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央區鐵腕治霾掛圖作戰指揮部,兩塊指揮大屏顯示着轄區11個大氣子站的環境質量綜合監控信息和道路揚塵在線監測信息,通過網格化管理,實現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問題處理機制,實時解決轄區環境污染問題。

15日,記者點開未央區環境質量信息綜合監控系統,轄區各子站污染數據一目瞭然。哪個子站數值超過了“警戒線”,哪個子站數值平穩,看得清清楚楚。未央區鐵腕治霾辦工作人員賈鵬飛指着大屏幕給記者介紹,只要子站PM10指數超過150,他們立即聯繫轄區三級網格員現場巡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11月14日上午11點到晚間6點,二級網格員發現環境質量信息綜合監控系統上張家堡子站PM10超標,立即給轄區三級網格員下發指令,要求排查原因,進行整改。三級網格員通過巡查排查,最終發現問題,並現場解決。從監控系統上能看到,15日凌晨兩點PM10指數開始下降,到15日早8時數據恢復正常指標。

“這個污染源是通過線上監控發現,線下解決的。我們的網格化管理還可以通過線下巡查發現問題,然後快速解決問題。”賈鵬飛說,11月8日,鐵腕治霾辦的二級網格員陳柏霖巡查中發現大興新區緯二十八街一家拆遷工地揚塵較大,車輛沖洗設備不能正常使用,而且道路未硬化,也沒有任何的公示牌。陳柏霖立即將問題反饋給大興新區三級網格員,三級網格員前往工地核實後,給工地下發停工整改通知。工地於11日整改完畢。昨天,二級網格員和三級網格員前往工地對整改問題進行覈查。

記者看到,該工地對建築垃圾進行了平整並覆蓋,工地的沖洗設施已經可以正常使用,並且增加了霧炮車。

二級網格員陳柏霖告訴記者,該工地整改情況比較完善,達到對工地“6個百分百”和“7個到位”的要求。

賈鵬飛表示,網格化管理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建立“全面覆蓋、層層履職、網格到底、責任到人”的環境監管模式。按照“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將環境監管的觸角延伸到最基層,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監管體系,推行寸寸土地有人管、件件污染有人查的精細化環境管理,最終推動環境執法由事後被動監管向事前主動防範轉變。

(記者 馬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