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年來逐漸變的開始變得火熱的產業中,科技行業與房地產無疑是這些領域的佼佼者。作爲中國科技產業的領頭羊,阿里、華爲、中興等企業均是走進了國際的前沿水準,然而當這些科技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時候面臨的阻礙也是非常大的,就比如今年以來,美國就針對中興、華爲等企業展開了一些列的禁售行爲,而阿里同樣也在前不久撤出了很多在美的業務。

在今年上半年的時候,重心就以這類問題開過短暫的發佈會,作爲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當時做了明確表態:反對把貿易政治化,也反對某些國家單邊主義破壞全球產業鏈。而美國製裁中興的理由卻是顯得有些牽強,毫無疑問,此次帶給中興的損失畢竟是不小的,曾有業內人士估計:中興有25%-30%的零部件來自美國,其最爲核心的零部件都依賴於美國供應商,帶來的損失很可能達到400億元以上,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只在於這一個企業,國內的許多產業都曾是處於產業鏈的下游,拿來再加工因而很多方面均是受制於人,一旦芯片供應商停止業務往來,處於下風口的企業勢必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對於這樣的情況很多人表示:這是一次機會,可以激發國家對於芯片產業的投入加大,國內的芯片產業才得以迅速發展!但是對於很多業內人士來說並不一定這麼想,甚至會認爲這些人的想法是缺乏常識的。對於高端芯片的研發是一種市場行爲而非國家行爲,作爲一個領域的高端產品,而在於市場中的每個相關企業的不斷研發,競爭出來的優勝者,而並非只有投入的多少就能取得成效,若是高呼一聲加大投入就能取得成功嗎?顯然是不可能的,那怎麼辦呢?而是讓人瞭解所帶來的益處,研發所帶來的好處。

作爲中國科技通訊行業的頂級企業之一,中興每年的在研發上的投入資金並不是少,也不是不努力。就例如在8年前中興就成立了中興集成電路,而且也是亞洲最率先進行3G手機基帶芯片的研發企業,並且投入了不菲的資金,但是對於“芯片”行業的投入與產出並非是短期就有效果的,而對於預期卻又是不可估量的,因而很多人都會更加關注軟件,導致在這個產業上的許多人都會想到採購成品來進行再加工,這是一個短期效果很明顯的方式,然而這樣做了必定很多方面就要受限於供應商。

“中華酷聯”作爲曾經的四大通訊科技巨頭,目前要說做得最好的就是華爲,雖然華爲得起步沒有中興早,但是在很早的時候,它們就成立了“海思”,專門用於芯片的研發,並且還堅持了下來,雖然早期的成效不是非常明顯,但是依舊在此領域每年都在加大投入研發資金,其中在2014年華爲的研發投入比A股400家企業的總和還多。這樣能夠堅持不斷的精神就足以許多企業學習。

縱觀當前的現狀,除了科技這一熱門外,炒房無疑是這個大環境中的一大亮點,房子的問題近些年似乎是越來越突出,很多人忙着搶房,年輕人也是爲了能夠居有定所也是每天腦子裏都是房和車,而研發人員同樣也是,浮躁的心情很難以再靜下心來專注於科研,就像《大空投》那部電影講訴的一般,這樣的情況想要研發出高端芯片就會是一種奢望。

而2008年之前的美國情況亦是如此,而後出現一次貸危機,才讓所有人的心靈都受到了洗禮,於是才知道到底該乾點什麼正事。而現在的很多偉大的科技公司也是在那之後迅速崛起,例如高通、蘋果、亞馬遜等。然對於追逐短期利益的企業,看不到及時的成效多數都會放棄,實幹興邦也就成了一種空想,然而隨着“芯片危機”的發生,也許能夠驚醒許多的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