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特雷莎·梅14日说,英国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内容已经得到英国内阁成员支持,这是“脱欧”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11月14日,在英国伦敦,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发表讲话。  新华社发(史蒂芬·程摄)

特雷莎·梅是在长达5个小时的内阁会议结束后发表上述讲话的。她说,虽然“脱欧”进程中还会有困难与挑战,但她坚信内阁的这一决定“最符合英国整体利益”。

特雷莎·梅表示,内阁在“激烈讨论”后认为,这份协议是英国能与欧盟达成的最好协议。

英国前途未卜

路透社14日报道称,脱欧将使英国这个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前途未卜。很多人担心,在西方世界正在应对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之际,英国脱欧将分裂西方世界。

11月14日,在英国伦敦,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发表讲话。新华社发

脱欧支持者承认,脱欧可能会给英国经济带来一些短期痛苦。尤其是,该协议在英国脱欧后将仅给予伦敦庞大的金融中心进入欧盟市场的基本准入权。

这种安排将给予英国企业与美国和日本的主要公司同样等级的欧盟市场准入,同时在未来数年内还得受制于许多欧盟金融规则。

但支持人士表示,从长远看,如果退出欧盟,英国会走向繁荣。他们认为,欧盟是德国主导的欧洲一体化试验的失败品。

脱欧之路仍旧艰难

有人把英国“脱欧”比作英国与欧盟的“离婚”,这场“离婚诉讼”已持续一年多,就算如今双方达成了协议,也不是故事的终结,而是新一轮拉锯战的开端。

英国方面,主导谈判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起码要连闯三关:一是内阁关,二是党内关,三是议会关。

虽然特雷莎·梅内阁的部长们并非百分之百支持这一“脱欧”协议的内容,但好在眼下这第一关已经过了。但第二关——党内关,特雷莎·梅所在的保守党并非“铁板一块”,不少党内要员,要么对这一协议不买账,要么是“留欧派”人士,呼吁举行第二次公投。

派系林立的英国议会是最难闯的一关。反对“脱欧”派、强硬“脱欧”派、坚决维护北爱尔兰利益的党派各执一词。反对党工党称该协议“对英国不利”,前外交大臣、保守党下院议员鲍里斯·约翰逊第一时间出来反对,称协议让英国沦为欧盟“附属国”。

新协议在英国不好过关,欧盟这边也不轻松。

欧盟负责英国脱欧事务谈判的首席代表米歇尔·巴尼耶提醒称,确保英国平顺脱离欧盟的路还很长,而且可能很艰难。

半个多世纪的合合分分

由于历史及地缘因素,自欧盟成立以来,英国就一直与其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上世纪50年代,当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时,英国曾一度与欧洲其他六国另立炉灶,对抗欧洲一体化。

上世纪6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放缓,开始寻求加入欧共体,曾先后三次提出申请。

1973年1月正式加入欧共体后,英国对其的态度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两年半后,也就是1975年6月,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公投——虽然有67.2%的英国民众选择“留欧”,但英国疑欧思潮影响依旧存在。

接下来这几十年间,虽然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英国历届政府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一直未能全身心投入,既想搭上欧洲融合发展的列车,以免被排斥在圈外,又担心因融合过密过深而失去自己的独立性。

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促使英国疑欧力量再度上升。

2013年1月,时任英国首相的卡梅伦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表示将与欧盟就英欧之间的关系举行重新谈判,并由全体英国公民投票决定英国在欧盟的去留。

随后,在英国重要的“脱欧”推手——英国独立党的推动下,英国内部的“脱欧”力量剧增。

虽然2016年2月,英国与欧盟各成员国就欧盟改革达成协议,协议同意英国在欧盟中享有“特殊地位”——但在当年6月23日举行全民公投中,仍有52%的英国人投票支持英国脱离欧盟。这一结果也导致卡梅伦宣布辞职。

2016年6月26日,在英国伦敦,一部分抗议者手举标语牌抗议“脱欧”公投结果。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2017年3月29日,继任首相的特雷莎·梅宣布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正式与欧盟展开“脱欧”谈判。而“脱欧”程序一启动,必须在两年内完成——也就是说,这场史无前例的“离婚”谈判要在明年3月29日前谈完,英国和欧盟届时应正式“分手”。

来源:新华社、参考消息、央视新闻

总监制:刘明       执行总监制:卞卓丹

监   制:乐艳娜    责任编辑:明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