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AlphaGo戰勝李世石以來,機器代替人類的說法從未停歇,准入門檻極高的醫療一度被認爲是人工智能難以攻佔的最後一座城池。然而,隨着醫療AI在國內的興起,特別是醫療影像AI領域的紅火,這一城池似乎被找到了“告破口”。

  就在上週,距離第一款智能診斷產品Discover/Lung Nodule肺結節智能診斷系統發佈的一年多以後,圖瑪深維又發佈了四款智能新品,分別是胸部X線智能診斷系統(σ-Discover/Lung DR)、乳腺鉬靶智能診斷系統(σ-Discover/Mammo)、腦卒中CT智能診斷系統(σ-Discover/Stroke CT)、肝臟CT智能診斷系統(σ-Discover/Liver CT),覆蓋疾病監測、定量分析、疾病分類、良惡性判斷、追蹤隨訪和報告生成等全部流程。

  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影像醫學科主任陸建平也出席了此次圖瑪深維發佈會,他認爲,當下醫療 AI 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減輕醫生負擔、避免漏診以及給出初步的診斷意見這三個方面,人工智能對於中國醫療系統最大的幫助是賦能基層醫生,改變醫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

  圖瑪深維CEO鍾昕也表示認同,他說:“醫療是綜合診斷的結果,需要聯繫多種疾病特徵以及生活背景等,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五十多年,還是處於弱人工智能階段,起到輔助工作的作用。不過通過深度學習技術與醫療大數據相結合,醫療影像AI大大提高了醫生診斷效率與精準度。”圖瑪深維第一款產品肺結節智能診斷系統發佈一年多,已覆蓋近200家醫院,檢出率超過97%,良惡性判斷符合率超過90%。

  “迎難而上”還是“勝券在握”?

  不光是圖瑪深維第一款產品聚焦肺結節,自從醫療影像AI紅火起來,肺結節項目成爲企業集體扎堆的對象,肺結節項目似乎“相當好做”。

  圖瑪深維副總裁吳崗表示:”肺結節智能輔助診斷產品其實並不好做,成熟產品很少,做到良惡性判斷的少之又少。其他產品開發難度也很大,覆蓋檢查、診斷、治療全流程的產品更難,這是行業共識。”

  而此次圖瑪深維發佈的新品涉及胸部、乳腺鉬靶、腦卒中、肝臟,有些“迎難而上”的意味。

  不過鑑於圖瑪深維之前肺結節項目的技術積累和積澱,拓展多病種的場景應用似乎不是太難的事。鍾昕表示,通過模型遷移學習,每個產品也會越來越快。據悉,這四款新品採用了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方法,包括基於三維卷積的深度對抗生成網絡和通用模型訓練等,通過從多種數據中提取可共享的信息,將同一個網絡模型同時使用在多個應用中,大大地提高了模型訓練和運算的效率,有效地解決了醫療數據類別之間的不平衡和數據標註不完整的困境。

  吳崗介紹,目前,圖瑪深維的四款智能新品已經在醫院試用,其他產品如前列腺癌、骨折、糖網病等智能診斷系統均在研發階段。這一系列產品聚焦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慢性病等中國患者發病率較高的領域,並且針對中國患者進行了定製化設計。未來,圖瑪深維計劃將以每年發佈3-5款新品的速度,迅速實現人體多部位全流程診斷覆蓋,同時加強美國、歐洲、日本、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的拓展。

  拒絕閉門造車,合作助力行業發展

  在當前的醫療影像AI領域,不只是許多初創公司在進入並且不斷拓展產品線,包括騰訊和阿里等互聯網巨頭,還有GE醫療、飛利浦、東軟等大型醫療器械廠商也在“大舉進軍”。相比這些巨無霸企業,對於圖瑪深維這樣的創業公司是否感受到背後的寒光束束?

  圖瑪深維CTO 高大山認爲,在人工智能等新的顛覆性技術方面,創業公司在“點”上面的事情能夠做得更深入、更靈活,深刻理解醫生看病的流程、痛點在哪兒,創造出更適合醫療發展的人工智能系統。

  在對待這些巨無霸的企業上,圖瑪深維的態度是協作共贏,就上個月圖瑪深維還跟阿里健康達成合作,加入了阿里健康AI開發平臺生態。

  在鍾昕看來,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他們的優勢是打造雲平臺,實現醫院之間的互聯互通,鋪就產業生態的高速公路,至於高速公路上全力加速的車輛就是各個創業公司。而對於傳統醫療器械廠商,他們的營業收入主要還是來自於傳統醫療設備,圖瑪深維與GE等器械商合作,一方面能幫助他們節省開發成本,另一方面傳統設備加上人工智能,促進傳統設備的銷售。

  陸陸續續,圖瑪深維與不少行業的頭部企業在產品研發和落地等各個方面展開合作,包括GE醫療、英偉達、阿里健康、聯衆、影思等,共同加速中國智能醫療健康“改革開放”進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