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印象金堂”可以訂閱哦!

伴隨着改革開放40週年的歲月曆程

金堂也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回望這40年間

金堂是怎樣一步步走向輝煌的?

堂堂與你一起重溫改革開放金堂往事

堅定信念,奮進新時代

改革開放已經走過四十個年頭

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

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現在的堂粉兒們

應該基本上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吧

可你們還記得電報嗎?

就讓金堂老電報人劉元兵老師

帶我們回憶當初吧

消失的電報

在通信非常發達的今天,我想起了電報,它帶給人們太多的記憶和回味。電報是一種最早的、可靠的即時遠距離通信方式。當年,有什麼急事,人們總想着“拍個電報”。如今,電報這個名詞早已被微博、短信、微信之類的所掩蓋,這項業務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說起電報,話就長了。1886年成都設立了電報局,1925年金堂開通電報,只傳遞電報信號。1927年金堂設立電話局,實行電報電話混傳。1941年金堂設立電信局,負責金堂的電信業務,主要是電報和手搖電話。解放前的電報很少對外開放,主要只供政府部門使用。電報使用的是1837年由美國人S.F.B.莫爾斯發明的電碼進行傳遞。

解放後,電報業務對市民開放,電報傳遞方式爲人工話傳。1954年改用音頻振盪器人工發報機與成都通報,由話務員手抄然後譯成漢字。1960年2月改用電子管信號振盪器人工發報。1974年更新爲BDO55型電傳機打字傳遞,從此由手工抄電碼改爲自動收錄電碼,大大地提高了傳遞效率。1987年金堂縣郵電局開始使用更爲先進的具有自動譯碼功能的BHC-83C型漢字電傳機收發電報。1989年開始使用真跡傳真機收發電報,不再需要譯電碼了。縣城對縣下淮口、高板、竹篙、五鳳、福興、土橋等郵電支局(所)都實現了傳真機收發電報,提高了電報的準確率和及時率。

電報業務曾經非常發達,1990年金堂全縣的電報收發量就達到30餘萬份。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需要在郵電局排隊發電報。隨着電信通信的發達,電話的普及和傳真機的廣泛使用,電報業務逐漸萎縮,2000年電報業務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金堂縣郵電局在縣城趙鎮設立了電報班,專門收發對成都和縣城以外各鄉鎮的電報。縣城的電報由專人用自行車投遞。縣以下的電報通過話傳到各區所在地的郵電支局(所)。支局(所)收到電報後由鄉郵投遞員投遞到各鄉鎮,再由代辦員投遞到用戶手中。從金堂發出的電報到達對方後,將電報碼譯成中文,用專用的電報信封封口。交給電報投遞人員,縣以下沒有專門的電報投遞員,就交給農村投遞員,也叫鄉郵員,投遞給收件人。在全國範圍內,縣城之間的傳遞一般就是一兩天,而鄉下就需要幾天甚至一個星期之久。

用戶要發電報,需要到郵電局的營業窗口,用一角錢買一張電報紙,自己填寫,收報人地址姓名,電報內容精良精簡,電報的費用很貴,普通電報0.07元/字,它是按照普通程序處理,加急電報0.14元/字,是要求優先發送,優先投遞,甚至是專人專送,傳遞速度比普通電報快得多。繳費以後,由營業員轉交給報務員,報務員將電報的內容和計費覈實後,譯成電報碼,然後再用電報碼,發給收報人對應的郵電局。電報的種類也很多,有普通電報、加急電報、特急電報、禮儀電報、傳真電報、公務電報等等。

由於電報的明傳特性,對於從業人員的要求特別高,一般都要求黨員或者部隊轉業的幹部,必須對電報內容進行保密。以前就發生過,有的人冒領電報去把別人的貨物領走的情況,也出現許多麻煩的事情。

我是通信專業的畢業生,分配到淮口郵電支局工作,主要負責電報通信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我喜歡進入報房,聽電報機滴滴答答的優美聲音,喜歡聽到報務員話傳電報時報出的那一串串數碼,因爲它用最快的速度傳遞着各種信息,帶給千家萬戶快樂。喜歡騎上綠色郵車,去投遞電報。一聲:“XXX,有電報”,用戶飛快地跑來簽收電報,不斷地感謝,還請我們進家裏喝茶,鄉下還要喫飯喝酒,那真是非常快樂的事情啊。如今這一切都被短信代替了……

凡是經歷過電報時代的人,大多還記得在寥寥數語的電報文字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往往是“盼接”、“父病速歸”、“安達勿念”、“家有急事速歸”一類的字眼兒。有人風趣地總結,寫電報契合中國人崇尚簡約的文風,並把這種簡約極端化。因爲電報是按字數計費,人們惜墨如金,像“春節家走,28接163次”一類,今天的新新人類看上去如江湖黑話。因此,電報淡出,在一些人看來,還意味着“與一種特殊的說話方式告別”。

隨着電話、網絡等現代通信方式的到來,電報這種傳統的通訊手段已經退出通信舞臺,但是它在那個歷史階段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它爲政府部門的溝通,百姓的通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81年7月13日,金堂縣城遭受特大洪災,縣城電信機房被水淹沒,完全阻斷了金堂與外界的聯繫。縣郵電局就是用一部手搖發電的55B型15瓦的無線電報機,在樓頂上建立了金堂與成都的聯繫,縣委、縣政府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報告了金堂縣的災情,確保了抗洪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電報,曾經作爲世界範圍內最有效、最可靠的即時通信方式,在電話尚未普及的年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電報傳遞着非常精簡而又準確的信息,電報帶給人們的快樂和幸福,作爲曾經參與了這份工作的一員,回憶起來總是讓我難忘!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電報帶給人們的快樂和幸福

回憶起來總是讓人難忘

通訊方式的轉變

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智能手機的普及

更是改變了傳統單一的通訊方式

但也希望大家“抬起頭”

不要忽略了身邊最親的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