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占比将达到54%以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高龄空巢老人大都面临着孤独、寂寞、被诈骗、生活无人照料等问题。然而也有一部分老人,选择打开自我,接纳他人的善意,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层意义。

五年前,姥爷第一次因为脑血栓晕倒了。医生叮嘱他,不能过度劳累,保养得好还能有十多年寿命。那之后,姥姥开始烧香拜佛,也开始相信保健品和医疗器械,希望老头能多活几年。

姥爷闲不住,尤其喜欢种地。那会儿他们住在天津郊区,从村里搬到市里的校区后,他找到一片菜地,每天去遛一遛,浇水除虫。病倒后,姥姥就每天替姥爷看菜园子。

没扛几年,姥爷还是走了,剩下姥姥一个人。我妈和舅舅不放心,就商量着把姥姥接到家里,两家轮流照顾。姥姥的两个子女虽然分隔两地,但两家距离也就一两个小时的车程。

然而姥姥像变了一个人,有时会独自抹眼泪。小时候,我几乎没见过姥姥悲伤或者难过,与我单独在一起时,姥姥更多的是欢笑。那时,夏天路过姥姥家老房子外的人会经常看到一老一小坐在树荫下乘凉,小孩时不时围着大树跑跳,老人扇着扇子笑,小孩跑热了坐回树下,一老一小继续乘凉。

如今,上了年纪的姥姥变得多愁善感,经常落泪,例如看一些电视里的纪录片、英雄事迹都会落泪。

以前我去看她,她听到我的声音后总是第一个从厨房跑出来,两只手先在围裙上擦一擦,然后抓住我的肩膀目光发亮,带着颤音激动地说:“来了啊,想吃点什么?”现在的她,最容易激动的时刻是在我们拿水果问她吃不吃时,她急忙一边推开一边摇头说:“我晚上吃太多了,我真不要。哎呀,我也不馋这些,快拿走!”

她变得客气又敏感,像一个来做客的外人,不需要一切东西,不需要娱乐,不需要水果零食,就连晚饭也不需要了。

我想,也许姥爷在世时,那好歹是个伴儿,“你在哪,哪里就是家”。现在姥爷走了,姥姥好像突然变得没家了。事实上我们家和舅舅家永远是她的家,她在两边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可她从来不在一家待上超过半年的时间。

有一次从舅舅家回来,她悄悄跟我抱怨:“你舅妈在家从来不和我多说话,吃饭时候也不叫我吃点这个菜。”我劝慰她不要多想,想吃啥自己夹就行了。

还有一次在我们家时,她习惯把电视声音开到很大,让她把声音调小一点,她说:“你是不是不想让我看电视?”然后就默默把电视关掉,颤颤巍巍地走回卧室,背影看着非常让人难受。更多时候,她似乎不敢有疑问,不敢有要求,变得小心又谨慎。

一天晚上,姥姥频繁起夜,明暗交替的灯光和隆隆的烧水声折磨我到凌晨四点。后来,她敲响了我爸妈的卧室门,带着哭腔说自己难受。

“怎么了?”我爸还没睡醒,口齿不清地问。她没忍住情绪,哭了出来:“我头晕恶心一晚上,现在还越来越厉害。”我听见了,一下从床上下来,跟爸妈一起叫了救护车。经检查,姥姥得了美尼尔综合征——一种让人头晕恶心但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病,静养就好。

等姥姥情绪稳定下来,我试着和她讲道理:“以后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和我们说,你这样忍着万一真的有什么大毛病怎么办?我知道你是不想麻烦我们,但是如果不好好爱护身体,生了大病那才是真的……”我记不起当时怎么说的了,只记得当时自己尽可能小心措辞,生怕伤害到她。

那之后我时常反思,为什么她能独自忍受病痛到凌晨,也不愿叫我们一声呢?她是不是将自己视作寄人篱下的老人,甚至是个没有家的无巢老人。

对老人来说,孤独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东西。孤独是身体机能下降,眼见着故人不断离世令他们哀伤,年轻时掌握的技能、积累的经验也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退化。

一个空巢老人能孤独成什么样呢?

在快手上线的电影《空巢》中,主人公赵一梅是个独居的退休老人。1984年,赵一梅作为第一批支持特区的教师来到深圳,她和丈夫还有儿子,一家三口过着平静的生活。好日子不长,赵一梅离了婚,儿子也随她远去了。

退休后,赵一梅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她不热衷社交,唯一和她有交集的是同为空巢老人的老范和爱跳广场舞的小龙女。老范时常来敲门,有时候是借钱,有时是让赵一梅和他一起搞理财产品。小龙女则劝她多下楼,和大伙儿一起跳跳舞、运动运动。作为早期知识分子,赵一梅有自己的观察和考量,她知道p2p的风险,也不喜欢闹哄哄的广场舞,于是一一回绝。

空巢状态带给赵一梅最明显的变化是,她的精神世界已经被外界隔离,大多数时候,她都在和时间对抗,和空虚对抗。

虽然在外人眼里,赵一梅的退休生活还算不错,一套宽敞的房子,充裕的养老金,还有一笔不小的存款。但空虚和孤独,还是一点点地蚕食着赵一梅。因为和儿子关系并不融洽,电话和联络都很少,身体每况愈下的她越来越感受到了垂暮生命的重荷,如同走到了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时,保健品推销员雷小丁闯入了她的生活。

雷小丁二十出头,是个来深圳捞金的打工仔。一开始,赵一梅还对他有所抵触,但雷小丁幽默风趣,嘴甜心细,没事就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看赵一梅。时间长了,雷小丁给赵一梅的暮年生活增添了朝气,他做事勤快又会照顾人,不仅帮她修水修电,解决了很多生活难题,还为她过母亲节。

容易对亲情和爱产生依赖,大概是空巢状态最可怕的地方。孤独的赵一梅在雷小丁身上找到了久违的亲情快乐。作为回馈,赵一梅也买了雷小丁许多的保健品。

某日,赵一梅接到一通诈骗电话,被骗走了50万。当警察来家里进行调查后,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十分伤心。与此同时,她又从雷小丁言行中发现了可疑之处。

一场沉重的较量就此展开,面对“骗子”雷小丁,是救赎他,还是放弃他?赵一梅陷入了善良与法律的抉择。

空巢老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

在过去的传统社会,老人的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养老时代,老人普遍与子女同住,老来普遍靠子女照看陪伴。

但在过去20年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和农村之间劳动力流动增速,打破了中国人多代同堂、子孙绕膝的传统生活习惯。一方面,大量的老人无法跟随子女流动到其他城市,和子女同住。另一方面,倡导独生子女时代走过来的年轻夫妇,普遍要面对两人养至少4个老人的局面,不仅赡养老人经济上的压力变大,时间分配上,年轻人很难从工作中脱出身来,陪伴家中老人。

赵一梅的故事正是中国万千空巢老人的一个缩影。相对于经济压力对于老人的压迫,心灵层面的困境对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盘剥更为强烈。

对年轻人来说,老年人只要健健康康、不愁吃穿,问题就不大。但现实是,人到暮年,随着身体条件走下坡路,老人们的精神跟随身体一同被困在越来越小的空间里,他们对于亲情的渴望和情感陪伴的需求越来越深。而年轻人们正是朋友在身边财力和精力进行社交的年纪,很难理解老人们这层精神需求。赵一梅曾在电影中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因为老了没有希望,而是因为没有了希望才变老。那一个个苍老而孤独的心灵真实存在,但一直以来都被忽视了。

电影里,雷小丁没事就陪赵一梅说话解闷,比她自己的孩子还亲。慢慢地,赵一梅不惜花很多钱买他的保健品,只为这一张虚假的“情感牌”。因为缺乏亲人关爱和关注,空巢老人更容易成为传销、欺诈等不法分子选中的施害对象。独居老人被电话短信诈骗的案例屡屡发生,这与老人们的知识、眼界没有多大的关系,不法分子看中的,是空巢状态下,老人们患上的情感焦虑。

渴望被关爱是空巢老人的软肋之一,另一处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的软肋,是他们对亲人的爱很难得到表达的机会。

对赵一梅来说,早年间对儿子没有尽到母亲责任的愧疚,直接促使她失去了对事情的判断。作为退休教师,赵一梅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却还是因为骗子提到了儿子,而被骗了50万。

电影《空巢》改编自著名作家薛忆沩的同名小说,描摹了高龄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真实状态。它不一味渲染空巢状态的凄苦,而是用精准、写实的镜头语言,表现了空巢老人独居中隐晦、魔幻的一面。

没有难过、没有卖惨,影片展现的,全都是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生活,但细看下来,这个故事又超越了生活。看完这部片,你可能会对你尚不能经历的暮年生活有了更深理解。

社会老龄化问题需要更多人的关注,从根源入手。作为子女,要让老人觉得,自己没有与子女的生活脱轨。可以经常给老人精神上的关心。期回去探望,细心了解老人的生活健康状况。在家时,多聊聊家常,让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不在家时,有空可以给老人多打打电话,说说自己最近的工作和生活。

而影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鼓励身处空巢的老人们:除了坚持锻炼、定期体检、健康饮食、保证睡眠之外,还可以像爱跳广场舞的小龙女一样,从发掘培养一个兴趣开始,充实自己的生活。有目标的生活会更值得期待。

在电影《空巢》的最后,赵一梅也下定决心出去走走,不再蜗居在她孤单封闭的世界里。

生活有时候像是一场自我修炼,也是一种自我的选择。只要换一种心态去迎接善意的人,感受亲情、爱和生命,即使身体面对空巢,心也将不再是一个空巢。

这部电影将于5月10日在快手放映厅独家播映,打开快手app搜索“电影空巢”即可观看。去看吧,看完记得给父母打个电话,就像你就在身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