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進入中國空間站。但畢竟這是一座完全由中國自己建立起的空間站,。

今天下午13時49分,作者注意到,
中國航天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成功返回地球,
並且準確落入預定的東風着陸場,
在整個過程當中,實驗艙以第二宇宙速度成功返回,
可見完全可以執行探月任務,控制良好,
至此,東風五號B型運載火箭的主要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
正如作者在此之前所介紹過的那樣,
東風五號B型運載火箭的主要職責,
便是承載中國天宮空間站後續太空艙進入軌道,
使其逐步成型,建成天宮。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
衆所周知的是,當初美國剛開始帶頭,
牽線16個國家搞國際空間站的時候,
出於技術封鎖的考慮,
寧可讓同樣沒錢也沒技術的巴西加入,
也堅決反對中國進入這項國際項,
其目的就是想封鎖中國,讓中國學不到相關技術,以阻止中國的崛起。
可見,所謂“國際空間站”,
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地國際化!
甚至就連航天技術在當時並不亞於美國的前蘇聯,
後來也只混到個下苦力的角色,建成之後,
國際空間站大多數太空艙都被美國所控制,
而蘇聯則只是象徵性地得到少量無關緊要的艙位,
不帶咱那就拉倒,反正也習慣了,
更何況,中國向來都是你越封鎖什麼,
越能夠倒逼突破什麼......
載人飛船實驗船的成功返回標誌着我國天際航運跨入新時代,
也意味着我國的太空開發利用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美國萬萬想不到,
它們一直以來都在技術以及發展上打壓的中國,
還是在夾縫中發展出了自己的空間站!
可能大家會問,
爲什麼我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發展國家空間站?
在作者看來,國際空間站對於外太空探索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它是未來國家科技發展以及戰略發展的制高點。
誰擁有了這方面的科技,
誰就能在未來的發展佔據主導權,
一個國家想要做到真正的強大就離不開空間技術的發展。
歷史上,
美國以及蘇聯也都嘗試過獨立建設空間站,
但像中國這樣堅持自己搞一座總質量高達180噸的空間站,
也實爲人類航空史上的罕見之舉,
雖然和現在的國際空間站那420的重量相比差了一些,
但畢竟這是一座完全由中國自己建立起的空間站,
誰能上,誰不能上,完全是中國人自己說了算。
屆時,中國天宮空間站將成爲全球唯一一個在役的,
先進的,並且有前途的空間站,憑什麼?
憑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
而技術停滯甚至退步,預算也不夠的美國,
顯然在短期之內拿不出一個替代方案。
一旦天宮成爲地球附近唯一一座在軌的空間站,
那麼天宮也可能會從中國專屬的空間站,
變成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新國際空間站,
到時候別的國家如果要做什麼試驗,
就必須,也只能來找中國了,
說來也真是諷刺,當年他們對中國愛答不理,
如今卻排隊買票,甚至不惜上杆子學中文,
以進入中國空間站。
不得不說,中國航天人真的了不起,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再從跟隨到引領,
這也正是新中國的成長路徑。
如今,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
也意味着天空空間站即將成型,
這座中國在太空建立起的“城市”,
承載着中國人數千年以來的飛天夢,
一個專屬於中國的航天時代已經到來,
中國人曾經錯過了大航海時代,
因此被時代甩在歷史發展的後面,
但現在,面對另一片完全未知的“星辰大海”,
中國人不會再錯過這次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