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期,由於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導致被西方列強不斷入侵。很多傳教士在中國的土地上欺男霸女,魚肉百姓。爲了反對帝國主義的殖民入侵,我國北方爆發了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在義和團運動初期,他們既反清,又滅洋。因爲受到兩方勢力的聯合打壓,所以義和團便改變了策略,打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
原本慈禧太后對義和團抱着無所謂的態度,但是當她將實施戊戌變法失敗的光緒軟禁起來,列強對光緒表示同情時,她就改變了主意。她必須打擊一下洋人的囂張氣焰,讓他們知道中國是誰在做主。於是在慈禧和清政府明裏暗裏的支持下,義和團發展的更爲壯大,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破壞。
列強當時正愁沒借口入侵中國,義和團運動讓他們找到了最好的理由。1900年春,以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爲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八國聯軍,由大沽口向北京進發。慈禧太后看洋人真的打來了,急忙帶着光緒皇帝倉皇西逃。清政府羣龍無首,八國聯軍很快便攻入了北京城。
北京城失陷後,八國聯軍進行了瘋狂的燒殺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搶走的珍寶不計其數。不僅如此,已經被英法聯軍洗劫過的圓明園再次遭遇劫難,終成廢墟。連八國聯軍都沒想到,他們的進攻會如此順利。雖然他們也知道清政府的裝備落後,但沒想到會如此的不堪一擊。然而在他們炸開清軍的軍火庫後,卻徹底改變了這種想法。
當八國聯軍打開清軍的軍火庫後,當場便嚇得冷汗直流,後怕不已。直呼:我們真是太幸運了!原來清朝軍火庫中的武器,並不遜色於他們的裝備,甚至比一些國家的還要先進。不僅有上百門產自德國的克虜伯大炮,而且還有從美國進口的諾登飛多管排列機槍。這種機槍射速達每分鐘350發,射程2000米,在1883年由金陵機器局引進生產,此後中國境內各兵工廠都有生產。除此之外,軍火庫還有數量龐大的毛瑟槍和乞開斯快槍、馬梯尼槍等槍支。如果清軍全部使用這些裝備,那誰勝誰負還真不一定。
那清軍有這麼先進的裝備爲何不用,還是敗了呢?主要是因爲統治者和地方官吏的無作爲。事後,英國人濮蘭德曾指出清軍慘敗的原因:中國官吏無聯合之力,少任事之勇,缺愛國之心,雖事機危迫之時,恆畏縮不能振奮。也正是因爲以慈禧爲首的統治階層的昏庸無能,才讓只有五萬人的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