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除金石篆刻和书画艺术的研习外,西泠印社藉社员和各界贤达之力,上自鼎彝碑碣,下至印玺泉刀,无不博采旁搜,并设印学图书馆,专收两浙图经志乘、乡邦掌故、先贤著述及一切考论金石、古器、书画等书,以供同人赏鉴研究之用。赵晓明,字大钝,号愚溪散人,淄博师专教授。

西泠品茶

赵晓明

西湖。孤山。寻寻觅觅。意兴欲阑时,忽然瞥见左面墙边露一矮洞,兴致突生,入究其竟。

十许步,豁然开朗。西泠印社!

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风雅无语。寥落无人。

古木修竹,长藤细萝,绿意盎然,薄荫永昼。楼阁亭台,因山就势;洞穴泉池,宛然天开,有廊榭相互穿插,摩崖石刻,碑刻造像缀于园间,错落有致, 曲尽幽邃,泠泠然林泉高致。

柏堂蔼然,圆柏蔼然。

“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为儿时,已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僧志诠作堂于其侧,名之曰柏堂。”苏东坡诗序纪其事,其诗曰:“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姿尚宛然”,“此柏未枯君记取,灰心聊伴小乘禅”。

竹阁泠泠,修竹泠泠。

白居易知杭时,“小阁多植竹,每偃息其间,遂以名。”白居易宿竹阁,有诗:“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无劳别修道,只此是元关。”苏东坡知杭时题诗道:“柏堂南畔竹如云,此阁何人是主人。但遣先生披鹤氅,不须更画乐天真。”西泠印社人题楹联曰:以文会友,与古为徒。

西泠四泉:印泉、文泉、闲泉、潜泉。或掘于墙根,或凿于崖顶,或挖于岩畔,溪水泠泠。仿佛见印社诸人“瀹茗品泉,共涤烦襟,心心相印……不以纷华物欲扰其思虑,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汉三老石室翼然欲天,肃然峙立。室门紧扃,我们抚触石墙,徘徊者久之。室藏《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及自汉魏以来至明清各代的原始石碑十多块,“文字浑古遒厚,介篆隶间”。三老碑立于公元223年,1852年出土于浙江余姚客星山。1921年,闻知要售与外国商人,印社社员“不忍其沦于异域,而图永久保存之”,吴昌硕集60余人之力,捐集八千银元,赎碑运回浙江。“虑其久而复湮也,择西湖孤山之阳,西泠印社隙地,慎重庋奥建室”。1922年,首任社长吴昌硕专此写了《汉三老碑石室记》。“三老神碑去复还,长教灵气壮湖山。漫言片石无轻重,点点犹留汉土斑。”“竞传炎汉一片石,永共明湖万斯年

山坡高处,仰见华严经塔。白塔精小,秀丽而简朴,飞檐临风,成泠泠之韵。

题襟馆又名隐闲楼,门前空地一方,得“宜雨宜晴,静观自得;尽善尽美,为乐至斯”之誉。伫立馆前,灏灏湖水盈抱,隐隐远山在目,雷峰塔伶仃,依稀见西泠印社诸贤风雅之集。

春时清明,秋季重阳,天朗气清,社友各携作品和藏品前来,探讨篆刻技艺、赏鉴印学艺术,出版印谱、碑帖和书画,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奏刀挥毫,运斤成风,远过兰亭流觞、红桥修禊。

题襟馆下一茶室,一杯茶,三十元,有如此风光,三十元诚不多也。大樟树下,置一几,下临深水,远观空阔,恍见孤山上梅清鹤闲,林处士杖藜徐步。

饮茶讲究用水,茶圣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西泠西湖之水,应该归为上品。陆鸿渐谓“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盖水土之宜也”,龙井茶产西湖凤篁岭上,正合此说。

我拙于辨味,更难以识趣,从前人书上看到点滴,也似懂非懂,只是觉得,如农夫坐在午后的田间抽地头烟一样,奔波的旅人力疲小憩,有一杯茶喝,能够不渴,就好。入眼茶汤的澄浊,入口茶味的浓淡,乃至手中茶具的精粗,都可以不管。水滋味的高下即使难以明白,却均有会心。今日得缘之西泠印社,一壶一盏,仍有深意味。

上来的是矮墩墩的玻璃杯,茶水沏得七八分满,浮一缕香。茶具的寒素气正同茶汤的清香味相搭配。闲坐喝香茶之外,能领受古人风神,其境略胜钱塘观潮灵隐听钟。

口中馀甘,襟怀为之陡开,想那古风流一去,清气犹存,独留胜迹,我辈登临。此地尺幅万里,泽被古今。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1913年,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除金石篆刻和书画艺术的研习外,西泠印社藉社员和各界贤达之力,上自鼎彝碑碣,下至印玺泉刀,无不博采旁搜,并设印学图书馆,专收两浙图经志乘、乡邦掌故、先贤著述及一切考论金石、古器、书画等书,以供同人赏鉴研究之用。西泠印社还搜辑、考订、出版了大量印谱、碑帖和印学研究著作,刊行海内外。此后,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声望日隆,洵为天下第一名社。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这副楹联可说是整个西泠印社园林的写照。园林名家陈从周写过一篇精致短文《印社说景》,认为西泠印社选址之胜、立意之高,为湖上园林之冠,可见造园主持者学养之深,“造园有天然景观,有人文景观,两者兼有者,湖上唯此而已”。

啜一口茶,果然好,觉清沁肺腑,其味百年不浊,千岁犹清,这茶须细细的品,慢慢的味。

【查看作者更多作品】

【作者简介】

赵晓明,字大钝,号愚溪散人,淄博师专教授。1953年生于山东淄川白庙村。1978年考入北镇师专,毕业后从事语文教育。闲静迂讷,戆驽弇陋。好读书,乐山水,慕剑术,嗜太极,喜顽石,抱愚守拙,壹志舌耕,偶为诗文自娱。著有散文诗歌集《零雨其濛》《荒邨听雨》《坐看云起》《宋版白庙》,尝为淄博师范副校长、淄博师专纪委书记。

【本刊主编】成永军

【本期编辑】金 铃

征文启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