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蒙頂山植茶節暨中國產茶區(四川)十佳匠心茶人”授牌儀式,於15日在世界茶文化發源地——雅安市名山區蒙頂山舉行。

  中國產茶區(四川)十佳“匠心茶人”授牌

  據悉,本次植茶節由四川省茶藝術研究會、四川省茶葉流通協會、雅安市茶辦、雅安市文旅集團等單位共同舉辦。當天,“中國產茶區(四川)十佳匠心茶人”現場領取了獎牌,與會人員還共同植下了“2018蒙頂山植茶節”首批茶樹苗。

  茶現場

  今年5月,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廣東省茶文化研究會和全國十四個省市涉茶組織共同發起了“中國產茶區(四川)十佳匠心茶人”評選活動。李江東、周啓秀、喻長根、高永川等十位“四川茶人”入選名單。本次評選由30名全國知名評審專家,經歷4個月的細緻走訪和嚴格篩選,極具權威性和嚴肅性,入選者都是身負絕技的資深茶人。

  授牌儀式後,“2018年蒙頂山植茶節”在蒙頂山陰陽石麒麟牌坊邊的茶園正式啓幕。與會嘉賓在著名茶文化專家、四川省茶藝術研究會顧問蔣昭義和碧潭飄雪創始人、四川省茶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徐金華兩位80多歲“老茶人”的帶領下,親手種下茶樹並掛上自己的名字牌。嘉賓們紛紛表示,以後每年春天都將重返蒙頂山,探訪自己植下的“蒙頂仙茶”。

  李江東親手種下茶樹並掛上自己的名字牌

  十佳匠心茶人李江東是四川省草木軒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從事茶葉20多年以來,初心不變,一心兢兢業業做好茶,邊學藝邊製茶,除了理論聯繫實際,跑遍名山大川到處尋訪民間茶藝人學習交流,還結合掌握的茶葉知識,獨立研發出了衆多獨具特色的保健養生茶系列茶產品,投放市場獲得了普遍好評,部分產品供不應求。探索研發茶葉新技術、新產品與時具進,適應現代消費需求,並被衆多人羣接受和認可,入選十佳匠心茶人,可謂實至名歸。

  11月15日下午,與會專家移步蒙頂山山麓的花間堂精品酒店,召開2018雅安黃茶(蒙頂山)研討會,就保護皇茶珍稀資源,演進黃茶非遺傳承,煥新黃茶市場活力等主題,展開頭腦風暴。

  研討會上,著名茶文化專家、四川省茶藝術研究會顧問蔣昭義介紹,雅安黃茶獨特的包黃工藝延續自明代中葉,和中宜氣,老少皆宜,非常貼近現代養生觀念,有着廣闊發展前景。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羅凡認爲,蒙頂山有機茶園的資源屬性非常獨特,不僅樹齡長,而且採取了播種有性種植方式,是稀缺資源,適宜放養種植,讓根系向地層深處生長,使茶葉內涵物更加豐富。

  碧潭飄雪創始人、四川省茶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徐金華說,雅安黃茶從來不缺乏市場,只要把好質量關,打好文化牌,就能創造出有靈魂的產品。

  著名策劃人、教育部雙創導師、四川茶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王博指出,一個好的產品,只有做到設計洗眼,理念洗腦,品質洗心,才能夠在市場上成功洗錢,雅安黃茶有過硬的品質,還需要有故事、有顏值,進而有市場。

  四川茶葉流通協會祕書長陳書謙認爲,蒙頂黃芽自古以來就是高端茶,在愛茶成癡的羣體中享有盛名。追尋蒙頂黃芽的茶人都非常重視產地和工藝的原真性,現行黃茶的行業標準不能體現雅安黃茶的特性,雅安將制定新的蒙頂山茶行業標準,下設8個子項目,其中包括蒙頂山黃茶的行業標準。有了標準,纔有發言權,才能做好高端市場。

  四川省茶葉學會祕書長陳昌輝說,蒙頂黃芽製作工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高手通常在民間,保持了原真性。但非遺不是文物,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還要隨着時代演進,結合現代科學技術,順應市場,實現工業化、標準化。

  四川省茶藝術研究會會長、全國茶館等級評審委員何修武說,雖然天氣寒冷,但上午的植茶活動卻非常熱烈,可見“體驗遊”對茶文化的推廣非常有力。把蒙頂山打造成世界文化朝拜地,提供植茶、採茶、製茶的體驗項目,才能幫助消費者深刻理解蒙頂山茶文化,欣賞蒙頂山茶的品質,成爲蒙頂山茶的忠實粉絲。

  (本圖文來源圖:李依凡 文;茶旅世界,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雅安舉行2018蒙頂山植茶節 爲中國產茶區(四川)十佳匠心茶人授牌

  2018雅安黃茶(蒙頂山)研討會在雅安花間堂隆重舉行

  蒙頂植茶 致敬茶祖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