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在兩位硬剛FTC和Facebook的參議員看來,罰款和監管還不夠,在這封致FTC主席喬·西蒙斯的信中,來自民主黨的理查德·布魯門撒爾和共和黨的喬希·霍利表示:“該公司(Facebook)應該考慮針對用戶的私人信息制定一些規則,比如要求刪除跟蹤數據,限制收集某些類型的信息,限制廣告行爲,以及在不同產品之間共享私人數據時設置防火牆。據路透社報道,FTC正在考慮一項解決方案,要求Facebook董事會對該公司的隱私政策和具體做法加以監督,並要求這家社交媒體巨頭採取更爲積極的政策,如建立一個可能包括Facebook董事會成員的隱私監督委員會,並對第三方應用程序的開發商進行監管。

50億美元的罰款,不僅沒能幫Facebook洗白,反倒讓扎克伯格又背上了“罵名”。在兩位美國參議院看來,這一罰款看似天價,實則讓Facebook“撿了個大便宜”。持類似觀點的人不在少數,畢竟,Facebook一個季度的收入就超過150億美元,且一次罰款就能爲過去林林總總的問題買單,足夠划算。不過,數字是小,譭譽實大。對於Facebook而言,交了罰款,只是考驗的開始,重拾信任仍道阻且長。

Facebook與FTC和解計劃:便宜小紮了?

50億的大便宜

“即使是50億美元的民事罰款,也是Facebook的討價還價,”美國東部時間5月6日,就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與Facebook公司達成的和解計劃,兩位美國參議員用致信FTC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雖然和解計劃並未“官宣”,但就在幾天前的5月3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Facebook與FTC就違反消費者數據隱私的潛在和解協議已接近達成,該協議可能包括私人社交應用WhatsApp的消息傳遞功能,因爲Facebook也正將重點從其社交媒體服務轉移到強調私人消息傳遞上來。

FTC的要求並非僅此而已。據路透社報道,FTC正在考慮一項解決方案,要求Facebook董事會對該公司的隱私政策和具體做法加以監督,並要求這家社交媒體巨頭採取更爲積極的政策,如建立一個可能包括Facebook董事會成員的隱私監督委員會,並對第三方應用程序的開發商進行監管。

但在兩位硬剛FTC和Facebook的參議員看來,罰款和監管還不夠,在這封致FTC主席喬·西蒙斯的信中,來自民主黨的理查德·布魯門撒爾和共和黨的喬希·霍利表示:“該公司(Facebook)應該考慮針對用戶的私人信息制定一些規則,比如要求刪除跟蹤數據,限制收集某些類型的信息,限制廣告行爲,以及在不同產品之間共享私人數據時設置防火牆。”

FTC已承認收到了這封信,但拒絕置評,Facebook也拒絕對此發表意見。針對Facebook的態度,以及對可能的50億美元罰款的看法,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Facebook媒體聯絡中心,但截至發稿,對方並未給出確切回覆。

事實上,對於罰款,Facebook可能早已有數。在4月4日公佈一季度財報時,Facebook就表示,其第一季度業績包括一筆30億美元的法律費用,這與FTC正在進行的調查有關,估計“損失範圍在30億-50億美元”。

“慣犯”Facebook

Facebook計提了30億美元的損失,但在外界看來,即使是最高50億美元,也不足以抵消Facebook犯下的過錯。與理查德·布魯門撒爾、喬希·霍利持一樣,不滿Facebook的還有有很多人,至少國會山上就比比皆是。

上月,美國國會參議員大衛·西奇林就曾在推特上表示,即使是數十億美元的罰款也只是“輕微的處罰”,“Facebook是慣犯,關鍵在於委員會的回應是否足以防範未來的違規行爲。”

議員們的偏見也不無道理。畢竟,自去年3月曝出劍橋分析事件後,Facebook有關於數據泄露的問題,此起彼伏。去年6月,一個名爲Nametests.com的應用程序再次暴露了超過1.2億用戶的信息。去年9月,Facebook遭遇了史上最爲嚴重的安全漏洞事件,彼時,黑客竊取了近5000萬個用戶賬號的數字登陸代碼。

今年4月初,Facebook發言人對各大主流媒體承認,用戶的多組個人數據被存放在亞馬遜AWS數據庫中,包括數以百萬計的Facebook用戶的逾5億條記錄。5月6日,路透社再次曝光了使用印度一支由260名合同工組成的團隊,瀏覽2014年以來的帖子,並將這些內容進行標籤分類。

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也讓扎克伯格置身澄清、道歉的漩渦之中,“我們擔負着保護你們數據的責任,如果我們辦不到這一點,便失去了服務於你們的資格。”雖然在多次發言中,扎克伯格信誓旦旦,但狼來了的故事已經讓外界信任降至零點。

不過雖然股價多次暴跌,但從財報來看,Facebook的表現也還好,而穩健的營收和利潤,也成了議員們不滿和解計劃的原因之一。Facebook2019年一季度的財報顯示,其當季營收達到150.8億美元,同比上漲了26%,即使是計提了30億美元的罰款,Facebook的當季利潤也達到24.29億美元,而日活躍用戶數和月活躍用戶數均同比增長了8%。

“30億-50億美元只是一次性罰款,但卻能讓你壟斷一個市場,收購或扼殺競爭對手,每年賺取500億美元營收,這真是一筆重大投資。”歐盟首席反壟斷經濟學家托馬索·瓦萊迪一語破的。

大船難掉頭

質疑聲不絕於耳,扎克伯格也下定了調轉方向的決心。3月初,一篇題爲《以隱私爲中心的社交網絡未來願景》奠定了Facebook走向私密的基調。扎克伯格表示,將按照WhatsApp的模式,強化Facebook中一對一或組羣間的對話功能,並希望在此基礎上建立包括視頻聊天、移動支付等多個功能,讓Facebook朝着全方位的私人服務平臺方向發展。

努力有了,但盈利也註定會受到傷害。一季度財報顯示,來自廣告的收入爲149.1億美元,而廣告基礎正是開放式平臺上的海量用戶,轉型意味着,Facebook長期的廣告模式也必須隨之改變。互聯網分析師楊世界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Facebook從公開轉向私密的話,廣在告的鋪設方面,也比以前會更精準,會從大量投放的公共屬性,轉爲通過細分的人羣屬性去投放。

即使道阻且長,Facebook也只能一條路走下去。伴隨層出不窮的數據泄露問題,對於隱私的保護已經成爲了互聯網的阿克琉斯之踵。

沒有大型互聯網巨頭的歐盟早已行動起來。去年5月,《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正式生效,取代了歐盟自1995年起沿用的繁雜規則,並提高了違反隱私法的罰款金額,違法企業將被處罰高達4%的營收或2000萬歐元,而之前的處罰金額只是幾十萬歐元。

就連美國自己,也開始考慮立法保護隱私的重要性。4月7日,路透社報道稱,兩名美國國會參議員提出了一項法案,禁止Facebook、Twitter等大型社交媒體欺騙消費者提供他們的個人隱私數據。

作爲各國監管機構的箭靶,Facebook沒有理由不行動起來。不過具體措施的有效程度並不好衡量。楊世界表示,只能是最大程度上去降低隱私泄露的風險,數據泄露有兩部分的原因:一是系統設計的安全性,如果不夠安全,這個就是沒辦法避免的。而另外一方面,像Facebook這種,從公共轉型爲私密,一定程度上,相對於公共屬性,肯定是能夠降低泄露隱私的風險,但從根源上解決是不太可能的。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湯藝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