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

第五屆

從2018年4月8日至2018年9月15日24點,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共徵集到36個國家和地區252所高校785部影片。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185所境內高校661部影片,和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西英格蘭大學等67所境外高校124部影片

此次大賽相比去年徵集到的20個國家和地區181所高校380部影片得到較大突破,中國國際紀錄片大賽在海內外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從初評到複評,再到最後的核查,評委們最終從785部影片中選取了以下29部優秀作品

第五屆

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終評入圍名單

(排名不分前後)

01 從上海到平遙

2018|中國|83min

王靜|清華大學

影片以從上海遷到平遙的針織廠女工鬱竹青及其家人爲拍攝對象,以女性視角窺看三線建設,記述了鬱竹青一家在一年之間經歷的過年、搬家和回鄉探親等事件中的溫情與衝突。影片通過影像民族誌、參與式觀察和口述史訪談的方法,展現了鬱竹青響應號召、離鄉紮根、生活輾轉、歸屬感流變的一生,折射出主人公對命運和故鄉的情感態度,探討了大時代變革下小人物命運的變遷,以及遷移所帶來的個人與後代身份認同變化軌跡。

02

溵水迢迢

2018|中國|77min

曹源|中國傳媒大學

欒,1930年人,是一名退休的建築工人。他總是推着自行車徘徊在城鎮邊緣,蒐集廢棄的建築鋼筋,以此消磨時間。他的家庭關係因拆遷賠償的房產如何分割而矛盾重重,欒則選擇獨居在建築廢墟上,那曾是他的祖輩世代生活的地方。欒“咚咚咚”的砸鐵聲與家門外一河之隔的觀景洋房的施工噪音遙相呼應。他爲小城的發展感到欣喜、讚歎,這裏的繁華卻似乎與他無關。

直至一場急病來到——病牀前,欒的子女再次聚集在他的身邊…

5639次列車

03

2018|中國|43min

趙莞星|東莞理工學院

5639/5640次綠皮慢火車這列“山區裏的公交車”,在20多年的運行中一直保持低廉的票價,風雨無阻地停靠在快車不停靠的小站,讓黔東南各族人民可以在偏遠的山區獲得一份難得的收入。

本片通過表現吳文珍等菜農與5639次列車上的人與事之間的深厚情誼,體現了5639次列車的人文關懷。

這趟列車溝通了苗族老鄉們與外界溝通的橋樑,搭載了山區村民駛向幸福生活的願望,她慢的並不是速度,而是貼近中低收入人民步伐的耐心。

04

殊同歸途

2018|中國|43min

王帥|山東藝術學院

這是一部關於長途貨車司機的記錄片。記錄了兩個駕駛員常年從山東到南疆的長途貨運生活。通過拍攝記錄這兩個駕駛員的工作環境,從而延伸至駕駛員這類羣體,讓觀衆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態,生存方式以及生存的思維,體現他們對待生活最本質的頑強。

05

煙火

2016|中國|50min

朱嘉怡|中山大學

《煙火》聚焦於廣州一羣鋼管舞者。孫健是中國鋼管舞屆的佼佼者,曾獲中國鋼管舞錦標賽的冠軍和國際鋼管舞比賽的第四名,之後他擁有了自己的舞蹈室,進行鋼管舞教學。大城是孫健帶的第一屆學生,也是他的得意弟子。孫健帶着大城進行了緊張的備戰,但大城沒有複製師傅的成功,賽後在酒吧駐場。每一年少數人能靠比賽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新的學員依然滿懷信心。在新的大賽週期裏,孫健開始培養自己的第二批參賽學生……

M6NTHS

06

2017|英國|12min

艾琳·海倫娜|西英格蘭大學

M6NTHS 是一個關於動物被囚禁卻渴望外面世界的故事。他聰明、好奇、善於交際、敏感,我們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他的靈魂。他在野外可以生存到十年,但在我們的照顧下只能存活六個月。影片沒有震撼的特效,沒有旁白或是展示者,這部視覺電影將永遠改變你對豬的看法。是豬,邀請觀衆通過他的眼睛看這個世界。

07

卡瓦格博

2018|中國|40min

鞠曉甜|中國傳媒大學

轉山是一種盛行於西藏等地區的莊嚴而又神聖的宗教活動儀式。如今轉山的人越多也意味着路途中遺留的垃圾越多。本片通過阿青布一行人繞神山卡瓦格博轉山一圈的朝聖經歷,表現了藏民頂禮膜拜的神山遭遇現代白色垃圾圍腰的困境,以及普通村民阿青布爲守護心中的神山,帶領家人一路撿拾、一路修行,以撿垃圾轉山的朝聖方式爲搶救梅里雪山的生態自然作出的努力。也表現了現代藏民環保意識的逐漸覺醒,努力尋求轉山與環保這對矛盾的平衡與解決。

08

六秒鐘的賽場

2018|中國|22min

潘博洋|同濟大學

他用六年的時間,做着再平凡不過的事情;他不是賽場上的運動員,卻時時刻刻被受關注;他只有初中畢業,但如今已晉升白領、年薪20萬。他就是擦地哥,孟飛。如今,孟飛正向一個更大的目標發起衝刺:成爲一名NBA賽場上的志願者。本片將走進“擦地哥”的世界,帶你見證平凡人的不平凡。

單奶奶的牽掛

09

2018|中國|28min

姚成章|成都東軟學院

本片記錄了四川成都“天府之國”的一位73歲的單奶奶,她三十三年收養流浪狗的故事。本片拍攝時間跨度一年多,真實細緻的紀錄、述說了單奶奶對流浪狗的關愛與無私的付出……體現了當代中國人對生命、對動物的無比愛撫和珍惜。

10

孕律

2018|中國|10min

吳克|遼寧大學

本片以細膩的視角紀錄了一位年輕的母親從孕育生命到胎兒出生的過程。通過母腹的胎動展現生命的萌動。通過多重隱喻表現出對生命的期待、崇敬。通過對細節的挖掘展現出對小生命以後人生的期許。

11

青年故事

2018|中國|19min

高晨翔|四川理工學院

大多數坐在格子間日復一日地工作、無休止的加班的上班族的內心都有一個“理想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爲“理想國”的國王。“喪”文化和“隨遇而安”成爲他們內心理想激情退卻後面對紛繁現實的“避風港”,但也有人的內心依然保有着初心和不滅的熱情。將川劇視爲一生所愛的青年戲曲演員王耀東,不顧家人反對放棄穩定的工作回老家做農民的網紅主播劉金銀,風格異於“佛系青年”、個性張揚的95後cool teacher顏雪。這三個90後是另一小撮“格子外”年輕人的縮影,他們的生活是值得了解和探究的當下“格子外”的年輕人追求“烏托邦”的故事。

孤城47天

12

2018|中國|30min

袁詩茜|西安美術學院

《孤城47天》這部紀錄片以衡陽保衛戰——一個已經被既定了的歷史事件爲背景,從不同的層面剖析,讓故事產生更多的意義和更多判斷的維度,讓本來已經定性的故事煥發出新的故事魅力。在一個事件中找到了更多的剖面,看到了不同的人對時代的判斷,也能看到這些判斷對衡陽周邊現代區域的人物塑造。在宏大的故事歷史層面裏鉤沉出地方區域的具備史詩層面價值故事的結構系統,一個記憶系統,口述本身的內容和口述的形式之間用間離的方式產生了更多的複雜的不可被描述的含義。

13

不老

2018|中國|11min

唐銘|成都理工大學

在紅色聖地遵義,湘江河穿城而過,她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已經默默的流淌了千年,陪伴着一代代的遵義人長大,也見證過中國革命的重大轉折,可以說湘江河承載着整個遵義的精神氣質。從一條河流開始,認識一座城市,隨着近年來政府對湘江河的維護和改造,她又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全民游泳、休閒文化、旅遊文化還有獨竹漂,遵義人用獨特的方式與湘江河共處,我們沿河而上,記錄下這些畫面,於是和湘江河有了一次奇妙的對話。

14

尋鱗

2018|中國|16min

黃文軒|香港浸會大學

本片記錄了兩位野保人士,在證據確鑿,警方配合下,與一個穿山甲販子鬥智鬥勇,從他手裏解救出兩隻馬來穿山甲的過程。本片的拍攝與公映都已經得兩位野保人士的同意。兩位野保人士有十餘年的野保經歷,這是他們的行動首次被影像記錄下來。穿山甲爲極度瀕危動物,中華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在世界自然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評爲“極危”,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據估計,目前中國每年穿山甲交易額仍多達30億,人們迷信穿山甲的各種藥效,但對穿山甲鱗片的成分分析揭示了這些鱗片與人的指甲成分無異。

壽衣先生

15

2018|中國|5min

程佳琦|四川傳媒學院

“我是一個裁縫,是手藝人,不過是給死人做壽衣而已。”老趙揮舞着他手中的剪刀,熟練地剪裁着手中的布料,伴隨着縫紉機重複的聲音,一件又一件的壽衣做好了。老趙做壽衣已有三十餘年了,他不知爲多少老人做好了“最後一件衣服”。對於小城的老人來說,他親手量身縫製的壽衣無疑是最合體和有溫度的了。只是這樣一個重要而有特殊意義的行業,正面臨着傳承的難題。紀錄片也向我們展現了,這個令許多人“忌諱”的行業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與其他的工作一樣平凡、可敬。

16

重拾舊物的溫度

2017|中國|9min

吳惠莉|華南農業大學

在小洲村的舊貨收藏館裏,武楷斯坐在廢墟一般的雜物堆中,在他的身邊有西班牙古着皮衣、日本和服、上世紀50年代的信封……95後、破爛王、CEO、攝影師、揹包客、客棧老闆、獨立法律諮詢師,在武楷斯的身上有着許多標籤。從985名校畢業,他卻調研過十幾座城市的舊貨市場,多年來已經累積了一萬多件舊貨,並且未來選擇收一輩子的“破爛”。導演通過對他的現場採訪和工作狀態的展現,呈現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斜槓青年”。

17

背赴一生

2018|中國|20min

孫凌霄|重慶工商大學

曹樹才和許厚碧。失明丈夫用揹簍“背”起了腿疾妻子的一生。丈夫看不見就用揹簍揹着不能行走的妻子,由妻子指揮他方向。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腿。就這樣相伴了三十年。在困難發生時他們沒有放棄彼此,反而更加自強不息,不依靠任何人。踏實勤勞的生活相濡以沫、相互扶持。

畫家

18

2018|瑞士|12min

伊曼紐爾·漢森伯格|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

這個故事記錄了三個不同年齡不同時代畫家的探索。他們試圖在他們出生的地方——北京的衚衕——去捕捉美麗。但是在一個面向未來的中國,傳統的衚衕每天都在發生改變。改造使這些歷史遺蹟更能適應現代社會。三個畫家還會在衚衕裏找到美麗和幸福嗎?導演伊曼紐爾·漢森伯格跟隨畫家傅察丹青,張迎星和榮景甡到這些神祕的地方展示他們的繪畫方法和迷人的作品。

19

火狐的守護者

2018|英國|14min

古恩簡·梅隆|西英格蘭大學

在尼泊爾的一個小村莊裏,一位當地的婦女以非傳統的戰士的身份挺身而出,改變了她社區森林裏小熊貓的不幸命運。這部電影帶你進入了一個迷人的旅程與第一個女性森林守護者,通過遙遠的竹林叢林,攀登強大的喜馬拉雅荒野進入隱藏的小熊貓世界。由於野生大熊貓的數量不足2500只,由於非法販運和棲息地的喪失,紅熊貓可能瀕臨滅絕。但是,一位非傳統的戰士用她的生命與所有反對她和她心愛的小熊貓的力量作鬥爭。爲了尋找一隻年幼的紅熊貓幼崽,探索“Menuka”和她的“火狐”之間的特殊聯繫。這部電影通過窺視森林護林員的生活和通過他們的眼睛,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窗口,以社區爲基礎的保護,很少有記錄的紅熊貓在野外的生活。

20

柏樹人生

2017|中國|16min

韓玉航|西安美術學院

本片紀錄了文玩崖柏行業的火熱現狀與該行業從業者的生存現狀。在一件不可再生植物活化石——崖柏被商品化流入市場後,經歷大肆瘋炒,形成一道瘋狂的利益產業鏈。越來越多的人成爲這個行業的推動者。隨着市場的利益鏈條愈加密集,等待他們的是愈加瘋狂的生存競爭,於是必然有了越激烈的絞盡腦力和艱辛的體力付出!

在後塢

21

2018|中國|20min

陳雪晴|中國傳媒大學

近年來,浙江莫干山腳下的民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批長三角的都市客攜老帶小自駕到這裏過週末,小住幾日。這樣的生活讓他們感到無比愜意。然而在衆多民宿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旅長的“後塢生活”。這裏不僅深受國際揹包客的青睞,被譽爲莫干山“洋家樂”的典範,也是王旅長和太太詩意生活的地方。作品將通過記錄王旅長的生活方式,追溯他如何在喧囂中找回寧靜,如何追求理想的生活,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希望能生髮人們對於生活的思考。自稱爲“未來生活方式的探索者”,王旅長也成爲中國新農村建設的先鋒人物之一。

22

來自東方的追光者

2018|中國|27min

楊佳一|同濟大學

該紀錄片對兩個體驗過生命殘酷但不斷向前的人進行選材,採用多種手法真實記錄了一位48歲的半失明的追光者易光明與他的領路人臺灣跑者馬成福多年以來的馬拉松之路。影片一條主線貫穿全片,兩條輔線進行交叉敘事。雖沒用一句解說詞,但充分調動鏡頭語言和長鏡頭的攝法並利用現場同期聲,將兩人的心理路程一一記錄,欲講述兩個普通人爲自己熱愛的事付出努力卻跌宕曲折的故事。從平凡偉大的堅持中揭示人生的意義,從跌宕起伏的經歷裏感受精神的昇華——人物經歷點睛人物精神。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如果奔跑,光明會從黑暗中醒來。跑在路上的人啊,假如世界以痛吻我,我是否可以卸掉重負,雲淡風輕,向前向前?

23

嶺南夢

2018|中國|12min

吳惠莉|華南農業大學

這部短片展示了三位與粵劇事業相關的人的工作狀態,他們分別是粵劇演員、粵劇頭飾製造者和粵劇服飾製作者,三者之間相互關聯、相輔相成,是粵劇行業的三大代表。通過對他們的現場採訪和工作狀態的展現,呈現當代粵劇的發展現狀,體現出粵劇人堅持一生幹一件事,耐得住寂寞,成就一番好手藝的匠心,以及突出粵劇行業逐漸式微,經營慘淡,面臨斷代的危機,另外烘托出粵劇行業青年接班人爲復興行業所做的努力。

那座山 那片林

24

2018|中國|19min

朱琪|同濟大學

“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在淮河發源地河南南陽桐柏縣的深山中有一處4500畝的山林,綠意盎然,那就是王成華一家三代人守護的山林。王成華,13歲起跟隨父親進山護林至今已經53年了。曾經鬱鬱蔥蔥的桐柏山,隨着過去的濫砍濫伐以及大樹進城運動,樹林幾乎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王成華早年跟父親習武,以俠客心腸、鐵骨之身,保護着淮河源這片古樹、奇林,林子。而這片山林之於淮河源、之於河南乃至中國生態環境的意義,怎麼估量都不過分。老王家的房子蓋在深山裏,五六間瓦房,遠離外面的繁華世界,47年間,這裏連電都沒有。每天早上七點起牀,挎着水壺、拿着望遠鏡巡遍所有的山頭,即便是除夕夜,他也和老伴守在山上。如今,66歲王成華身患肺氣腫,不能再走進眼前的這片他守護了一輩子的山林,然而“護林自有後來人”,他把這份感情埋藏在了心底,把他的事業寄託給了後來人……

25

舞生

2018|中國|11min

楊琪|山西傳媒學院

用心去“聽”,用“愛”去舞蹈。

在聾人的世界裏,生活並不單調,他們用屬於自己的語言,驕傲的講述着豐富多彩的故事。魏玉潔說舞蹈就是她的生命,13歲獨自前往北京跳舞,一個人克服種種劣勢條件,26歲回家鄉傳承這份熱愛,堅持興趣使自己綻放出生命之花。從普通學生到育人教師,從舞蹈室到奧運會,從《雀之靈》到《千手觀音》,魏玉潔在無聲世界裏,在舞生生涯中一次次突破自己。

只要心中有愛,只要心地善良,就擁有一千隻手幫助別人,也會有一千隻手幫助你。

26

2018|中國|74min

趙政麗|東北師範大學

《弦》以跟蹤拍攝癡迷傳統曲藝的大學生李明洋在畢業前的經歷爲主線,圍繞李明洋與師父闞澤良、寇庚傑,幹老王祥林,師哥丁慧東等人之間發生的故事,就中國傳統曲藝這門說唱藝術在青年一代身上能否傳承下去爲焦點,通過對李明洋未來人生道路何去何從的關注,引發觀衆對中國傳統曲藝保護和傳承的思考。

《弦》將運用紀錄片的表現手法來展現中國北方曲藝傳承的過去和現在。在紀實拍攝的段落中,通過畫外旁白、內心獨白和人物採訪的介入,實現敘事紀錄主客觀視角的交替轉換,以強化紀錄片《弦》的視聽語言的客觀真實性。

琴匠

27

2018|中國|29min

徐歆燮|西安美術學院

拉一把小提琴容易,做一把小提琴難。

黃橋鎮——一個被譽爲“東方小提琴之鄉”的地方。從農民到手工業者,從工廠批量到個人定製,從零售到出口,這裏每天都有大批量的小提琴等待輸出。

一個執着於技藝的手工匠人,爲了參加世界級的小提琴製作比賽,爲了不讓外國人對中國匠人制造的小提琴繼續誤解,他陷入了巨大的創作壓力與自我糾結之中。面臨工廠和經濟的雙重擠壓,他該如何掙脫束縛,在夾縫中求生?爲了達成目標,他又該做到怎樣的極致才能實現自我突破?

28

孔雀理髮店

2018|中國|13min

韋璐|遼寧大學

孔雀理髮店是瀋陽的一家百年老店,在洗剪吹盛行的今天,這裏依舊保持着傳統的手藝——刮臉。顧客們在這裏訴說着他們自己的故事,李金嶺是這裏的老闆,40年的時間他和理髮店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歲月更迭,這個貌不驚人的百年老字號,仍在努力地保留着過去的一切。

29

脫軌:我的主播生涯

2018|中國|12min

趙嘉慧|北京師範大學

在網絡直播盛行的2017年,主播們動輒過萬的收入令研究生小趙分外眼紅。爲了賺快錢,她也把做職業主播當成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然而做主播並沒有想象中那般容易。面對屏幕後無形的觀衆,小趙陷入失語;在和其他主播的比拼中她也節節敗退。就在小趙灰心失望、對自己產生深深懷疑的時候,不知情的母親前來探望。本希望從母親身上得到些許慰藉,小趙卻遭致更多的嘲諷和打擊。

不服輸的小趙決心證明自己能成爲一個成功的主播,於是她開始尋求突破,直播的尺度越發大了起來。她端坐在手機屏幕前,生活卻悄然脫軌……

如果拍攝是一個起點,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就是一個重要驛站。

這是一個大學生創作者表達自我與審視自我的重要舞臺,也是聚會與交流的珍貴機會:年輕的創作者們不僅得到充分的展示機會,還將在知名從業人員的指引下完善作品、獲得成長。

第五屆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推優分享會將於12月12日在廣州圖書館舉行,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參與報名!

或許你還感興趣

留言集贊搶名額 | 蕭寒帶着新片《一百年很長嗎》來廣州啦

結果公佈!2018GZDOC方案預售複評入圍完整名單

重磅!GZDOC 2018金紅棉複評入圍作品名單出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