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这个字在古代的发展很有意思,甲骨文里的“圣”是以“人”字为基础,加上耳或者口,含义与“聪”字差不多,表示在某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圣人则是汉语里一个非常独特的名词,想成为大众认可的圣人,难度非常大。

按照《尚书·洪范篇》的解释:“睿作圣,凡一事精通、亦得谓之圣。”所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出现了诸如兵圣、武圣、书圣、诗圣、茶圣等称号,他们都是在某一领域拥有卓越成就的人,但还不足以称圣人,公认的圣人从古至今只有5个半。

墨家的圣人是大禹。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华夏族的“夏”字与他建立的夏朝有关。大禹本是黄帝子孙,继承了先祖之风,不仅耗费13年时间将泛滥的洪水治理好,还分天下为九州,设九鼎,使中原恢复安定,被赞誉“维禹之功,九州攸同”。

儒家的圣人是孔子。孔子的文化影响力无需多言,虽然后世继承他学说的一些学者把儒学搞得乌烟瘴气,完全封建化,但不可否认,孔子的思想对国人传统性格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孔子修《诗》、《书》、《礼》、《乐》,序《易》,撰《春秋》,在教育事业上成就极高,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天纵之圣”,甚至连“圣人”这个词有时候都单指孔子。当然这不代表孔子是完人,他瞧不起广大体力劳动者,这一点让他备受诟病。

道家的圣人是老子。老庄学说是道家的思想基础,老子身为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孔子一样被列入世界百位历史名人,而且孔子还曾经向老子求教,获益匪浅。老子骑着大青牛西出函谷关,留下传世之作《道德经》。鲁迅曾评价:“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

此外还有“元圣”周公。周公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他一生功绩颇丰,不仅奠定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还制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礼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汉代学者贾谊认为周公是完美的人物,他比周文王、周武王做得更出色,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第五个圣人便是王阳明,他的影响力可能不及前面4位,但他被誉为“心圣”,成为明代从祀孔庙的“四大学者”之一,留有《王阳明全集》等作品,他的心学思想远播海外,东亚诸国多受影响,更难得的是王阳明文才武略兼备,被评“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最后半个圣人争议不断,此人正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现代研究曾国藩的学者很多,对他崇拜万分的也不在少数,曾国藩不仅创立湘军,还严格要求自己,留下了许多善于识人用人、规范自身德行、谨守曾氏家风的故事,被评为“(晚清)中兴第一功臣”。

不过用章太炎的话来说,曾国藩此人“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这是因为曾国藩身上体现的“圣”符合儒家传统,但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曾国藩也被称“曾剃头”,后世批评他者大有人在,曾国藩的形象很难固定化。你认为,曾国藩算得上圣人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