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評論員、亞太智庫研究員 石江月

美國副總統彭斯副的亞洲之行業已展開,如果說此次行程中的“核心詞”,那很有可能就是“印太戰略”。從目前美國方面釋放的信號與彭斯-安倍晉三的會談來看,如何推進印太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成了美國方面實現“印太戰略”落地的一個方向。

11月13日在亞洲之行的第一站,彭斯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了大約1小時10分鐘的會談。據日本媒體報道,雙方達成的一個重要共識,是要合作打造“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對該地區的基礎設施援助投資最高或達700億美元。

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這700億美元是怎麼構成的呢?根據彭斯的表述,美國政府考慮對印太各國提供最多600億美元的基建援助,加上日本在該地區的投資已達100億美元,兩國的援助總額或達700億美元。此外,安倍與彭斯在會談中確認,雙方在印太戰略框架下推進“高質量基礎設施”夥伴關係,在能源和數字經濟領域加強合作。

實際上,這700億就是臨時拼湊而成。且不說日本在該地區的投資早就存在,就連彭斯所說那600億美元基建援助也是“只聞雷聲,不見雨滴”。 在此之前,美國就宣稱要整合現有資源,設立一個專門的對外金融投資合作機構,對抗中國目前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倡議。而美國擬設立的這個機構被稱爲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貸款上限就是這600億美元。這被認爲是美國政府對抗中國在海外特別是在亞洲地區不斷上升影響力的重要策略之一。但是,僅從資金規模來看,可能無法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相比。

當然,在美國人看來,投入多少資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代表了一個信號。就像彭斯自己所說,他此次亞太之行的最大目的,即對外明確表明“特朗普政府將永遠地、不會動搖地參與印太地區”。因此,美國人是希望用這個數字來告訴印太區域內的其他國家,美國不光在政治外交上推動“印太戰略”,而且在實際行動上也會掏出真金白銀。所以,在亞洲之行推動美日等盟友關係進一步密切的同時,彭斯也將在新加坡對東南亞各國展開“魅力攻勢”。 

過去一段時間裏,美國政府頻頻“退羣”,對盟友揮舞起貿易大棒也毫不猶豫,在防務開支上更是對盟友們警告加威脅。這在客觀上讓美國與盟友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除了美歐之間的互懟之外,美國與太平洋地區的盟友也似乎進入“貌合神離”的狀態。所以,彭斯副此次亞洲之行的一個重任,將是表現出美國願意與盟國和夥伴合作。作爲一個太平洋國家,美國一直在太平洋。

不過,如果彭斯在這次亞太之行中執意展示對華強硬,恐怕並不會得到多少響應。例如在安倍晉三訪華後,日本目前在對華政策上已經做出調整,經貿上的合作勢頭比以往更猛,政治上的關係也在恢復;東南亞國家領導人則在東盟峯會上呼籲團結一致,並提醒多邊合作和國際準則正遭到威脅。

事實上,美國政府當前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以及對多邊框架的迴避,已經讓東盟這個依賴於全球自由貿易的地區感到焦慮。如果美國打破多邊體系,弱化東盟所發揮的作用,這將會讓東南亞國家感到擔心。

作者簡介:石江月(可加微信公衆號 Defence_SJY,分享深度軍事分析),亞太智庫研究員,國內資深軍事媒體撰稿人。發表軍事安全和國際防務文章達數百篇,《航空知識》《國際展望》《現代艦船》《坦克裝甲車輛》及《環球時報》等國內多家媒體都有刊登和轉載。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爲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來源:亞太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