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7日,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EEA)和瑞士聯邦環境辦公室(Swiss Federal Office for the Environment,FOEN)聯合發佈的題爲《歐洲是否生活在行星邊界之內》(Is Europe Living within the Limits of our Planet?)的報告顯示,歐洲氮足跡、磷足跡、生態足跡3種環境足跡已超出歐洲行星安全運行空間。

報告定義了氣候變化、生物圈完整性、平流層臭氧消耗、海洋酸化、氮和磷等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土地利用、淡水利用、大氣氣溶膠負荷以及其他9個行星安全運行空間,並從氮足跡、磷足跡、生態足跡、淡水足跡4種環境足跡視角切入,使用先進的多區域投入產出(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MRIO)模型——Exiobase,評估了歐洲終端產品消費對環境的影響。

評估結果顯示:①氮足跡:歐洲氮足跡是歐洲行星安全運行空間的3.3倍。相比之下,全球氮足跡是全球行星安全運行空間的1.7倍;②磷足跡:歐洲磷足跡是歐洲行星安全運行空間的2倍。相比之下,全球磷足跡也已經達到全球行星安全運行空間的2倍;③生態足跡:歐洲的生態足跡是歐洲行星安全運行空間的1.8倍。相比之下,全球生態足跡並沒有超出全球行星安全運行空間的邊界;④淡水足跡:歐洲及全球淡水足跡仍在行星安全運行空間範圍內。但這並不排除地方層面的水足跡已超出地方行星安全運行空間。

報告指出,目前關於行星安全運行空間仍然存在許多重要的知識差距,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理解全球行星安全運行空間;②全球與區域行星安全運行空間的區別與聯繫;③理解歐洲環境足跡及其在全球行星安全運行空間中所佔的合理份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