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来集共同赞叹——《地藏经科注》学习(7)

青莲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学习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这是礼貌,佛派他的侍者向释迦牟尼佛问候。礼节,这也是做一个榜样给人看,“礼”不可废。人而无礼,在这个世间就没有立足之地,但是现在人把礼节都疏忽了。礼节疏忽了,说实在话,佛法修学得再好,果报在哪里?果报不在人道,多半在鬼道。到后面讲这些鬼王,把鬼王的因跟诸位说明,就晓得了。佛法修行得非常好,贡高我慢,没有礼节,感受的果报将来在鬼道作鬼王;作《华严经》里面讲的,做世主里面器世间主,山神、树神、花神、水神这一类的,就走向这些地方去。佛法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要觉悟,孝亲尊师我们才能走向佛道、走向极乐世界。如果这个意念没有,修学佛法走向鬼道作鬼王。如果你更殊胜的,能走向天道;天道是欲界天,色界天都没分,必须要晓得。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这个地方是现瑞。『光明云』里面显理,放光。利根的众生见到光明,佛所有一切教学他都明白了,不必要言说,“光明”表智慧。『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一刹那际全部都展现出来,不需要长时间,刹那之间就把无量无边的智慧,展现在一切大众的面前。『是时』就是诸佛如来赞叹,派他的侍者向释迦牟尼佛问候的这个时候;世尊『含笑』,放光是表法。光从哪里出来?真如本性里面本具的般若光明,佛为众生说一切法以这个为根据。佛说一切法从哪里说起?从自性本具般若里面流露出来,今天把说一切法的依据,一下表现出来给大家看。

“百千万亿”说不尽,所以下面略举几条,细说说不尽,略举十条。虽是略举,要晓得跟《华严经》一样表法,任何一句都具足百千万亿光明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我们听经闻法,讲的人如果是以真诚之心、恭敬之心,就与佛的光明起感应的作用,佛光注照这个道场,就是大光明云照在这道场的上空。下面说者、听者生无量的欢喜心,不是他说得好、说得妙,不是的,现在人讲磁场不一样,这是佛的加持、慈悲的加持,光明的摄受。

别说里面第一句:

【所谓大圆满光明云。】

『大圆满』别中之总。“圆满”就是一丝毫的欠缺都没有,就是性德的全体流露。一切众生为什么会起感应道交?众生心跟佛心无二无别。差别在哪里?众生在迷,佛在觉。觉的是心性,迷的也是心性,心性没有觉、迷。一切众生里面,常说的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九法界有情众生;有情众生之外,还有无情众生,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都是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同圆种智就是同时成佛,就这个意思。为什么?同一个法身,同一个体性。觉悟的人,山河大地都是自身,跟自己是一体,所以无条件的关怀、无条件的爱护,这就叫“大慈大悲”,所以第二句就是大慈悲光明云。必须要晓得佛如是,我们自己也如是。佛今天显现的是不可思议,无量无边的自性光明;我们今天所显露出来也是无量无边的无明烦恼,我们搞的是这个样子,与性德完全相违背,变成一个可怜悯的众生。所以自己要觉悟,要真的觉悟,自己要回头,要受持读诵,依教奉行,这个人才真的回头。这一回头与佛的大光明云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第二个是:

【大慈悲光明云。】

『慈悲』是我们发心所依靠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依什么发心?依慈悲。此地『光明云』三个字,就是表真心自性圆满的德能,本具的般若智慧。诸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指法身大士,没有证得法身的,性德没有显露,光明云没有;他有大慈悲,不能加光明云。加光明云至少是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真正与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就在这一段里面显露无遗,这是事相。四弘誓愿是从这里发的。地藏菩萨发得圆满、发得究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慈悲到了极处!地狱里苦难众生他都要去度,何况其他的,这叫普度九界众生。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弥勒菩萨没有降生之前,这个当中的空档时间太长了。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没有佛出世,众生之苦,我们无法想像。佛菩萨难道没有慈悲心?有。怎么办?佛在这空档里面,把教化众生的事业完全委托给地藏菩萨。佛不在世的时候,地藏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代表人,世尊没有委托给别的菩萨,把这个事情委托给地藏菩萨。由此可知,世尊灭度之后,弥勒未出世之前,对于一切众生用什么方法来教化?《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世尊嘱咐的。地藏菩萨受世尊的委托,不辜负释迦牟尼佛,他确实把这个责任自己承当下来,慈悲到了极处!我们要以“大慈悲光明云”发起上求下化,度自己、度众生的菩提心。

第三句:

【大智慧光明云。】

这是我们修行所依据的。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没有智慧就不能成就,一定要依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决定不是记问之学。我听得多、读得多,我记得很多,那是世间的聪明,佛经里面讲“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在佛道上是八难之一,你遭了难,为什么?落在“所知障”里面,你那个所知成了障碍,障碍你明心见性,障碍你得定、障碍你开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一定从禅定里面得来。禅定从哪里来?禅定一定从持戒里面得来,这叫“三无漏学”。大乘法门虽然不重视形式上的戒律,大乘讲心地戒法,比形式还要殊胜,要真干!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

真正的功夫、真正的修行在哪里做?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用功夫,我们用念佛的功夫,这个方法好。念头才动:“阿弥陀佛”,转了,转成阿弥陀佛,这个里面戒、定、慧三学同时具足。能够转,就守法,这是持戒。见到外面境界,顺心的起了贪爱,贪心才动:“阿弥陀佛”,转过来了,这就是持戒。见到不如意的环境,心里不高兴,“阿弥陀佛”,也转过来。能转得过来,接受佛的教诲,佛教我们这么做,我们就这样做,这是“持戒”。转过来之后,对于一切境界不再理会,回过头来念佛,这是修“定”。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慧”在其中。所以不晓得净宗修学的殊胜,戒、定、慧三学一念完成,圆满具足。然后处事待人接物,善意自然就生出来,所以修行功夫浅深没有丝毫隐瞒,都流露在面孔、音声、一举一动当中,修学的功力怎么会隐藏?表里一如。修饰、隐藏是对世间愚人来说的,愚痴人看不出来会被骗;真正有智慧的人瞒不过,一接触就明了。所以“大智慧”是我们修行之所依靠。

第四句:

【大般若光明云。】

般若跟智慧意思有时候是相同的,但是这两个说在一起,意思当然有差别。『般若』如《般若经》上所说,“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前面的大智慧,我们就给它解作戒、定、慧的慧,慧必定包括戒、定,戒不一定有定、不一定有慧;但是定一定有戒,“定共戒”,有定的人不会犯过。有慧的人叫“道共戒”,那个持戒就更高明。所以“慧”里像三层楼一样,第三层一定包括下面二层,下面这一层不包括上面,戒不包括定,定不包括慧;定一定包括戒,慧一定包括戒、定。这里的“般若”,我们就依《般若经》的说法,实相般若是体。实相无相,也就是无分别智,实智,于一切法清楚、明白,但是里面没有分别。分别尚且没有,哪里会有执着!所以称为实相般若。实相就是真相,他明了真相,我们讲彻底究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这种智慧叫“实相般若”。

它起作用的时候,有两种作用: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观照般若,我们用现代的话说,“观照般若”就是过高等智慧的生活,或者像果地上法身大士们,他们过圆满智慧的生活,跟光明云相应。我们凡夫能够过一个高等智慧的生活,那就很难得,你才懂得观照。观照的总纲领,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对于一切法相,他能够不分别、不执着,能够随缘而不攀缘,什么都好、什么都自在,每一天生活清净、快乐无比!随遇而安,富贵有富贵的快乐,贫贱有贫贱的快乐;富贵、贫贱是事相,快乐是相等的、平等的,都生活得圆满、都生活得快乐。这是观照般若,对自己的受用。“文字般若”就是利他的,他受用,帮助别人的。文字里面就包括言说,换句话说,观照里面包括事相,就是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我们今天讲身教,文字般若是言教,由此可知,“实相般若”是意教。身、语、意都是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在帮助一切众生。但是实相里面虽然说是意教,可是没有“意”的念头;有“意”的念头那就不是真实般若智慧。般若是“即相离相,离即同时”,这才能破除一切迷惑。

第五句:

【大三昧光明云。】

『三昧』是梵语,就是印度话音译过来,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佛告诉我们,六道的众生种种享受不正常。种种享受归纳为五大类,身有两类:有“苦受”、有“乐受”。苦也无量无边,乐也是无量无边,用这两大类就包括了。心理,我们讲精神。肉体的部分有苦、乐两类,心理这个部分有“忧”、“喜”,有这两类,这就是四大类。还有一大类,身没有苦、乐,心里头也没有忧、喜,这个很好,这个状况叫“舍受”,总共这五大类。舍受很好,但时间很短,不长,暂时身舍苦、乐,心舍忧、喜,是暂时的。如果这个舍受要能够保持下去,那就叫三昧,就是正受,所以三昧也翻作“禅定”。诸佛如来永远是舍受,所以苦、乐是相对的,忧、喜也是相对的。西方称为极乐世界,我们往往以自己的错误想法,去界定西方这个“乐”,以为西方这个“乐”是苦乐之乐,错了!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两边都舍掉,那是“真乐”!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都没有,那才叫极乐世界。这个意思我们要懂。

『大三昧』能破一切障碍。我们现代科学家知道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的障碍,譬如他们发现三度空间,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三度空间里,知道有四度空间、有五度空间。科学家们已经肯定至少有十一度空间存在。如果依照佛法来讲还不止,我们怎么晓得?我们知道这些不同空间是怎么来的,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佛说这些不同空间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我们晓得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着无量无边,所以时空也就是有无量无边的度数,哪里只有十度、二十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即使三度空间里,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里面还是有许许多多的障碍。讲三度、四度,这是讲大的,就好比我们佛家讲十法界。我们把每一个法界说成一个度数就是十度,加上一真法界就是十一度;可是每一界又有很多很多,数不清的。假如你要是得三昧,安住在三昧里面,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掉,这个界限一切就突破。禅定功夫浅深不同,小的定突破一层、二层,大的定又能突破多一些层次,这种情形我们知道很清楚。

净空法师:世间有一些修定的人,我们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过去有一位老先生告诉我。在战争那个期间,他在江西那个地方有个道士,这个道士有神通,实在讲有定功。他住的那个地方比较低洼,这个道士叫他搬家,他说这个地方过几天要淹水。道士也住在附近,他就派人去看看道士有没有搬?道士搬了,然后他也搬。果然没有错,跟他讲的时间相吻合。那是一点迹象都看不出来,结果真的山洪爆发,那地方被淹了,所以他晓得道士有神通。过了没多久,那个道士告诉他,他看到有一个地方爆发战争,告诉他方向,大概距离有多远,他见到了。这个老先生是个军人,是个高级军官,他说这个道士讲的不对,没听说过,没这种消息。结果过了三个月,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跟他讲的方位、情况、距离,他三个月之前就看到。可见得这个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他是小的定,不是大的定,能够突破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之后的事情他能看见。他在深山自己小房子里面,他能看到几千里外的夏威夷珍珠港,这是小定。这个道士只能看到几个月、几年,几千里的环境,这么一个境界。三昧不可思议,能够突破一切障碍。

如来是妄想、分别、执着断得干干净净,所以他的能力是圆满的,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佛讲的话我们相信,他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确实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他有,我们也有。我们今天这个能力失掉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定,心里面天天妄想、分别、执着一大堆,亏就吃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觉悟、要明了。

【大吉祥光明云。】

『吉祥』在中国古时候是一种通用请安、祝福之词。什么叫吉祥?古德说这是“义利”之词,意思就是说我们应该得到的,都能够圆满的得到,这是吉祥。不应该得到的,你要得到了,那就是灾祸,所以说那是不义。我们以财物来做比喻,不义之财在佛法里面就是盗戒,你不应该得来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你得到的话,罪过都很重。所以吉祥是应该得到的,你都能够圆满得到,这是义利,“义”是应该。

这一句就很明显的说,这是义利之德。在佛法里面大菩提、大涅槃是我们应该要得到的,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是我们应该要得到的,如诸佛果地智慧、功德无二无别,我们懂得这个意思。即使是自己,我们以凡夫来论,我们的性德没有开显,在这个世间,不只是这一生,生生世世我们的福报可以说是都是修得的,不是称性。见了性,你自性里面智慧、福报才能现前,那个福报是真的,像泉水往外面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称性的福报。没有见性以前这个福报是修得的,修得的用得尽,这个地方我们举一个比喻,大家好懂。性德,譬如你自己有家产、有家业,你家里有金矿,矿里面的储藏非常丰富,你生生世世都用不尽。可是现在这个金矿被土石掩埋,没有开采,你一分钱都没有,吃饭要去打工,你赚一点钱过一天生活,家里虽然是有亿万家财,你得不到受用。

我们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功德、财宝,就像金矿一样,没有开采,所以现在很苦要在外头打零工,这个福报享得尽。而且一定要如理如法去打工,如果投机取巧、为非作歹,你就犯罪。犯罪不但你应该得到的得不到,反而受到法律上的惩罚,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一定要明了,不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决定不能取。佛家这个盗戒,“盗”的意思就是不与取,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你得到非分之财,是祸不是福,这一定要懂得。即使自己命里面有的财富,我们也要觉悟,自己在一生当中的生活受用,实在讲,很少。我们不要想到一生,想到一生很容易犯许许多多的过失。真正觉悟的人,他想什么?一天,我今天一天的受用,绝对不会想明天,想明天你就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就错了,只想今天没有明天。今天生活所需还有多余的,都肯布施给别人,有福与一切众生共享。你要问明天怎么办?明天会更多。怎么会更多?他在种福,种福,福报永远往外面增长,它不会消失。世间人我们看到,在全世界每一个地区都能够看得到,有财富的人拼命在积蓄,拼命在增长自己的财富,对社会福利事业,看到贫苦的人一毛不拔。可是过不了几年,他出了纰漏,家破人亡,他的财产统统都消耗掉,都散掉。这种现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稍微留心一点,现在这个世间愈来愈明显。为什么不把多余的去修福?这个就是迷惑颠倒。我们说到吉祥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性德,我们暂且不论,在修德上知道自己怎样修,怎样修得大福利,这个经上要教给我们。下面第七是:

【大福德光明云。】

加上『光明云』三个字都是称性的。『福德』是助道,就是菩萨行里面从布施到禅定都是属于助道。由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助缘,才能成就无漏的智慧。如果没有前面五种,纵然有智慧,智慧是有漏的,有漏的智慧在佛法里面称为世智辩聪,不是般若智慧。佛为什么特别着重在修福?我们受三皈的时候,“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慧这两种;足是圆满。成了佛,他的福德跟智慧这两种都圆满,在福德里面没有人能够相比,所以称之为最尊、最贵。由此可知,佛绝不反对人修福,而且鼓励人修福,为什么?修道是一桩相当不容易的事情,障道的因缘非常多,你修学、证道障碍很多;福德能够保护正法,能够真正护持你。我们讲护法天龙鬼神来护你的法,他凭什么护你的法?看到你有福、有德,你要没有福德,不修福德,天天磕头作揖,人家理都不理你,凭什么来护你法!你肯修布施,人家佩服你、赞叹你;你肯持戒,人家尊敬你。所以我们要求得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不是去天天给他磕头、天天求他,巴结他、谄媚他,办不到!只要自己认真依照佛陀教诲去做,不要去求他,不要去理他,自然护持。为什么?他尊敬你,你在广大的群众当中与众不同,别人造业,你修福,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要明白。

形式上我们做出仪规,实实在在讲是做给社会大众看,用这种方式启发大众,让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觉悟、回头,所以这些仪式做得庄严隆重,道理在此地。社会大众没有见到的,我们这个仪式做得庄严隆重,鬼神看见了。由此可知,所有一切形式是普度一切众生而为,那个是外表;有表要有里,里是真修。内心清净、平等、觉,表现在外面,六度万行,成就真实广大的福报。福报能除障,能帮助我们开智慧,世间谚语所谓“福至心灵”,这个人福报来了,他特别聪明。平常看他笨笨的,福报现前了,他忽然聪明,这话都有道理的。修定是开慧的主要原因,修福是助缘,帮助你开慧,所以要福慧双修。

下面一句:

【大功德光明云。】

『功德』跟福德有差别。福德就是我们平常讲福报,福报可以与别人共享,功德就没有法子。什么是功德?“功”是你修学的功夫,修学有功夫,你必定有收获;这个“德”跟得失的“得”一个意思,你一定有收获。譬如持戒有功,戒修得很好,有功;禅定是得,因戒得定。戒修得再好,不能得定,功夫总是差一截。戒持得很好,为什么不能得定?古德讲得很好,自己修行得很好,用现在的话来讲:值得骄傲,这就完了!你研究经典,研究得不错,值得骄傲;讲台上讲经,讲得不错,值得骄傲,这一傲就完了,功德就没有了。傲是什么?烦恼,持戒持到最后烦恼现前。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坛经》上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持戒要持到不见世间过,就得定,你持戒就变成功德。持戒得定,是功德;持戒不能得定,是福德。所以持戒是两种,一个是功德,一个是福德。因戒得定。

修定也是如此,修定要开智慧了,这个定就变成功德,那就有功。修定而不能开智慧,这个定是世间禅定,修得再好,四禅八定。诸位要知道,四禅八定都没有开智慧,出不了三界,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修行之人很容易起增上慢,就是现在世间人所讲:值得骄傲,别人不如我,我比别人高一等。只要有这个念头生了,你的功德完全没有了。大功德能灭罪、能灭恶、能生善,功德是灭恶生善。如果修学,恶还增长,善不能生,这就完全错误了,这是我们不能不懂得。

佛家修行,纲领、原则着重在修观,天台家讲“三止三观”,我们念佛也没有离开修观的原则。“观”是什么?观念。修观就是把我们过去种种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这叫修观。在一般讲修学有三个层次,宗门里面常讲。第一个是“观照”,什么叫观照?常常提醒一个觉悟的观念,时时刻刻提醒,这是观照。观照功夫得力了,在净土宗来讲就是“功夫成片”,有这样的功夫决定得生净土。为什么?念念能够不迷,念念提得起观照,在我们净土宗就是一句佛号,心地才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里头起了念头。念头不外乎善恶,顺自己意思起了贪心,不合自己意思起了瞋恚,会动这个念头,没有违顺的时候起无记,这都不好。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警觉性很高,念头一起:“阿弥陀佛”,就立刻转到“阿弥陀佛”,这在宗门里面讲就是观照的功夫。古德所谓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没有关系,要警觉得快,佛号立刻提起来,把念头换过来,这是观照的功夫。观照功夫深的时候,自自然然这些妄想、念头不起了,功夫真能控得住,不起了,这就是“事一心不乱”,在宗门叫“照住”,是得定,禅定现前了。

到最上层的功夫是“照见”,我们读《心经》:“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照见,“见”是智慧开了,从定开慧了,在我们净宗是“理一心不乱”,就照见了。“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见到宇宙之间一切法,真相是“无所有、不可得”。这两句话是佛在《大般若经》里面重复了几百遍,所以你将六百卷《大般若》浏览一遍,其他的都记不得,都忘记了,这个印象太深太深了!只要你记得这六个字,六百卷《大般若》的精髓你就得到了。世尊说法确实有他巧妙之处,重点总会让你记住。为什么无所有、不可得?《金刚经》上说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华严十定品》里面讲得更透彻,事实真相是什么?刹那际,这个才是事实真相。“刹那际”就是不生不灭,如果你真的透彻、明白,契入这个境界,那就恭喜你,你了不起了。为什么?你证得无生法忍的果位,无生法忍就是明了刹那际,一切法不生不灭,生灭同时。《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就是刹那际,所以是无所有,所以是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你以为有所有、以为有所得,这是妄想。十法界的众生,不要说六道,都没有离开妄想。可见得妄想这一关很难突破,突破妄想这一关,你就脱离十法界,你就入一真法界。所以功德必须要修,福德也要修。福德着重在事相上,功德着重在心地上。

再看第九句:

【大皈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

这个地方讲皈依是回归自性,这叫『大皈依』。皈依三宝,实在说佛家讲皈依三宝,理论就是依据这一句。三宝第一个是佛宝,佛宝是自性觉,自性周遍法界,所以这个地方用“光明云”来显示。凡夫迷失了自性,招来无量无边的灾难。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圆满的性相,性虽然没有相,能现一切相,所现的相是自性的相分,性相是一,决定不是二。我们把自性的现相比喻作一个身体,这个诸位就好懂;身体里面有一部分是觉悟,可是有一部分在迷惑。哪一部分在迷惑?不定。身体某个地方生了疮,脓、烂了,肿起来了,就像一部分众生在迷惑。这只手长疮,烂掉了,那只手赶紧帮忙它,那只手是佛菩萨,这只手是众生,是一体的。众生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妄想、分别、执着就是病毒,自己一个地方长疮,烂掉了,自己在受苦。所以众生受苦,佛受苦;众生得乐,佛得乐;是一体的。

阿弥陀佛是谁?自性弥陀。毘卢遮那是谁?自性毘卢遮那,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谁知道?所以给你说真的,你吓一跳,都不相信,还毁谤佛,再造更重的罪业。所以很多真实话佛不讲,讲了你会害怕,你不会相信,不能接受。如果我们果然醒悟过来,虚空法界都是自己,你的大慈大悲,对于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都爱护,那个爱心、关怀之心、帮助之心,油然而生,分什么彼此!你恭敬我、赞叹我,我爱护你、帮助你;你毁谤我、糟蹋我、侮辱我,我还是爱护你、还是帮助你。为什么?你迷,我不迷。不迷的人知道是一体,迷的人分自、分他,就像身体上长病、长疮一样,这一部分的细胞,它迷惑颠倒,它不能跟整个身体调和,跟大家不和;和就健康,不和就出毛病。

诸佛如来赞叹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出现,教化刚强难化的众生,这句话意思非常非常之深!这一批刚强难化众生就像身体一个部分长了脓包一样,他跟大家不和,他在这里分彼此,他自己在受苦受难,堕地狱、变饿鬼要受这些罪。本来没有,本来不应该的,他一定要造作、一定要去受,有什么法子!这没有办法。佛能够帮助的,是调教、开导、说明事实真相,我们自己要觉悟,一定要回头,回头是岸。“皈”就是回头,“依”是依靠,要依靠性德,在此地用“光明云”来表,在《华严经》用“大方广”来表。《华严经》上讲的大方广就是此地讲的光明云。诸位要晓得这一段,十句,这个光明云含摄全部的《华严经》,《华严经》含摄全部的佛法。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所讲无量无边的法门,十种光明云全部包含,一法不漏,我们要体会这个意思。

皈依法,法是自性正。自性正是什么?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自性觉是“根本智”,自性正是“后得智”,我们讲“权智”。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去契入,然后在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付诸于实现,你就契入佛的境界。入佛境界自自然然就超越十法界,六道轮回就不必讲,超越十法界了。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跟法身大士无二无别,我们并没有证得法身,可是跟法身大士真的是一模一样,这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念佛往生,给诸位说,决定生实报庄严土,四土、三辈、九品,我们统统有分。善导大师讲得好,善导以前的古大德常说,上四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以前的人说,上四品都是菩萨往生的,凡夫没分。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他告诉我们,“九品往生都在缘,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好!我们是凡夫,遇到的缘殊胜,我们就上品上生,菩萨要没有遇到这个缘,他要往生可能还中下品,在乎遇缘不同,不在别的。这个才叫平等法,符合经题上“清净、平等、觉”的教义,所以我们读经、研教,不能够空过、白过了。

今天解决社会问题,解决众生无量无边人为的灾难也好、自然的灾害也好,都是要从心理上做一个重大的转变,那就是一定要爱世人,把你爱护自己的心扩大,爱护一切众生,所有一切灾难都消除。只知道自己,没有别人,甚至于做一些损人利己之事,这是世间人讲的,迷惑颠倒人讲的。真正明白人看是什么?损人决定不利己,损人是损己之事,这个诸位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利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利益社会才是真正利益你的家族。世间人迷惑颠倒不知道这个道理,不晓得事实真相,为什么?因为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是自己身体里面各个细胞,顾这一部分,忽略那一部分,那一部分会生病。你要全面都顾到,饮食起居,吸收营养,身体每个部位都要达到。偏食就会生病,某一部分营养吸收了,那一部分缺乏了,你就会四大不调。用这个比喻来比喻这个世界就一样,只顾我的国家,不顾别人的国家,结果别人国家有难,我们也受连累。这个事实现在大家逐渐看到了,但是不知道回头,不知道根本的原因在哪里!所以佛法首先把我们的心量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才真正“皈依正”;自性本具的正知正见,为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一切生活的依据。

第三是“皈依僧”,“僧”是净的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讲,社团、团体。佛法称四个人为“众”,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一个小团体。四个人以上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这就是一个小团体。这一个团体里面的分子,都能够修“六和敬”就叫做“僧团”,叫“僧众”。人人修六和敬,人人心地清净圆满,这个僧团天上、人间,在所有一切团体里面最值得人尊敬的。为什么?它和合、和睦,我们中国古人也说:“和为贵”,《论语》里面讲:“礼之用,和为贵。”和是最尊贵的,“众中尊”,尊是值得人尊敬,是一个很尊贵的团体。这个团体再大,人众再多,意见不和,那就不是僧团,这个团体就不是人家所尊敬的。意见从哪里来?意见都是妄想、分别、执着,诸位想想看,对不对?不是真的,自性里头本来没有妄想、分别、执着。

这十句里面意思很深,它以“大圆满”开端,以『大赞叹』结束,真是圆满到了极处。这当中八条,“慈悲”是我们发心依靠的,“智慧”是我们修行所依,“般若”破一切迷惑颠倒,“三昧”除一切障碍,“吉祥”是义利之德,“福德”是助道之德,“功德”是灭恶生善,“三宝”是真实的皈依处,这是性德圆满的大纲,后面总结“赞叹”。谁赞叹?对这些事理不明白、不清楚的人,他怎么能赞叹得出来!有能力赞叹、有资格赞叹的是诸佛如来,他们彻底明白了,所以诸佛如来赞叹你的成就,赞叹你真的回头了。在这里我们必须要知道,生佛本来不二,所以诸佛如来礼敬众生,只有众生瞧不起佛菩萨,没看在眼里。毁谤佛菩萨、不信佛菩萨、诬蔑佛菩萨,佛菩萨绝不因此而远离众生,还是永远在那里关怀,永远爱护。佛没有离开众生,众生背离了佛菩萨,这是事实真相。我们今天学佛,要学佛菩萨,学佛菩萨的用心,学佛菩萨的行持,不能去学众生,学众生我们就又要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已经无量劫了,苦不堪言,还要继续吗?过去没有遇到大乘经,是障难,没有觉悟的缘、没有回头的缘。今天遇到了,真正是无量劫希有因缘。遇到之后要珍惜,要从此回头,不再造轮回业,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依教奉行,老实念佛,这才好。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

这一句是总结。前面这一段世尊是放光,显示自己所证的理体,也就是显示出圆满的性德;佛有,众生也有。

文据:

青莲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

圣一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座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