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时,汉灵帝的乳母程夫人在旁边说:“崔烈也是冀州的名士,怎么肯出钱买官啊。汉灵帝在皇宫当中听到崔烈在家里庆贺的消息,就对身边的人说:“哎呀呀,真是太遗憾了,真后悔没有小气一些,否则的话我就可以拿到一千万啦。

小说:听闻朝廷司徒举办任职喜宴,汉灵帝为何又后悔,又窝火?

06、三公也搞大降价

导言:黄巾之乱平定之后,朝廷上下一片祥和之气。中常侍张让、赵忠等人为了讨好、麻痹汉灵帝,建议汉灵帝增加赋税,大修宫殿,恢复往日的幸福生活。于是,汉灵帝下令,全天下各州郡必须向朝廷交纳木材石料,帮助修建皇宫。同时,为了增加小金库的收入,汉灵帝加大卖官力度,甚至出现你不想当官也不行的怪事情。那么,汉末三公之一的司徒(相当于丞相)的拍卖价是多少呢?汉灵帝卖官又导致什么恶果呢?

小说:听闻朝廷司徒举办任职喜宴,汉灵帝为何又后悔,又窝火?

公元185年,发生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有位叫做崔烈的大臣,刚刚荣升为司徒,许多人前来拜贺。崔烈的自我感觉也非常不错。汉灵帝在皇宫当中听到崔烈在家里庆贺的消息,就对身边的人说:“哎呀呀,真是太遗憾了,真后悔没有小气一些,否则的话我就可以拿到一千万啦。”,当时担任司徒(宰相)的公开价是一千万,崔烈却只付了半价五百万。一贯精明的汉灵帝竟然做了亏本的买卖,心里很是窝火。

此时,汉灵帝的乳母程夫人在旁边说:“崔烈也是冀州的名士,怎么肯出钱买官啊。多亏了是我,崔烈才肯出五百万呢。”

程夫人告诉皇帝,你别感叹收的钱少,要不是有我,你还收不到五百万呢。本来程夫人只是炫耀自己的功劳,没想到这句话却传到了宫外。一时之间,士大夫议论纷纷,对崔烈的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由尊崇而变成鄙视。

崔烈上任没多久,凉州各郡县官员的申请拨款的公文就雪片一般飞来。此次主导兵变的头领乃是身经百战的朝廷将领,熟悉官军作战方略。兵变以来,凉州许多城池一攻即破,完全不是叛军对手。

小说:听闻朝廷司徒举办任职喜宴,汉灵帝为何又后悔,又窝火?

无论在何时,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的是经济战。此前,崔烈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眼下当了司徒,负责全国政务。还没享受几天权力的快乐,就摊上这么一个大难题。黄巾之乱早就把朝廷财政掏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于是崔烈建议,放弃凉州,节省军费。汉灵帝一看这是大事啊,就召集大臣集体商议。

有位议郎叫做傅燮的,站出来大声呵斥,说:“陛下请您下旨,斩杀崔司徒,天下自然就会安定!”

朝廷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傻了。

马上有崔烈的支持者站出来斥责傅燮以下犯上,侮辱朝廷重臣。

小说:听闻朝廷司徒举办任职喜宴,汉灵帝为何又后悔,又窝火?

傅燮说:“以前樊哙因为匈奴的冒顿单于进攻中国,就主动求战。樊哙还算没有忘记臣子保护国家君主应当承担的道义。当时季布都还批评说,樊哙应当被砍头。因为匈奴太强大,贸然进攻只能使得朝廷蒙辱,百姓遭祸。现在的凉州是大汉国土,又是西疆门户。高祖费劲千辛万苦才平定凉州,现在怎么能够轻易放弃?凉州兵乱,最主要是由于地方官员管理不当,崔烈身为一国宰辅,不积极考虑如何平定叛乱,安定人心,选拔官吏,处理善后,却想着放弃凉州,舍弃那片广袤的国土,我实在不能理解。如果胡人占领了凉州,那将成为我朝最大的忧患。”

傅燮又说:“如果崔烈不懂得这个道理,那么他就是极端愚蠢;如果他懂得这个道理,他就是对朝廷极为不忠。无论是哪一点,崔烈都不配当司徒,应当被斩首。”

汉灵帝听了,采纳了傅燮的建议,继续对凉州拨款,加强对凉州的控制。当然,汉灵帝也没有罢免崔烈,毕竟刚刚拿了人家五百万钱嘛。

不过朝廷舆论却对崔烈更加不满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