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公佈Q3財報後,股價在11月15日漲幅一度接近6%,但相比短期股價,更值得關注的是騰訊正揮別遊戲時代。

騰訊昨天公佈的Q3財報中,遊戲業務收入下降4%至258億元,在騰訊單季度總營收的806億元中佔比爲32%,剛好降到三分之一以下。

從收入結構和收入增長來源看,騰訊所描繪的未來中,遊戲業務下降爲一個普通組成部分。

當然不能忽略的是,遊戲業務仍然貢獻着騰訊大部分運營利潤和現金流。正是在遊戲業務的持續澆灌下,騰訊才能夠持續在非遊戲數字內容、雲計算、移動支付做高額投入,並能夠在今年拿出千億左右的人民幣進行投資。

從Q3財報看,騰訊傳統的三個收入組成:增值服務、網絡廣告和其他收入,正在切分成五個更細分的部分——遊戲、非遊戲數字內容、雲計算、金融服務和廣告。

其中除了雲計算的佔比相對較低外,你會發現過去被稱作大半個遊戲公司的騰訊,其實是家收入結構比阿里(電商業務貢獻85%)、百度(廣告營銷貢獻90%)要均衡非常多的公司。在遊戲業務受困於政策同時,這些新的業務正一個個站出來。

被低估的騰訊雲

騰訊在Q3財報中首度披露其雲計算業務的收入,前三個季度超過60億元。以騰訊前三季度總營收2278億元計算,雲計算在騰訊總營收中貢獻比例爲2.6%。

對比阿里雲的數據看,根據阿里的財季報,其今年前三個季度爲43.85億元、46.98億元、56.7億,合計爲147.5億元。在阿里前三個季度營收2280億中佔比爲6.4%。

這意味着,單以前三季度總收入計算,騰訊雲計算收入至少達到阿里雲四成的水平。

這出乎很多從業者意料,在此前IDC、德銀等機構的報告中,都是阿里雲擁有國內雲計算40%甚至半數市場,阿里雲甚至自己在廣告中公開宣稱市場份額相當於2至5名加起來。

但從營收數字對比上看,阿里雲在雲計算領域並沒有其宣稱的那麼強勢。

雖然雲計算收入不等於市場份額,銷售收入這個東西也可以短期衝刺,但騰訊公佈的數據顯示騰訊雲與阿里差距並不是很大,也讓外界對於騰訊發展產業互聯網增加更多信心。

騰訊新成立的CSIG雖然包含着AI、安全技術、無人駕駛等很多頗具前瞻性的團隊,但短期內衡量騰訊產業互聯網發展成果的標誌,仍然是看雲計算的收入。在財報後的分析師會議上,騰訊總裁劉熾平也直言產業互聯網初期的營收數據還是來自雲計算,並表示雲計算業務仍需要長期大量投入。

騰訊雲在Q3財報的表現,和騰訊在產業互聯網展現的長期潛力,給了市場信心。

廣告借短視頻流再飛躍一次?

騰訊這次架構調整,除了三並二兩個事業羣,其實還增強了廣告業務團隊。騰訊上千產品的無數流量,此時終於纔有了一個統一出口。

而相比易收到政策衝擊的遊戲和支付相關收入,廣告業務是這幾年來騰訊發揮最穩定的團隊。

在Q3,騰訊廣告收入佔比爲20%,爲162.47億元,同比增長47%。數據拿得出手,但相比廣告營收能佔到80%的Facebook,投資者始終都期望騰訊廣告營收能再進一步。

但騰訊其實一直沒有完全釋放其廣告能力,比如在朋友圈中,我們至多隻能看到一個朋友圈廣告;騰訊信息流量最大的是微信訂閱號,但騰訊訂閱號廣告的形態一直停留在文章貼片廣告。另外,騰訊也始終對醫療、金融等這幾年最出利潤的廣告主敬而遠之。

不過好的消息是,隨着短視頻流的崛起,我們正看到騰訊廣告第二次飛躍的可能性。在Q3財報中,騰訊披露其短視頻流總播放超過70億次。

短視頻流是個非常容易商業化的東西,有傳聞顯示目前抖音已經實現月超過10億的流水,而騰訊自己也曾評估今年的短視頻流原生廣告能達到100億。

以QQ看點爲代表的信息流,特別是短視頻流,還有最近也同樣改成信息流的微信訂閱號和微信“看一看”。騰訊與今日頭條系關於誰纔是信息流老大的戰爭,廣告業務是直接受益方。

騰訊金服?

另外構成騰訊25%收入的是“其他收入”,按騰訊財報的說法主要爲雲計算收入和支付相關收入。

在Q3財報中,其他收入爲203億,同比增長68%,而根據雲計算三個季度60億的收入算,騰訊的“其他收入”中來自於雲計算的部分很少,這可以讓外界初步看到騰訊金融相關業務的體量。

不過由於政策原因,移動支付本身正在成爲一個不賺錢的事。基於移動支付做金融技術服務,實際正在成爲螞蟻金服和騰訊共同的選擇。

在財報中,騰訊特別強調其在金融科技服務方面的進展,稱騰訊正將金融科技服務擴展到財富管理、小微貸款及保險領域。

作爲由騰訊總裁劉熾平親自帶隊的另一個業務,騰訊的金融業務終於也站了出來。

[企鵝生態]專注報道騰訊和騰訊系公司。公衆賬號ID:qieshengtai,歡迎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