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聲音辨識度很強的歌手真是一點抵抗力都沒有,就好比蘇運瑩。早前在《蒙面唱將猜猜猜》中,她幾乎是一開唱被識破,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爲聲音辨識度太高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她自帶的高辨識度嗓音賦予了所唱的《陌生人》、《長鏡頭》不一樣的風采,令人意猶未盡。

  蘇運瑩不僅僅聲音辨識度高,音樂個性還很鮮明,她是華語流行樂壇少數難以能被定位的歌手,也許無法定位就是最適合她的定位了吧。但,也正是如此,才更會對蘇運瑩的音樂沒有任何的抵抗力,喜歡的就是她這種自成一體的音樂風格,喜歡的也是她這種不按套路出牌方式,從《生活倒影》開始到《你也是嗎》、《在這裏請你隨意》再到這首《憂傷少年和陽光女孩》,蘇運瑩就一次次地打破既定的音樂模式,顛覆你想當然以爲她會展現出的音樂風貌,最後會發現蘇運瑩的音樂風格沒有章法,就像她的定位一樣,更多的是以一種隨性與恣意的姿態呈現。

  不過,蘇運瑩在音樂中的這種隨性與恣意又不表示她的音樂會過於曲高和寡,怪誕另類,換個說法,個性與親和,有姿態與接地氣是能夠在蘇運瑩的音樂中並存的。事實上聆聽《憂傷少年和陽光女孩》,只就旋律本身而言,既顯流暢也顯靈氣——不會抗拒這樣的旋律,聽一兩遍就已經讓人印象深刻,就像當年聽《野子》一樣。

  當然,《憂傷少年和陽光女孩》又是特別的。首先就創作的模式來說,蘇運瑩的呈現方式就很不尋常,幾乎是模糊了主歌與副歌的界限,會有一種初聽整首歌都是主歌,細聽似乎整首歌又是副歌的錯覺,本身這首歌的主歌與副歌的段落都不長,尤其是主歌非常短,兩個部分的緊密性也非常強,如果不是有一段簡短的過場哼唱加以分離,那整首歌在結構上的一體特色性就更顯得突出,更容易模糊界限。

  其次,《憂傷少年和陽光女孩》特別也特別在編曲上的加持。留意到蘇運瑩近期發表的幾首作品包括《在這裏請你隨意》、《你也是嗎》等,歌曲中都加入了不少的打擊樂器——到底是出自荒井十一之手,他對於打擊樂器有着巧妙的運用,能夠讓節奏感被映襯得更輕盈而自然,重要的是在不同作品中有不一樣的意境呈現。如果說《在這裏請你隨意》有叢林的意境,那麼《憂傷少年和陽光女孩》有的就是一種很陽光,很輕鬆的氛圍感,少年與女孩的天真與純潔這樣的風貌特色在荒井十一的鼓點以及打擊樂器的作用下變得純粹。

  另外,在編排上手法上的特別也在於採用了漸進的方式,讓節奏頻率越來越快,節奏點越來越密,越到後半段的高潮,歌曲就越顯得有層次與張力。一首本來聽起來很簡單,結構也不復雜的歌曲,在荒井十一的“加工”之後精緻而有韻味,每次重複一次(副歌)都有不一樣的味道,極大豐富了聽感,增強了可聽性,更加深了副歌的旋律感,帶出洗腦的效果。

  要說《憂傷少年和陽光女孩》特別,這個特色也離不開蘇運瑩的詮釋。蘇運瑩自帶辨識度的唱腔以及個性的詮釋方式賦予了歌曲獨一無二的標籤,而她在歌曲中的情緒表達向來不單一,隨性的呈現總是能帶來亮點。因此,聽到的《憂傷少年和陽光女孩》很生動,是感性與理性的交織,是聲音的基調由平緩變得激昂又回覆平緩的交替;而在表達的過程中,蘇運瑩聲音中還有很多小情緒的加持,或是帶點嬉皮的效果,或是帶點玩味的態度,有兩小無猜的純潔,也有美好愛情的甜美,更是嬉鬧撒嬌、憂愁焦慮的呈現,儼然她就是一位聲音情緒大師,嫺熟地把控着在細節部分小情緒的自然表達與情感的真情流露。

  荒井十一搭配蘇運瑩是一種新鮮的配方,但是我喜歡——都是不按套路出牌的音樂人,能夠調配處很多的可能性與驚喜,一如在《憂傷少年和陽光女孩》的結尾處,完全沒有想到荒井十一會採用以“無聲對話”的方式作爲結尾,就像是男孩女孩經過了一輪“拉鋸”之後迴歸平靜,重新對話一樣,之所以是“無聲對話”,那是在於荒井十一的發聲顯得極爲“低調”,這正是少年的憂傷(被動,以此映襯出女孩的陽光(積極),這樣的設計猶如一個驚喜的彩蛋,作用在歌曲之中增強的是音樂(故事)情節的完整性。

  總有人覺得太特別的歌手總是難欣賞,但我覺得蘇運瑩是例外,蘇運瑩(音樂)當然很特別,因爲無法被定義,因爲總是出其不意,但是蘇運瑩並不會令人抗拒,至少我覺得她帶來的音樂還是有感染力的,就像這首《憂傷少年和陽光女孩》,很簡單的情懷,很舒暢的旋律,情感上充滿元氣與動力,聽完心情能變得更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