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面,項目組以陸海統籌的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爲主線,致力於揭示海岸帶地區典型人類活動壓力時空演變特徵及驅動機制,辨識典型海域關鍵生態過程和參數,打造陸海統籌的海洋環境模擬仿真系統,研究基於陸海統籌的健康海洋調控戰略,爲國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沿海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經討論,專家組認爲項目組關於“可運動水體邊界線”的內涵界定和提取方法合理,遙感解譯結果可滿足“利用海洋生態動力學模型研究圍填海對近海關鍵生態和環境過程影響”的需要,將爲深入揭示圍海造地的生態效應、開展陸海統籌的海洋生態動力學研究提供原創性的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撐。

原標題:基於陸海統籌的海洋生態動力學階段成果專家諮詢會召開

2020年4月28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山東聯合基金項目“基於陸海統籌的多重人類活動對山東海灣生態系統的協同影響及適應性調控機制”項目階段性工作進展專家諮詢會在青島召開。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和自然資源部北海局等單位的海岸帶調查、海水養殖、物理海洋、海洋生態環境、海域管理等領域專家出席了會議。海洋一所科技處副處長王永剛,項目負責人石洪華博士以及部分項目組成員參加了會議。會議採取了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

會上,石洪華博士和項目組成員代表向諮詢專家組彙報了項目實施總體工作思路、主要進展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一方面,項目組以陸海統籌的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爲主線,致力於揭示海岸帶地區典型人類活動壓力時空演變特徵及驅動機制,辨識典型海域關鍵生態過程和參數,打造陸海統籌的海洋環境模擬仿真系統,研究基於陸海統籌的健康海洋調控戰略,爲國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沿海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另一方面,爲深入揭示我國典型海岸帶生態系統演變機制,項目組研究了圍填海影響下近岸海域“可運動水體邊界線”的界定和提取方法,並解譯了1985年以來5期環渤海三省一市和廣西近岸海域“可運動水體邊界線”。

聽取彙報後,與會專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質詢,項目組進行了答辯。經討論,專家組認爲項目組關於“可運動水體邊界線”的內涵界定和提取方法合理,遙感解譯結果可滿足“利用海洋生態動力學模型研究圍填海對近海關鍵生態和環境過程影響”的需要,將爲深入揭示圍海造地的生態效應、開展陸海統籌的海洋生態動力學研究提供原創性的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撐。

信息來源: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轉載請註明信息來源及海洋知圈編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