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李巖

類似《地雷村87人只剩78條腿》的痛心報道,以後不會再出現了。

軍報今天(11月16日)的消息顯示,中越邊境廣西段最後一塊深排雷場已被搜排完畢。“這標誌着橫亙在廣西邊境的現已勘明雷患全部清除。”

這件事有多麼難?從1992年開展第一次大規模排雷算起,中越邊境廣西段實現“零雷患”用了26年。

除了廣西,中越邊境雲南段是另一個雷患重災區。雖然目前的官方報道還未公開雲南方面的捷報,但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從蛛絲馬跡中梳理得知,雲南段同樣戰勝了雷患。

4輪集中掃雷歷時26年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讓我國雲南、廣西邊境地區雷區密佈。

軍方報道坦言,由於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佈雷資料殘缺不全,佈雷的位置、種類、密度等信息無法掌握。再加之雷區地處山地,對於排雷士兵而言,每個工作環節都存在生命危險。

要弄清楚此次終結雷患的意義,需要從中國針對中越邊境的排雷歷史說起。

1992年-1994年:開闢邊境通道

中越兩國關係正常化不久後,中國政府開展了第一次大規模排雷。受資金限制,此次主要清除邊境口岸、通道,還有邊防部隊巡邏道路上的地雷,總計840餘萬平方米土地可安全使用,標示雷場82處,開闢60條邊貿通道和25個邊境貿易點,掃除20多個雷種的地雷28萬餘枚、其它爆炸物12萬餘枚(發)。但還遺留有大面積雷場,數百萬畝良田不能耕種。

1997年-1999年:世界軍事史上最大規模掃雷行動

1997年開始,雲南和廣西邊境地區展開世界軍事史上最大規模的掃雷行動,一共掃除地雷50多萬枚、爆炸物18萬多發(件),中越邊境地區有102.8平方公里的雷場面積被清除。這次掃雷行動還以封圍標示的方式,將未排除的地雷和爆炸物的159.46平方公里土地圈出,防止邊民誤入。自此,觸雷事件大幅降低。

2008年:爲中越邊境勘界清障

2008年爲完成中越兩國陸地邊界勘界立碑,中國軍方開始第三次較大規模地清除邊境的地雷和爆炸物,最終排雷隊伍清掃出後方通往新立界碑點之間、各新立界碑點之間的通道,並在新立界碑點處掃出一塊200平米左右的安全區域,供勘界施工用。

2015-2018年:收尾攻堅

實際上,這三年的時間裏,中央分別針對廣西、雲南組織過兩輪集中排雷工作。第一輪於2015年開始到2017年底結束,第二輪於2017年底開始2018年底結束。報道顯示,2017-2018年爲期一年的排雷目標,即爲徹底清除邊境雷患,還老百姓一片“淨土”。

雲南段的捷報遲到了?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梳理發現,針對中越邊境的掃雷任務,雲南、廣西段一般平行開展。此次的收尾任務,兩個省份前後腳立下“軍令狀”宣稱,用一年時間徹底清除邊境雷患。

2017年11月10日,中越邊境雲南段掃雷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在昆明舉行。會議提出,要舉戰區陸軍之力徹底清除中越邊境遺留雷患,任務於2018年底完成。2017年11月27日,中越邊境廣西段新一輪掃雷行動正式開啓。新華社消息稱,本次掃雷行動將對中越邊境廣西段所有遺留雷場進行全面深排,徹底清除邊境地區遺留雷患,任務爲期一年。

已近年底,兩省份平行開展的排雷任務成績如何?

10月25日,在廣西憑祥市法卡山地區,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掃雷官兵完成中越邊境廣西段最後一個深排雷場搜排任務,手牽手趟雷場,將雷障全部清除的6萬多平方米安全土地移交給邊民。此舉意味着廣西邊境遺留雷患徹底終結。

自去年11月中越邊境廣西段新一輪掃雷行動啓動以來,該邊防旅累計出動掃雷官兵2.4萬餘人次,轉戰8個邊境縣(市、區)17個鄉鎮,消耗各類炸藥380餘噸,移交深排雷場40處共158萬餘平方米,其中新發現雷場3處共10萬餘平方米,計劃永久封圍雷場16處共47萬餘平方米;搜排地雷等爆炸物2300多枚,爲邊疆人民恢復耕地、經濟林用地2300餘畝。

11月16日下午2:00,中越邊境雲南段已掃雷場移交儀式在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進行。儀式上,掃雷部隊的官兵們手牽手唱着軍歌走過雷場,用行動說明這裏安全了。這也意味着,中越邊境雲南段掃雷工作圓滿結束。

不得不承認,針對雲南段,官方報道只提到“新一輪掃雷任務圓滿結束”,相對廣西的“雷患終結”,雲南似乎還有“未競之業”。但更有可能的是,針對今天剛剛舉行任務結束儀式,媒體捷報來得稍稍晚了一些。

政知道注意到,此前官方明確中越邊境雲南段共有113塊雷區,斷續分佈在西至紅河州綠春縣的阿松轟東,東至雲南與廣西交界處隆裏的邊境一線。而此次雲南段掃雷任務結束,文山新聞網(文山州是雲南省主要雷區之一)消息稱,2015年至今的3年間,掃雷部隊共出動兵力9萬餘人次,掃除雷區90塊,面積約57.6平方公里,搜排地雷及各類爆炸物19.82萬枚。23塊雷區全部封圍,雷場封圍總面積24.13平方公里。

90+23,雲南段共113塊雷區已經全部得到處理。

爲“一帶一路”陸上通道清障

政知道從它處瞭解到,地雷種類的增多、技術的變化,同樣催生出排雷手段的多樣化。目前,我國已經研發並應用了多種可遙控的掃雷機器人。“機器掃雷,避免了掃雷人員的傷亡。”

遺憾的是,在中越邊境,這些先進的無人排雷手段沒有用武之地。

爲什麼?首先,這和中越邊境的自然條件脫不開關係。中越邊境掃雷作業,是在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帶進行。這裏山高坡陡林密,很多地方地勢險峻,有的地方腳下就是陡峭的崖壁,機械化的排雷裝備在很多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場,堪稱靈活的掃雷機器人也在這些陡坡和密林前寸步難行。其次,中越邊境的地雷種類多、埋藏時間久,機器人無法做到100%排除。由於歷史上蘇聯、美國勢力都曾染指越南,因此埋設在中越邊境上的地雷不僅有中式、越式地雷,蘇式、美式地雷也不少見。地雷種類更是有防坦克雷、防步兵雷、松發雷、絆發雷、跳雷、詭計雷等至少數十種。“這種密度大、類型多、變化大的混合型雷場幾乎是全世界最複雜的雷場。”

更爲誇張的是,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一個細節,由於排雷、排爆需要掃雷員精準拿捏力道,因此掃雷防護服大都不會對手部進行防護。一線人員絕大多數都是裸手上陣進行排雷。

目前,可以查到的數據並不多。但僅僅1992-1994年、1997-1999年兩輪邊境掃雷,掃雷部隊共犧牲、傷殘30餘人。最新一輪的掃尾任務中,同樣也有士兵犧牲的消息傳出。

最後,政知道想告訴讀者,排雷士兵付出的血與汗,除了還給邊境百姓一個安寧的家園外,對我國的國家戰略同樣意義非凡,向一線排雷兵致敬。

軍報今天報道指出,中越邊境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是我國“一帶一路”陸上通道之一。這次掃雷行動清除了歷史遺留雷患,爲拓寬面向東盟門戶,推動廣西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通道,實現邊疆地區長期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資料 | 解放軍報 新華社 文山新聞網 北京青年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