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

雷蛇今年在出街耳機這部分確實發力了,之前我們也給大家帶來了戰錘狂鯊USB-C降噪版那款入耳耳機的評測。燈光,雙驅,ANC降噪,鋁製外殼,在搶眼球的效果和質感方面保持了戰錘狂鯊系列的一貫特色,重要的是在對這個價位入耳耳機聲音效果的理解上,雷蛇做了重要的改進,也是爲此帶來了動鐵單元+動圈單元的混合雙驅結構,也老燒們俗稱的“圈鐵”耳機,雷蛇官方稱之爲“雙驅動單元”技術,之前的戰錘狂鯊USB-C降噪版屬於該系列的滿配置一款,而如果對入耳耳機的隔音效果有信心同時需求一款3.5mm接口的耳機的話,價格優勢更明顯的Razer戰錘狂鯊雙核版應該會更適合一些。本文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款Razer戰錘狂鯊雙核版入耳耳機的體驗評測!

Razer戰錘狂鯊雙核版入耳耳機包裝

包裝

摺頁包裝,很小巧,包裝正面的DUAL DRIVER(雙驅動單元)技術特寫對於老司機來說應該能看出是圈鐵的意思。

參數表

官方建議零售價499元,然後除了本文的這款戰錘狂鯊雙核版以外,還有一款For Nintendo Switch的版本,區別是後者的線控是靜音開關而前者是音量和播放暫停功能,同時logo顏色For Nintendo Switch版本則是銀色,本文的這款是綠色,準確說是雷蛇綠,不支持發光。耳機方面的數據基本跟之前評測的戰錘狂鯊USB-C降噪版是一樣的,線控也集成了麥克風,支持電話通話功能。耳機重量爲17g,頻響20Hz~20KHz,阻抗32Ω±15%,3.5mm接口。整體

除了自帶的中號耳塞 還有額外小號和大號耳塞

雷蛇戰錘狂鯊雙核版入耳耳機

整體

耳機的後殼部分是一體式鋁合金的結構,耳機縱深較寬,畢竟除了傳統的動圈單元又多塞進去了一個動鐵平衡單元,這次在聲音風格上可以說雙核版結構的戰錘狂鯊系列一改之前沉悶的風格。線材方面用的是橡膠線和尼龍線混合,連接單元的線材是橡膠線,分線端後面都是尼龍編織線外皮,兼顧了柔軟和牢固。

整體

線長1.2米 出街使用完全沒問題

默認標配中號耳塞 佩戴穩定性相當不錯 並不會出現後墜的情況

耳機外殼背面依然是醒目的綠色logo 不能發光但可以說依然醒目

特寫

線控背面除了Razer文字logo還有麥克風話筒

線控正面功能是音量調節和播放暫停 打電話的時候中鍵是接聽/掛斷的功能

分線端前後線材外皮材質分別是膠皮和尼龍編織

3.5mm接頭特寫

去下耳塞

耳機探頭金屬網特寫 編織很密 防塵效果出色

耳機外殼正面是塑料結構

特寫

特寫

特寫

特寫

聽感&日常

先來說一下聽感,對於我手裏這隻戰錘狂鯊雙核版來到手煲了50多個小時了,以下分享的聽感也是基於此種狀態下。如果你聽過雙核版之前的戰錘狂鯊的話,這次Razer“圈鐵”結合的新結構帶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高頻不再是很悶的表現了,同時對音源質量要求也較高了,低頻的表現更收了一些,不過彈性和緊湊度提升了很多,很優秀,適合年輕化的蛇粉對流行或者節奏感較強音樂的風格,新的結構特別是平衡電樞這個動鐵單元對高頻帶來的提升立竿見影。在遊戲方面的體驗更突出的高頻帶來的是更容易撲捉對手的風吹草動,高頻和中低頻的分離度非常好。感覺可以提升的就是中頻密度感還是之前戰錘狂鯊的風格,很貼耳的風格但密度感覺得可以提升一下,這樣人聲表現會更好。

另外如果你擁有了這款耳機,接手機的話,記得開始調高一些音量,會有較好的效果,儘管是32Ω的阻抗,但實際上推好還是有一定要求的,包括用索法金磚來推也是如此,比如4單元動鐵的舒爾846在3.5mm接口下音量穩定在50~60可以接受,換上戰錘狂鯊雙核版後需要在基礎上增加音量提高到70左右才ok!

總結

很適合遊戲的一款入耳耳機,在高頻表現方面和對高中低層次感的理解雷蛇在入耳耳機方面有達到了新的水平,甚至可以說雷蛇在這個雙核結構的入耳耳機上要改變聲音風格了,如果搭配EQ實用會有更好的中頻表現。另外比起發光的logo,我更喜歡這個綠色低調的logo風格,細節刻畫依然精緻,出街裝飾效果get!麥克風通話效果對人聲拾取準確,有一定的濾噪效果,保持耳機線控自然下垂的狀態即可擁有很好的通話的表現,至於跟USB-C降噪版比起來的話,其實入耳的結構隔音就相當不錯了,降噪當然更好,不過屬於錦上添花的,如果趕上電商大促,顯然戰錘狂鯊雙核版性價比更高。

Razer戰錘狂鯊雙核版入耳耳機

優點:

1、高頻聽感提升顯著;

2、低頻更具質感;

3、做工優秀;

不足:

1、中頻密度有提升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