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作者|餘淼傑(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勞動力成本上漲減緩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速度

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生產技術不斷得到發展,生產力不斷得到提升,但生產率特別是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卻沒有很明顯的提升,這種現象稱爲生產率悖論。在衡量一個國家或者一個企業、行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時,除了考慮其在一定時間內創造的產品數量外,還要考慮相關的投入。例如人力、土地、資本等要素的投入成本如果不斷上漲,那麼儘管生產技術、生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但全要素生產率並不會很快提升。

餘淼傑

從全球的情況來看,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目前各國的勞工成本都在明顯的持續上漲。發展中國家之所以也有類似的情況,主要是因爲該國的人口紅利在不斷消退,所以勞工成本在不斷上漲。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要進一步推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那就要降低生產要素特別是中間品、資本品的成本。如何降低資本品和中間品的成本?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通過推進全球貿易自由化、一體化,通過降低關稅及非關稅壁壘來推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1929 年的經濟大蕭條和這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影響沒有可比性

這次疫情與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其實有本質上的區別。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主要是由人禍造成,而這次疫情主要是天災。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從表面上看是因爲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有效需求不足。但從深層次來看,是因爲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勞工羣衆收入不足導致有效需求不足之間存在深刻的矛盾。

所以,各國在應對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時,許多國家特別是以美國爲首的國家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收取高關稅,設置貿易壁壘,這在客觀上會導致市場進一步分割,各國都以鄰爲壑,從而無法很快地走出經濟危機。直到羅斯福實行新政,通過擴大就業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各國效仿這個做法之後才更快地走出了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

這次疫情主要是因爲天災,儘管在這次疫情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甩鍋、不負責任的言論越來越多。但是總體來說,通過全球各國特別是WHO等組織以及中國等國家的努力,各國之間友好合作,共度時艱促進合作互贏的趨勢更加明顯。這是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各國紛紛採取貿易壁壘的情形比不了的。因此,各國也從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中吸取了經驗教訓,在面臨天災的情況下,各國意識到應團結起來、合作互信。

相較於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這次疫情衝擊下,經濟表現出的韌性更強。我們可以看到,相對於1929至1937年的經濟大蕭條,現在全球化的趨勢比當時要高很多。全球化趨勢有生產地區化、貿易全球化兩個特徵,疫情並沒有改變這個格局,每個產品都是由全球不同的國家共同生產,然後在全球各個地方銷售,這個格局並沒有改變。雖然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但仍無法改變全球化的格局。這次疫情之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多邊機構的作用會逐步下降,但是與地區貿易合作特別是地區自由貿易區這種形態爲主導的貿易合作形式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例如“東盟10+6”等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也包括跨大西洋的貿易投資協議等,這些地區合作貿易機構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這也是全球各國通過區域經濟合作的方式來度過新冠疫情的一種嘗試。

全球將逐步形成以中國爲中心的全球價值鏈構建體系

疫情的確是危中有機。而且非常明顯的是在疫情之後,社會的經濟會由線下經濟逐步轉移到線上經濟,互聯網經濟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貿易、金融還是投資,會更多地體現爲數字貿易、數字金融乃至數字投資,而且重要性會越來越凸顯。另外,各國也會逐步實現貿易的多元化、貿易形態多樣化,這其中數字經濟將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未來世界經濟的驅動力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找到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我認爲這次疫情之後會逐漸形成一個以中國爲中心的全球價值鏈,中國是全球的“世界工廠”,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的主導地位。在這次疫情中,這個趨勢不但不會被減弱,相反會得到加強,這有兩個原因。第一,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中國一樣同時擁有全產業鏈和勞動力豐富兩個要素的經濟。比如美國,雖然它的產業鏈比較齊全,但相對於中國來講,它的產業鏈並沒有真正比中國更加齊全,相對於中國其實還有一定距離。雖然美國在產業技術上起帶頭作用,但從產業鏈配套方面美國不如中國。

第二,從勞工豐富的角度來講,儘管有些國家勞動力比較豐富,而且比較便宜,但是沒有完備的產業鏈配置,這個勞動力結構上可能會不如中國,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以中國爲核心的全球價值鏈的構建體系將會逐步推進。我預測中國在未來十年平均每年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佔25%左右,所以中國會逐步成爲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同時,中國以巨大的市場規模,吸引着全球各國的投資,中國市場也逐漸成爲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穩定需求方以及保證他們經濟發展最大的國際市場。

短期效果層面,投資將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今年消費拉動經濟的作用有限,因爲消費需要培育,再加上第一季度消費受到重創,從第二季度開始,特別是到第三、第四季度,消費的貢獻作用會不斷提升,但因爲消費在第一季度的受到重創的負面影響,所以全年消費的貢獻作用不大。今年一二月份的出口情況是非常不樂觀的,但三月份出口已經趨向平穩,並扭轉了一二月份的貿易逆差。在第二季度,儘管有些企業仍會抱怨拿不到訂單,但這只是短期現象。因爲隨着第二季度的不斷推進,歐美等國家受到疫情影響,採取封城封國措施之後,無法開工生產,那他們要滿足本國對生活必需品、消費品的需求,就只能更加依賴於中國,從中國進口。因此,中國的最終消費品在第二季度後會有所上升,所以今年的出口總額估計會比去年下降一成左右,但貿易順差與去年同比相差不多。投資會成爲今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之一,通過投資新基建以及傳統的基建,推行積極財政政策,配以穩健的貨幣政策來保證經濟的發展,如此一來,投資在提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方面將會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短期效果層面,投資的作用很明顯。新基建在短期之內必將成爲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帶領中國經濟走出困境。

另外,關於中國的出口我想補充一點,我認爲中國的出口轉內銷其實並不困難。我們觀察一下市場就會發現其實中國之前出口的產品比如高檔襯衣,國外出售的產品相對國內質量更好,競爭力更高。這主要是因爲國際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所以廠家通常把更好的產品賣到更遠的地方,這個現象也被稱爲“華盛頓蘋果”。所以,中國出口的產品,不管是衣服鞋帽,還是高端製造業產品,它的質量比內銷的產品質量更好,因此要實現出口轉內銷其實並不難,而且這些內銷的產品在國內市場上應該具有更好、更高的競爭力。

中國經濟擁有他國無法比擬的四大發展源動力

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我認爲有四個,第一,中國擁有的巨大市場規模優勢。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潛力以及超4億中等收入人口的消費實力。第二,中國擁有產業齊備的優勢,中國有全產業鏈配套,從大型重工業到輕型的勞力密集型產業中國都具備,這是中國所獨有的優勢。第三,中國擁有勞工紅利的優勢。中國有8億健康勤奮的白領和藍領相結合的勞動力,這也是中國所獨有的優勢,第四,中國有獨特的制度優勢。相對於其他西方國家來講,中國更加註重收入、公平公正與效率之間的平衡,保證魚和熊掌兩者兼得。中國通過改革開放不斷提升效率,最大化的提升收入,同時通過二次分配,打響脫貧攻堅戰來保障弱勢羣體的基本利益以減少兩極分化,我認爲這四點就是中國未來十年經濟增長的源動力。

爲促進經濟發展,我認爲是非常有必要發特別國債的。第一,中國去年的財政赤字只佔全國GDP總量的2.8%,而發達國家遠高於3%,所以提高中國的赤字率,將財政設置到3%-3.5%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第二,通過發行國債來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衝擊,精準發力,將焦點放到AI、互聯網、充電樁的等新型基建上,就能夠對症下藥,讓投資新基建成爲經濟發展的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中國今年普通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因爲這874萬畢業生從定義上講主要屬於白領工人,所以要解決874萬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一個很重要的辦法就是發揮市場主體的活力,特別是那些具有相當規模的中行民營企業,以及涉及國計民生的大型國有企業,乃至各個高端的服務業方面,他們在吸收白領工人的力度更大,所以應對這些白領勞動密集型產業進行大力扶持。另外,要積極推進五大城市羣的發展,包括創造統一的國內大市場,打破地區的貿易壁壘以及投資壁壘,這才能更充分的實現穩就業的目標。

延伸閱讀
  • 陳永偉:疫情持續總時間或不會短 要準備打持久戰
  • 北大教授張帆:增加流動性同時也要防止通貨膨脹
  • 巴曙松:央行可考慮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