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佛赏花去

于凤至在大帅府平时称呼张学良为“小爷”。张学良则称她为“大姐”。于凤至家世好,又读过奉天女子师范,贤淑聪慧,在大帅府连一向挑剔的张作霖都对她高看一眼。张作霖对帅府的女眷管理很严,他制定了十大家规,第一项就要严禁夫人干预政事,不听枕边风。平时就连夫人聚众闲聊都不可以。作为儿媳,于凤至一直谨记家规,不问政事。

于凤至唯一的一次干政,就促成了一次举世闻名的历史事件。这便是枪毙杨宇霆、常荫槐。有人说,枪毙杨常前,张学良很犹豫,也有人说杀掉杨常后,少帅很后悔。其实对29岁的张学良来说,杀常荫槐的决心好下,但杀杨宇霆的决心并不好下。因为杨宇霆是张作霖的心腹,也是奉军中士官派的代表人物,更重要的是,他在奉军中盘根错节,其势力和影响不可忽视。为此,张学良和于凤至6次抛银元占卜决定杨常命运。

促使张学良采取极端手段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杨宇霆父亲做寿;二是杨常逼张学良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拿第一件事说,杨宇霆为其父亲做寿三天,杨公馆车水马龙,蒋介石、阎锡山的代表甚至日本要员都参加,当张学良携夫人于凤至进门时,只有少数人起立,多数人只是欠了一下身子而已,而杨宇霆到场,全场起立,恭维备至,直到一一握手后,来宾才坐下。杨宇霆俨然就是东北的主人。这场面给了少帅极大的刺激。

日本媒体特意兴风作浪,日本特使直言,如今的东北就是日本幕府时期的德川家康时代,言外之意是说张学良是年少且贪图享乐的丰臣秀吉之子,一切政务均委托岳父德川家康。这里的德川家康自然是指杨宇霆。这对于年轻气盛的少帅哪里受得了,他想杀杨常。

于凤至了解丈夫的困境,同时也深深感到杨宇霆的嚣张。但要对两个重要人物下手,她坚决反对。于是,张学良拿出一块银元,用最古老的办法决疑。袁大头朝上就杀,结果张学良一连抛了3次都是袁大头朝上。于凤至说可能是银元正面较轻,我再抛3次,如果银元有字的面朝上,我再不劝你。结果,3次都是字朝上,于凤至当时就哭了,仍不同意杀,张学良便不再与她谈论此事。

枪毙杨常后,张学良反而感到痛苦。他知道杨常有过,但无应杀之罪。事后他向一位信任的部下说,咱们可真得好好干,若不然那真对不起邻葛(杨宇霆)和瀚勃(常荫槐)于地下了。这也表明张学良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