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侯家营子村供港蔬菜生产成功之路

侯家营子村有两家生产菜芯、芥兰等供港蔬菜的企业。一家是合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港资企业,注册资本500万港币,流转了该村的4090亩地;另一家是港通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流转了该村5000多亩土地。

三天左右的时间,通过分别到两家公司与负责人座谈,到菜地与雇工一起拔草、割菜,到冷库看工人过秤、装箱,到食堂与员工一起品尝劳动成果,我们明白了供港蔬菜受热捧的原因,也找到了供港蔬菜品质保证的源泉。

供港蔬菜之所以受市场青睐,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农残低。一方面企业采取积极措施,严格进行自律。包括对化肥的出入及验收进行监控和记录,确保化肥的合理、科学使用;派专人负责农药的采购、保管,做好农药购进和使用记录,所购农药“三证”齐全;预备收割的蔬菜必须已过农药安全间隔期;蔬菜收割之前,企业还会进行农残抽样自检,尽量避免农残。另一方面严格的外部检测形成对企业的有效督促。一般供港蔬菜都要经过多次外部检测,包括产地商检部门的检测,蔬菜中转站的检测,关口检测以及到达香港市场后的检测。二是口感好。蔬菜品种本身优良,再加上内蒙古充足的日照,使得这里生产出来的蔬菜叶小杆绿,水分充足,口感好;而采收后的蔬菜必须先在冷库中存储8个小时,为蔬菜长途运输外销提供保鲜保证。三是外观佳。内蒙古充足的日光照射确保蔬菜的颜色鲜绿;企业对采收菜外观有严格要求,包括外形、大小和码放顺序;采收后,在冷库加工区进行全面分拣,以确保蔬菜品质。

通过这次深入生产基地的访问,我们体会到供港蔬菜品质保证的源泉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合利公司负责人杨家伟,香港人,不到30 岁,曾在美国学习经济,回国后子承父业,从事蔬菜生产和市场推广。港通公司负责人戴达文,香港人,金融专业背景,曾担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副行长。强将手下无弱兵,两家公司管理人员的平均学历为大专,而公司技术人员除拥有专业知识外,还拥有丰富的田间地头的实践经验,并且还和广州等地的农业科研院所密切联系,随时更新相关信息和知识。

二是专注的从业精神。合利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整个家族的生产量占据了香港40%的蔬菜供应份额。据杨总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杨总的父亲、叔叔和姑姑们在新界种菜维生。八十年代北上深圳开农场,种菜供港。随着深圳城市化发展,农场内迁,九十年代初他们在惠州租地种菜。但由于夏天广东雨水多,天气热,不利于蔬菜生长,于是公司在宁夏开辟基地,作为夏季供港蔬菜的主要基地。今年,他们看中了侯家营子村的大喷灌,经过鄂尔多斯市领导的穿针引线,他们在内蒙古开辟了新的蔬菜生产基地。港通公司是从种植哈密瓜、柚子等水果起家,也一直专注于农业生产。

三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组织架构上的公司化和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流程化。这两家企业都具有公司化的治理结构,聘请了职业经理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了公司的高效运转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两家企业都利用了现代化农机设备进行蔬菜种植,包括翻土、耕地、施肥、播种、喷药、喷灌等工序,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两家企业严格按照“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标准建设,遵从“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各项规定进行蔬菜种植,在生产中严格执行对种植环境、水样、土壤、肥料及农药的使用标准,同时加强对农残的监控及各生产环节的管理,确保基地蔬菜符合出口港澳要求及标准,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同时两家企业都有严格和行之有效的流程,包括生产流程、检测操作流程、监管流程,实现了生产的流程化。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不少大陆消费者还在为蔬菜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担忧,但大陆供港食品的安全率高达99.999%。能否把供港蔬菜的成功经验进行复制,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值得我们深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