、王屋諸山,濱河而錯峙,又南則孟津、潼關皆吾門戶也。”
由於先秦時期各國政治博弈的重心集中在長安---洛陽爲中心的東西連線上,山西南翼的兩個重要戰區也因此被無形中送上了歷史舞臺,從而提高了它們的軍事地位。

這兩塊重要的軍事戰區便是我們所熟知的河東戰區、上黨高地
河東戰區可以說是關中平原進入山西地區的一個天然跳板,也可以作爲山西南翼最爲良好的一個戰略緩衝區。這塊戰區不僅僅是在先秦時期,就連漢唐、明清時期都是一塊絕佳的軍事跳板。
秦漢時期,河東戰事頗多,各個王朝更是屢屢加強對於河東戰區的軍事部署,其實以漢唐時代最爲重視。
“秦、漢以降,河東多事,襟帶河、汾,翼蔽關、洛,推爲雄勝。”
整個河東戰區,因爲處於關中平原和河南地區的政治中心聯結處,漸漸演化爲了一個極爲重要的軍事聯結樞紐地,它就像一個巨大的交通轉盤,讓關中平原、河南地區之間的政治聯繫無形中得到了加強。

因爲大一統王朝,想要憑藉長安控馭天下,並不可能,更多的時候,長安、洛陽是作爲大一統王朝中的雙都並存,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對於全國各地的控馭能力,還能夠提高王朝的政治影響力。
關中平原、河東戰區、河南地區各自以的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構成了一個幾乎完美的戰略三角。

整個三角區域中,失去河東戰區同時意味着關中平原和河南地區之間的政治聯繫被同時切割。
而上黨高地因爲自身的原因則很容易形成割據勢力,坐守一方。
上黨高地地處山地,周圍幾乎盡爲山谷溝壑。

在先秦時候,韓國憑藉上黨高地的天然優勢,一度抗衡諸國。雖然在戰國時期中,韓國真正的軍事實力並不雄厚,但憑藉這塊戰略要地順利位列戰國七雄中。上黨高地的地理分割
在整個上黨高地的內部可以劃分爲三個獨立的地形區塊:
左翼:太嶽山一線
中部:兩大盆地
右翼:太行山一線

上黨高地外圍幾乎全部被高山所裹挾。
左翼的太嶽山一帶,擁有沁水的灌溉,而右翼則有漳水的灌溉,上黨高地的中部則由丹水、漳水兩大水流貫通而過。

古代王朝中,一塊地方能夠被水流和高山所裹挾,一定是一塊不可多得的戰略要地。
這樣的戰略要地在冷兵器時代更是難能可貴,各方實力無疑都會對此垂涎三尺,這也是爲什麼先秦時代的大型戰事頻頻發生於三晉大地上的原因。
因爲冷兵器時代,更多的軍事力量從自身的出發點而言,據山守險、臨水而居是他們潛意識中最爲真實的選擇。
在上黨高地的內部,南北兩翼分別有兩個小型盆地,這兩個小型盆地又構成了兩個獨立的地理單元:
北翼:長治盆地

南翼:晉城盆地

北翼的長治盆地是上黨高地中最爲重要的農耕區,漳水則是最爲重要的水源。整塊上黨高地像長治一帶面積巨大的盆地並不存在,長治盆地的唯一性構成了它的在先秦時代的最爲重要的軍事地位。
漳河水系又同時分爲兩大水系:
清漳水:清漳東源、清漳西源
濁漳水:濁漳北源、濁漳南源、濁漳西源

這條盤系在長治盆地內部的漳水成爲了它的生命源泉,也成爲長治盆地內部最爲依仗的水源。
南翼的晉城盆地相對長治盆地的而言,它的體量並不巨大,更多的時候,它僅是一小塊的農耕區,可它卻是圖謀長治盆地的一個天然跳板。
先秦時代的長平之戰,便是如此。
秦國憑藉河東戰區這塊優良緩衝戰區,大軍團穿山而過,逼近晉城盆地,在長平展開大戰,一戰定乾坤,成就霸業之基。上黨高地的四條山道
上黨高地的另一個軍事作用則是可以圖謀河北地區。
整塊上黨高地因爲太行山的額原因,可以最大限度的對華北平原居高臨下。而河北一帶的的軍事力量卻很少能夠主動對其發起挑戰。
面積廣闊的華北平原除了面積廣闊,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優勢,無險可守的大面積平原,更多的時候它無法抵擋上黨高地衝擊而下的軍事力量。
從上黨高地想要進入華北平原,共有五條通道:
南翼三通道:軹關陘、太行陘、白陘

北翼兩通道:滏口陘、井陘關

這五條通道大抵構成了上黨高地最爲重要的核心通道,從這些通道可以成功的突入到華北平原,進而圖謀天下。
這也是爲什麼當時的秦國要將攻擊的重心放在上黨高地,而並非直接選擇進入中原地區。
因爲趙國居於上黨高地北翼一帶,韓國居於上黨高地,如果直接突入中原地區,秦國的後翼顯然要危險很多,直接強攻上黨高地是個很明智的選擇。這樣不僅可以直接威脅趙、韓兩國的核心統治,還能夠儘快的讓秦國勢力入主中原,進而爲自己建立大一統王朝創造不世之功。
如今,和平時代的我們早已經遠離戰爭,那些曾經充滿着硝煙的戰場也早已經消逝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可我們不能忘記,曾經的這塊上黨高地親眼目睹了秦國的崛起,也真正見證了大王朝大一統的博命之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