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纪晓岚全传》里,曾记载了一则纪晓岚给乾隆皇帝祝寿的对联,写的极是巧妙,深得乾隆欢心,并且还领到了1000两赏银。乾隆的对联非常巧妙工整,“花甲重逢”又蕴含无限喜庆,堪称绝唱。

乾隆,是一位喜欢附庸风雅的皇帝。一生喜欢诗词、对联、书法文化等。相传其一生曾写过4万余首古诗,在全国各地都留有其墨宝。

乾隆当政期间,有一位才子大家也比较熟悉,名叫纪晓岚。纪晓岚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深得乾隆皇帝赏识。尤其是对对联,两人最是默契,留下了很多对联趣事。

在《纪晓岚全传》里,曾记载了一则纪晓岚给乾隆皇帝祝寿的对联,写的极是巧妙,深得乾隆欢心,并且还领到了1000两赏银。接下来文史君给分享大家看。


这副对联出自1785年,正值乾隆皇帝登基50周年大庆。当时乾隆心血来潮邀请了全国3900名60岁以上老人,在乾清宫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千叟宴”。

宴会席间,大家交谈甚欢。其中有一位老人自称活了141岁,偏偏是这141岁,正好符合清朝入关的141年。乾隆闻之大喜,立即下令,让群臣与他对对联,对上者重赏。

乾隆稍加思索就说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时候花甲,指六十岁。重逢,指两个花甲,120岁。三七为21岁。120加21正好141岁。


乾隆的对联非常巧妙工整,“花甲重逢”又蕴含无限喜庆,堪称绝唱。“三七岁月”,有历史沧桑之意,有暗合21这个数字。乾隆出完上联,赢得了在场老叟们一致大赞。

群臣闻之,也是拍手叫好,可没人能对得上下联。这时候下联的重任只好落在了纪晓岚一人身上。纪晓岚也不甘示弱,沉思片刻,徐徐说道:“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古稀,指七十岁。双庆,指两个古稀,140岁。一个春秋,即一岁。140加1也是141岁。纪晓岚的下联极为工整,意境相合。表面上看,乾隆和纪晓岚是在为老者祝寿,实则是在盛赞大清朝的繁荣昌盛,所以,纪晓岚这幅联语深合乾隆皇帝的心思。


除此之外,还有几副巧妙的对联与乾隆皇帝有关。不过这次的主角不是纪晓岚,而是另外一位大清才子刘凤诰。

刘凤诰,字丞牧,出生于乾隆年间的江西萍乡。刘凤诰从小家贫,母亲早逝,小时候得了一场眼疾,没钱医治,最后瞎了一只眼。但是他读书非常用功,科举开始十分顺利。

刘凤诰18岁参加乡试,一举考中举人。此后蛰伏10年,到乾隆五十四年时才去参加会试。会试时,刘凤诰也是披荆斩棘,榜上有名。他的才华征服了阅卷的几位大臣,不仅获得了殿试的资格,而且试卷还被特意放在前面,以便于乾隆翻阅。


待得殿试时,乾隆最喜以貌取人,看到刘凤诰是个独眼龙,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但他又看到刘凤诰的排名很是靠前,就有意试一试他的真才实学。

于是心生一计,张口说出一个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诰一下子就听出了乾隆的嘲讽之意,言外之意是让他知难而退。自古文人多傲骨,刘凤诰虽然年轻,但也不甘示弱,稍加思索,便对出了“半月依旧照乾坤”的下联来。

下联极为工整,且意境之高远、大气,远超上联,甚至令乾隆也有些无地自容。在场大臣闻之,啧啧称奇,皆为刘凤诰的才华折服。


乾隆向来自傲,此时肯定不会罢手。沉吟片刻,又说出一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

上联融进“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且“谁是摘星汉”,又暗指刘凤诰有什么本事想夺三甲。难度也比上一副对联要大很多。

饱读诗书的刘凤诰并没有被这副对联吓倒,思索片刻从容的对出“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这副下联意境也是比上联好好很多,且用“春夏秋冬”对“东西南北”十分工整。至此,乾隆被刘凤诰的文采征服,心悦诚服地钦点他为第三名探花。

读者们,关于“乾隆皇帝对联趣事”,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