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11月15日報道,日媒稱目前從中國向美國運輸貨物的集裝箱船的運輸量罕見大幅增加。據媒體猜測,這些供貨商或許是要在美國提高稅收門檻之前,搶搭上向美國供貨的末班車。同時由於運輸需求的增加,中國至美國西海岸的現貨(即時合約)運費處於6年來的高點附近。

中國出口商擔心明年1月的到來,趁現在運費增加也要趕緊運到美國

11月12日,美國調查機構Descartes Datamyne發佈數據顯示,10月海上集裝箱運輸量達到101.4308萬個(換算爲20英尺集裝箱),比上年同月增長13.9%,單月創出歷史最多。亞洲的海運巨頭表示,與往年相比,10月由於中國國慶節大型長假的影響,貨物流動放緩,但今年環比也增長10.2%。

數據顯示,中國10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5.6%,高於市場預期的11.7%,還大賺了美國一筆,總計達317.8億美元,雖對比9月有所減少,但是對美出口佔總出口比例仍然處於19.4%的高位。雖說賺的稍微少了一些,但也無可厚非,因爲美國的最新表態,明年1月1日起出口商品要多交25%的錢,因此美國人趕緊向中國賣家下訂單,而我國的出口商才搶着把貨物運出去。

風水輪流轉,這個相似的場景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美國的煤炭和大豆出口商就已經經歷過了,當時他們也是忙着把煤炭和大豆運往中國,深怕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美國胡亂收費之下,進出口商們最是無辜。趁現在一切都還未成定局,出口商們除了趕緊發貨,別無他法。而另一邊則沒那麼好運了,早已名列清單中的生產商們,只能苦苦地等待時機。

經貿糾紛讓中國清醒,世界中心的位置美國或再也回不去

今年,美國的豆農們迎來超級豐收季,而據彭博社報道,美國豆農不再像往年一樣把大豆從農田裏收割出來立即在市場公開出售,而是想盡各種辦法把它們存放起來。有分析指出,美國農民此舉是押注在本月底的G20會議上,如果中美局勢將緩和,屆時中國這個大買家將重新開始購買自己手裏的豆子,這樣當前的大豆困境就可以解決了。

然而,這一段時間的風波無疑爲中國再次敲響警鐘,有必要實行多元化進口。對此,美國俄亥俄州一位豆農表示:“美國農戶花了35年以上的時間才贏得中國這樣一個大市場,他們不甘心將之拱手讓給其他競爭對手。”豆農們其實早就有心理準備失去中國買家,但還是想要最後博一把。不知道在特朗普心中,抑制中國發展與促進美國發展,哪一個更重要?

再來說說美國要徵收汽車過路費這件事情,分析稱,美國的政策對美國汽車行業有害無益,把外資生產商嚇跑,紛紛跑到中國去,反而給中國的汽車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今年7月,寶馬將其X3系列汽車轉移到中國生產,給中國瀋陽的工廠增加5000個工作崗位。而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表示,25%的汽車稅率將在一到三年內讓美國喪失20萬個就業崗位。

根據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特朗普大揮經貿大棒,已經損害了美國作爲可靠的糧食夥伴的聲譽,並且推動了許多國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經貿爭端由美國挑起,美國估計就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而它沒想到的是,這場鬧劇美國最終也將會成爲受害者之一。

關注【金十數據】,第一時間瞭解國內外財經大事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