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民日報、央視記者都來了!“千萬工程”典型經驗採訪團夜訪古堰畫鄉

11月14日,浙江“千萬工程”典型經驗集中調研採訪活動走進麗水古堰畫鄉。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國青年報、農民日報、現代快報以及浙江日報、浙江之聲和浙江衛視等12家中央和省級媒體齊聚秀山麗水,共訪詩畫田園。

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麗水市是浙江“千萬工程”典型經驗集中調研採訪活動的第五站。採訪團先後到達了湖州市安吉縣魯家村、金華市浦江縣建光村、紹興市新昌縣鏡嶺鎮和台州市黃巖區鄉村振興學院,考察了特色農業、環境整治、借智借力等鄉村振興主題。來到麗水,中央和省級媒體聚焦“加強古村落保護利用,建設美麗特色小鎮”的訪問主題。

採訪團首先來到蓮都區碧湖鎮堰頭村。走在村間小道上,千年古堰、生態水環境、靜謐古村落給每一位記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街、古亭、古村落和古樟樹羣,以其真山真水和自然古樸,讓媒體記者們感到不虛此行。堰頭村黨支部書記張偉武表示,在2005年時,堰頭村絕大多數村民種菜養豬,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餘元。而到了2018年,年收入翻了十幾倍,村民或出門打工,或回鄉創業開農家樂民宿,或把農田外包,實現了100%就業。小小一個堰頭村就有農家樂8家,民宿6家,幾乎家家戶戶當老闆,創業在古堰畫鄉景區周邊。

接着從保定碼頭出發,記者們坐着畫舫,航行至大港頭鎮。這時已是夜晚。走進畫鄉小鎮,又是另一番風味:小鎮道路兩旁,大紅燈籠高高掛,遊人如織,好不熱鬧。小鎮上的咖啡吧、畫坊、民宿、農家樂生意興隆,甚至連“畫吧”“有個木匠”等特色工藝小店都是人流不斷。

“沒想到,到了晚上,小鎮還是這樣紅火!”現代快報一行六人,由副總編輯帶隊,文字、攝影、攝像、新媒體等不同類型記者齊上陣,利用全媒體優勢,探祕畫鄉小鎮“活態保護”的奧祕。

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記者陳相如,瞭解到民宿“畫居匠心”老闆楊翔軍返鄉創業的故事後,非常感興趣地問起他的人生規劃。這位1986年出生在小鎮上的年輕人,當過兵,做過木製品加工廠的老闆,如今是民宿“畫居匠心”的創始人、“有個木匠”特色工藝小店的店主。他告訴人民日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主政浙江期間,曾來到古堰畫鄉,並對麗水寄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爲如此”的重要囑託。楊翔軍返鄉創業,就是要保護好環境。所以,他親手關閉了自己的木製品加工廠,走上了“退二進三”的發展道路,開民宿,做文創,現在一年的收入突破80餘萬元。

文/記者 葉浩博  圖/記者 陳煒

值班編輯/劉驍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