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稱,中美對太平洋主導權的競爭日漸升級,美軍近年頻頻在南海、臺海等海域炫耀武力。據美國《紐約時報》11月14日報道,最近數月來,貿易爭端一直是中美關係惡化的焦點。但南海及臺灣等問題突顯出,對太平洋主導權的競爭仍是兩國衝突最不穩定的源頭,而兩國的緊張關係也在不斷升級中。華盛頓和北京對該地區的戰略圍繞着兩個國家在太平洋取得軍事主導權的大小而展開。目前而言,該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仍是美國,而這依靠的是美軍自由地進入南海,及臺灣對其立場的支持。但中國針對這兩個方面強調自己主導地位的努力正變得愈發積極主動。從塞班到瓦努阿圖,中國國有企業在以基礎建設項目打入大洋洲各個島國。

美國官員擔憂,這些項目可能最終成爲中國軍隊的灘頭陣地,而這將對美國海軍在遠島鏈的作戰指揮構成挑戰。另據美國媒體11月14日報道,美國里根號航母戰鬥羣和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羣同時參加在菲律賓海的軍事演習。美國海軍說,這兩個航母戰鬥羣在國際水域和國際空域進行“複雜的空中、水面及反潛戰鬥演習”。美國第七艦隊司令索耶中將說,兩艘航母同時行動將合成無與倫比的海軍戰鬥力,這次演習展示美國海軍將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航行和行動。

最近幾年以來,美國海軍在包括朝鮮半島周邊海域、日本海、南海、東海以及菲律賓海的西太平洋海域,都進行了有兩艘或三艘航母同時參加的軍事演習。兩個航母戰鬥羣除了兩艘航空母艦之外,還有10艘艦船、大約150架飛機和1.26萬名軍人。 美國里根號航母11月早些時候參加了日本附近海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演習,美國海軍、日本海上自衛隊及加拿大皇家海軍出動了數十艘艦船、數百架飛機及5萬多名軍人。據美國《紐約時報》11月9日報道,對中美兩軍近期在南海的行動,澳大利亞國立大南海問題專家泰勒表示:“在亞洲緊張形勢一觸即發的地方,(中美)正在展開一場懦夫博弈。”

9月30日,發生了中美軍艦險些在南海相撞的嚴重事件。據香港東網當地時間10月2日報道,迪凱特號9月30日駛入南沙羣島的南薰礁及赤瓜礁十二海里範圍。當時德凱特號和解放軍艦船距離只有41.1米,導致德凱特號迅速移動避免碰撞。此外,美國海軍還正在加強它在臺灣海峽的存在,過去幾個月來已經兩度派軍艦穿越臺灣海峽。據美國之音10月23日報道,美國海軍“科蒂斯·威爾伯號”導彈驅逐艦與“安提坦號”導彈巡洋艦10月22日通過臺灣海峽,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說,這是根據國際法“例行通過”國際水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