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湘軍一度是朝廷唯一可以依靠的軍隊。尤其是八旗腐朽,湘軍大敗,淮軍沒有興起的階段。湘軍憑着過硬的戰鬥作風,顯得尤爲突出。湘軍的戰鬥力,來源於多個方面的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練兵方式的不同。

湘軍以前,八旗、綠營的兵源都是世襲的。軍職代代相傳,父親當兵,兒子也當兵。甚至如果哪一戶軍籍死絕了,還要從原籍家族中抽調補充。這種做法雖然可以有穩定的兵源。

可是,軍隊也逐漸失去銳氣。再加上日常缺乏訓練,戰鬥力極差。甚至皇帝閱兵時,湘軍、八旗都很難順利完成人物。所以,曾國藩建立湘軍時,第一要緊的,就是兵源。

湘軍建立之初,招募的主要以山民爲主。這些人大多不識字,卻較爲樸實。日常訓練時,肯喫苦耐勞。遇到戰事時,能夠奮勇向前。

這樣的兵源,對於湘軍前期紀律,有很大幫助。曾國藩可以做到將令合一。指揮軍隊時,就像指揮自己的手臂一樣,靈活方便。

對於當時很多士兵而言,投奔湘軍,意味有一個不錯的前程。最起碼能解決溫飽問題。尤其是底層百姓。科舉難度高,八旗、綠營都是世襲,經商缺乏機會。湘軍提供的機會,並非一直都有。

所以,願意入伍湘軍的,數量不在少數。但是,曾國藩對兵源質量的要求。讓他在前期招募時,一直嚴拒油嘴滑舌的市井流氓。爲了達到這個要求,對士兵信息進行登記,成爲一種很好的控制辦法。

士兵登記的信息,包括姓名、籍貫、家庭住址,個人特徵,甚至還有家庭農具數目。對士兵信息進行登記,在過去中國歷史,並不少見。但記載得如此詳細,卻十分罕見。

這麼做的好處,除了能把控士兵質量。對那些立下軍功,或在戰爭中,不幸受傷遇難的士兵,都有極大幫助。

即便日常發放俸祿,有離不開士兵個人信息的登記。曾國藩組建湘軍時,爲了提高湘軍戰鬥力。對將官俸祿一直不錯。哨官每月餉銀9兩哨長6兩,什長4兩八錢,親兵護用4兩5錢,夥勇3兩2錢。

湘軍水師官兵的待遇基本相同,除了哨官待遇稍高,每月18兩。平均下來,每人每月大概有6兩銀子的俸祿。營官一層的,待遇稍高,每月在260兩。

至於統領一層的,他們的俸祿待遇,跟統兵數量直接相關。統兵數量超過三千人的,俸祿爲390兩;五千人以上,520兩;萬人以上,650兩。

這個俸祿待遇,甚至超過了許多高級別京官。這也難怪當時許多文人願意放棄考取的功名的機會,到湘軍內部效力。

當然,日常發放俸祿,或者登記軍功,可能不需要了解士兵家裏農具數量。但是,如果官兵陣亡,或者受傷退役。就需要有足夠詳細的登記信息。這些士兵跟着曾國藩大江南北的打仗。

家裏大多要靠他們的軍餉過日子。畢竟他們出來參軍後,家裏務農就少了一個重要勞動力。可是,這些人離家那麼遠。即便湘軍發了撫卹,也要知道士兵信息,纔可以按時發放。

所以,越是詳細的個人信息,越有利於發放士兵的撫卹金。湘軍中專門有人負責士兵負責工作。這裏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防止冒領,誤領的問題。

湘軍雖然會派遣專門人員去負責士兵的撫卹工作。可是,他們不可能對每一個士兵的情況都瞭如指掌。

所以,湘軍會讓地方官府配合。由湘軍出具陣亡士兵信息,地方官府根據軍隊上記載的士兵個人信息,進行統治、覈實,當家屬到衙門認領。並由他們出錢,對陣亡士兵進行撫卹。

這個時候,越是詳細的個人信息,越有利於撫卹工作的順利進行。

而且,撫卹金的到位,對於前方依然在戰鬥的士兵,也是一種安慰和鼓勵。戰場上刀槍無眼,誰也難保自己會是倒下的下一個。

這些士兵大多又是樸實山民居多。他們基本都不富裕。畢竟一家子人等着開口吃飯。如果沒有陣亡後的保障,誰敢上前拼命。又談什麼軍隊的戰鬥力水平。

由此可見,晚清湘軍能擁有八旗、綠營的戰鬥力,並非只依靠統帥曾國藩個人的軍事謀略,而是做好了很多詳細紮實的工作,才保證士兵的奮勇向前,敢於殺敵立功的風氣。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微信公衆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