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是佛祖釋迦牟尼出生的地方,唐卡歷史源遠流長,據記載,公元五世紀唐卡就在尼泊爾誕生了。唐卡的前身叫“博巴”,是出現在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的一種佛教繪畫藝術。世界上,有着繪製唐卡傳統的地方除了尼泊爾,還有不丹、印度、斯里蘭卡以及中國的西藏、青海(也稱熱貢唐卡)和臺灣地區。

噶瑪噶舉派風格 金剛手菩薩

從藏傳佛教繪畫史來看,西藏唐卡是大量吸收借鑑了尼泊爾、克什米爾以及漢地等多種繪畫文明,在大概15-17世紀逐步形成的,此前,在相當漫長的時間裏,西藏唐卡都在大量借鑑尼泊爾藝術。尤其是13世紀末-15世紀末,尼泊爾繪畫藝術達到空前高度,這一時期,尤其是元朝,西藏大部分寺廟的壁畫和唐卡,基本都是尼泊爾畫師所繪,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堪稱中尼文化交流大使的阿尼哥。這一時期,西藏的夏魯風格和江孜風格達到藝術巔峯,但這兩種風格的形成,都有着尼泊爾藝術的深深滲透。所以說,西藏唐卡其實是根植於尼泊爾藝術的。

現在尼泊爾風格的唐卡畫派,就是從那個時期古老的江孜風格傳承下來,一路走到今天。值得說明的是,在這個喧囂浮躁的年代,雖然很多地方的唐卡對古老的傳統都已經不那麼嚴格遵守了,但尼泊爾唐卡直到現在,都一板一眼遵循着傳統的制式,比如畫布的製作,仍然是用牛皮熬製的膠以及石頭粉塗在粗棉布上,然後用鵝卵石奮力打磨、晾乾,如此往復5-6遍,才最終形成。

紐瓦麗風格唐卡 白度母

目前,尼泊爾的唐卡大概可以分爲三大畫風:紐瓦麗畫風、西藏畫風和塔芒(Tamang)畫風。當然,無論哪種畫風,都在兼取各家所長,融會貫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紐瓦麗風格的唐卡,這是一種有着古老傳承的繪畫藝術。傳統紐瓦麗風格的唐卡,以紅藍色爲主,構圖及色彩跟堪稱西藏繪畫史上的最亮點的古格遺風相似,實際上兩者也確實有相當的淵源。現在的紐瓦麗風格以立體渲染著稱,透視感極強,美輪美奐。

它,原本只屬於尼泊爾宮廷。若無相應的福報與緣分,你很難在異國他鄉親眼得見!它源自2500多年前的佛教聖地加德滿都,畫風受印度影響較大,形象生動傳神,色彩大膽誇張,構圖自然流暢。繪製唐卡的顏料更爲考究,原材料傳統上採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硃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以及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用這些顏料繪製的唐卡經歷百年乃至千年,畫面仍然金碧輝煌,燦爛如新。這也正是體現唐卡藝術收藏價值的地方。它就是皇室貴族--紐瓦麗唐卡。

紐瓦麗唐卡一直是被尼泊爾皇家寺院或貴族的寺廟所擁有,在很小的範圍內流傳,後被一些世界著名的博物館永久性收藏,象魯本斯藝術博物館,福岡亞洲美術館等等都有其館藏,所以見者寥寥。

紐瓦麗風格唐卡 千手觀音

紐瓦麗唐卡法相端莊,面部表情豐富,五官比較集中,似嬰兒的面部表情。造型準確,構圖豐滿,但不同於某些地區的唐卡,尼泊爾唐卡構圖並未一味追求“畫滿”,而是疏密有致,有留白。用色濃淡相宜,或冷或暖,或濃或淡,層次井然,既統一和諧,又不乏色彩的跳躍感。筆觸細膩,更爲凝練沉着,整體風格大氣莊重。

觀音三身法相

大部分尼泊爾唐卡的天空和地面的過度,不同於一般的大面積渲染,而是採用了點染處理,麥芒小筆着色,以嘴潤筆,礦物和植物顏料層層疊加而成。這種十分耗時間的漸變暈染畫法,充分的表現出了畫面空靈淡雅的藝術效果。尼泊爾經濟落後,雖然唐卡藝術造詣深厚,但其畫師成本遠未和世界接軌,從投資收藏角度看,當前是收藏尼泊爾唐卡的最佳時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