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爱情,千年如斯。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

一幕幕,都是曾经发生的故事,落下丝丝线索成为诗经中的文字。

这些故事,在千年中,一次次重演。

古老的诗句,被有情人一遍遍吟诵。

爱情、艺术、美是人类千年未变的始终追求,千年前的古人,在男女之间的礼教上保守,但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于爱情那一瞬间的追求却从来没有失去过,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点也不比今天的你我少。

古代文人大多擅书,情感细腻真挚,留下那些缠绵着苦涩与爱恋的文字,写尽了所有爱情的悸动。

若即若离

《卫风·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这是女子戏谑和抱怨恋人的诗。芄兰锥形的荚实和卷曲的叶子形似成年男子所佩的觿、韘,故以此起兴。但即使恋人已佩觿、韘,在女子眼中也仍是“顽童”。她所气恼和嗔怒的是这个顽童忽然对她冷淡起来...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的诗歌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其时,礼制尚未固化,所吟唱的场景,反映了“礼教初设,古风犹存”时代的爱情。

文字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本心,写出真情,正是诗歌的本质,也是写作的本质。

从有相思到告白,从约会到定情;那些爱恋、喜悦与愁怀,穿越了漫长时间,依然鲜活。

挑逗

《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这首诗是女子约会时对恋人的嗔恼和戏谑:

为什么不见良人,却见到了你这轻狂的人呢?

就算在当代也是一部堪称经典的撩妹圣经。

此后两千多年间,在礼教的严格约束与规制下,中原地区一直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

而《诗经》时代“仲春之月, 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 媒氏》)的爱情景观,却保留在各民族的生活中。

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普遍崇尚的“婚不用媒聘”、“以歌为媒”、“倚歌择配”的传统风习,应证与承袭了《诗经》时代健康率真、自由热烈的婚恋传统。

如今,我们还能遇见《诗经》吟诵过的爱情吗?

当然!

《古典爱情》展即将于2018年8月17日(七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

(图为以往展览现场)

隔着千年的时光,《诗经》中所述的爱情,你将在这里遇见。

“在水一方”的“伊人”、“关关”鸣叫的“雎鸠”、“俟我于城隅”的“静女”……

(图为以往展览现场)

《古典爱情》展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历经十个月策划、制作完成,精选 374 件民族文物。

“遇见诗经中的爱情”

【诗意】——求爱篇

【物语】——定情篇

【婚兆】——行礼篇

三个篇章,呈现了20 世纪中叶以前,我国各民族风物民情中仍旧保留着的《诗经》吟唱过的爱情场景,表达出中国少数民族爱情文化与“礼教初设,古风犹存”时代的爱情文化形态的承袭关系。

该展览是大坛北京节拍-冬奥时间里“摩登时代”版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摩登时代”是以艺术展为主要内容,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方历史、印象画派几个方向分别推出三个不同的展览,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对于艺术的追求与学习。

北京节拍

“北京节拍”是中华世纪坛广场节庆品牌活动,自2009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九届,在每年的暑期档为全国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今年,中华世纪坛“北京节拍·冬奥时间”用“盛夏三部曲”“开启你的不可能”。三部曲分别为:听见未来、极限之旅、摩登时代。内容涵盖:展览、演出、大师课等门类,集科技、多媒体交互体验、历史文物、体验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结合“冬奥主题”敲响大型系列暑期艺术体验活动的大门,丰富广大青少年及北京市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THE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