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決策部署,正確理解和適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18〕1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關於對依法懲處採用“軟暴力”實施犯罪的規定,依法辦理相關犯罪案件,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規範性文件,提出如下意見:。五、採用“軟暴力”手段,使他人產生心理恐懼或者形成心理強制,分別屬於《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規定的“威脅”、《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恐嚇”,同時符合其他犯罪構成要件的,應當分別以強迫交易罪、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來源:新華社 / 濟南公安局

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對黑惡 勢力堅決“亮劍”,果斷出擊。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之後形成的社會共識。

此前,濟南警方召開通報會,首次公佈黑惡勢力的29種常見表現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9條中4種與工程領域相關,“圍標串標”被明文列入其中

黑惡勢力的29種常見表現形式

1、佩戴誇張金銀飾品炫耀的人員和以兇獸紋身等彪悍、跋扈人員從事違法

活動的。

2、態度蠻橫、粗暴,隨身隨車攜帶管制刀具或棍棒的。

3、晝伏夜出,在夜宵攤等公共場所成羣結夥、惹是生非的。

4、社會閒散人員參與開發商徵地拆遷,以擺隊形、站場子等形式威脅、恐嚇徵地拆遷對象的。

5、控制土方、沙石、鋼材等材料市場價格,存在明顯不符合市場規律經營行爲的。

6、在一定範圍內獨攬建設工程、商品供應的。

7、強行介入酒店、娛樂場所的酒水、食品等供應的。

8、在各類市場中,爲爭奪業務而追逐、攔截、恐嚇當事人,並經常更換從業人員的。

9、在娛樂場所中存在賣淫嫖娼、賭博、吸食注射毒品情形的。

10、以接受他人委託爲名討要債務,採用貼身跟隨、逗留債務人住所、短期非法拘禁等手段逼債討債的。

11、KTV、酒吧等場所以內保人員身份在處置場所內發生糾紛時肆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

12、在糾紛、傷害類警情處置中,報警人稱有社會閒散人員參與其中的。

13、無關人員刺探、干擾、阻撓公安機關案件辦理的。

14、在外來人員聚集區域,以所謂個人影響力私下調停各類糾紛的。

15、有賭博等涉黑涉惡違法犯罪前科,且當前無固定職業或穩定經濟來源、多次反覆出入境的。

16、在醫院、私人診所等醫療機構接診過程中,發現有刀傷、槍傷等可疑情形的。

17、外來人員以親緣、地緣爲紐帶拉幫結派,排擠他人在一定區域從事美容美髮、足浴等經營的。

18、以管理費、衛生費等爲名,向經營業主強行攤派或收取費用的。

19、在娛樂場所中控制多名“失足人員”,頻繁更換服務場所的。

20、在賓館、浴室、KTV等休閒娛樂場所發放小卡片,爲客人提供色情服務的。

21、在廣場、商場、停車場等公共場所散發、張貼追討債務、私人調查、貸款擔保等小廣告的。

22、在工程建設招投標過程中,招、投標方惡意串標或投標人相互勾結進行圍標的。

23、因各類糾紛引發砸玻璃窗、損毀門鎖、隨意噴塗、破壞監控等情形的。

24、無正當經濟來源的卻駕駛豪車、經常出入酒店等高檔消費場所的。

25、在一定範圍內多次向企事業主、經營戶強行推銷茶葉、紅酒、禮品高附加值等商品行爲的。

26、以過生日、搬家、公司開張等各種理由擺酒宴客,強行索要禮金的。

27、在酒店、娛樂場所長期掛單、強行消費的。

28、本地人員突然異常舉家搬遷或下落不明的。

29、其他需要關注的異常情況。

////////////////////////////////////////////////////////

擴展閱讀

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近日聯合印發關於辦理實施“軟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依法懲處採用“軟暴力”實施的犯罪。《意見》自2019年4月9日起施行

根據意見,“軟暴力”違法犯罪手段通常的表現形式有:

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財產權利的手段,包括但不限於跟蹤貼靠、揚言傳播疾病、揭發隱私、惡意舉報、誣告陷害、破壞、霸佔財物等;
擾亂正常生活、工作、生產、經營秩序的手段,包括但不限於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破壞生活設施、設置生活障礙、貼報噴字、拉掛橫幅、燃放鞭炮、播放哀樂、擺放花圈、潑灑污物、 斷水斷電堵門阻工,以及通過 驅趕從業人員、派駐人員據守等方式 直接或間接地控制廠房、辦公區、經營場所等;
擾亂社會秩序的手段,包括但不限於擺場架勢示威、 聚衆鬨鬧滋擾攔路鬧事等;
其他符合意見規定的“軟暴力”手段。

意見指出,爲強索不受法律保護的債務或者因其他非法目的,僱傭、指使他人採用“軟暴力”手段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構成非法拘禁罪,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尋釁滋事,構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尋釁滋事罪的,對僱傭者、指使者,一般應當以共同犯罪中的主犯論處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關於辦理實施“軟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爲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決策部署,正確理解和適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18〕1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關於對依法懲處採用“軟暴力”實施犯罪的規定,依法辦理相關犯罪案件,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規範性文件,提出如下意見:

一、“軟暴力”是指行爲人爲謀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響,對他人或者在有關場所進行滋擾、糾纏、鬨鬧、聚衆造勢等,足以使他人產生恐懼、恐慌進而形成心理強制,或者足以影響、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影響正常生活、工作、生產、經營的違法犯罪手段。

二、“軟暴力”違法犯罪手段通常的表現形式有:

(一)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財產權利的手段,包括但不限於跟蹤貼靠、揚言傳播疾病、揭發隱私、惡意舉報、誣告陷害、破壞、霸佔財物等;

(二)擾亂正常生活、工作、生產、經營秩序的手段,包括但不限於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破壞生活設施、設置生活障礙、貼報噴字、拉掛橫幅、燃放鞭炮、播放哀樂、擺放花圈、潑灑污物、斷水斷電、堵門阻工,以及通過驅趕從業人員、派駐人員據守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控制廠房、辦公區、經營場所等;

(三)擾亂社會秩序的手段,包括但不限於擺場架勢示威、聚衆鬨鬧滋擾、攔路鬧事等;

(四)其他符合本意見第一條規定的“軟暴力”手段。

通過信息網絡或者通訊工具實施,符合本意見第一條規定的違法犯罪手段,應當認定爲“軟暴力”。

三、行爲人實施“軟暴力”,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認定爲足以使他人產生恐懼、恐慌進而形成心理強制或者足以影響、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財產安全或者影響正常生活、工作、生產、經營:

(一)黑惡勢力實施的;

(二)以黑惡勢力名義實施的;

(三)曾因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惡勢力犯罪集團、惡勢力以及因強迫交易、非法拘禁、敲詐勒索、聚衆鬥毆、尋釁滋事等犯罪受過刑事處罰後又實施的;

(四)攜帶凶器實施的;

(五)有組織地實施的或者足以使他人認爲暴力、威脅具有現實可能性的;

(六)其他足以使他人產生恐懼、恐慌進而形成心理強制或者足以影響、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財產安全或者影響正常生活、工作、生產、經營的情形。

由多人實施的,編造或明示暴力違法犯罪經歷進行恐嚇的,或者以自報組織、頭目名號、統一着裝、顯露紋身、特殊標識以及其他明示、暗示方式,足以使他人感知相關行爲的有組織性的,應當認定爲“以黑惡勢力名義實施”。

由多人實施的,只要有部分行爲人符合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列情形的,該項即成立。

雖然具體實施“軟暴力”的行爲人不符合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但僱傭者、指使者或者糾集者符合的,該項成立。

四、“軟暴力”手段屬於《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五款第(三)項“黑社會性質組織行爲特徵”以及《指導意見》第14條“惡勢力”概念中的“其他手段”。

五、採用“軟暴力”手段,使他人產生心理恐懼或者形成心理強制,分別屬於《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規定的“威脅”、《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恐嚇”,同時符合其他犯罪構成要件的,應當分別以強迫交易罪、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至第四條中的“多次”一般應當理解爲二年內實施尋釁滋事行爲三次以上。三次以上尋釁滋事行爲既包括同一類別的行爲,也包括不同類別的行爲;既包括未受行政處罰的行爲,也包括已受行政處罰的行爲。

六、有組織地多次短時間非法拘禁他人的,應當認定爲《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規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拘禁他人三次以上、每次持續時間在四小時以上,或者非法拘禁他人累計時間在十二小時以上的,應當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處罰。

七、以“軟暴力”手段非法進入或者滯留他人住宅的,應當認定爲《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同時符合其他犯罪構成要件的,應當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定罪處罰。

八、以非法佔有爲目的,採用“軟暴力”手段強行索取公私財物,同時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定的其他犯罪構成要件的,應當以敲詐勒索罪定罪處罰。

《關於辦理敲詐勒索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中“二年內敲詐勒索三次以上”,包括已受行政處罰的行爲。

九、採用“軟暴力”手段,同時構成兩種以上犯罪的,依法按照處罰較重的犯罪定罪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十、根據本意見第五條、第八條規定,對已受行政處罰的行爲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爲人先前所受的行政拘留處罰應當折抵刑期,罰款應當抵扣罰金。

十一、僱傭、指使他人採用“軟暴力”手段強迫交易、敲詐勒索,構成強迫交易罪、敲詐勒索罪的,對僱傭者、指使者,一般應當以共同犯罪中的主犯論處。

爲強索不受法律保護的債務或者因其他非法目的,僱傭、指使他人採用“軟暴力”手段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構成非法拘禁罪,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尋釁滋事,構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尋釁滋事罪的,對僱傭者、指使者,一般應當以共同犯罪中的主犯論處;因本人及近親屬合法債務、婚戀、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而僱傭、指使,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一般不作爲犯罪處理,但經有關部門批評制止或者處理處罰後仍繼續實施的除外。

十二、本意見自2019年4月9日起施行。

////////////////////////////////////////////////////////////////////////////////////////

【擴展知識點】

何爲串通投標罪?

串通投標罪,是指在招標投標過程中,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報價,損害招標人或者其他投標人的利益,情節嚴重,或者投標人與招標人串通投標,損害國家、集體、公民的合法利益的行爲。本罪侵犯的客體既包括國家對招標投標活動的管理秩序,又包括招標人或者其他投標人的合法權益。

串通投標罪和串通投標有啥區別?

串通投標罪與串通投標違法行爲的界限,關鍵在於該行爲的情節嚴重與否,情節嚴重者構成犯罪,否則不以犯罪論,對於何爲情節嚴重,最高法院已做出司法解釋。在認定情節嚴重與否時,應當考慮犯罪手段是否惡劣、是否屢教不改、行爲的結果及社會影響等因素,作出綜合判斷。

《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對串通投標細化了相關法律責任,規定有此類行爲的,中標無效,沒收違法所得,處以罰款;對違法情節嚴重的投標人取消其一定期限內的投標資格,直至吊銷其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串通投標罪刑事處罰是什麼?

根據《刑法》第223、231條的規定,犯串通投標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單位犯本罪的,實行雙罰制,即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上述規定處罰。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條,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報價,或者投標人與招標人串通投標,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述:

(一)損害招標人、投標人或者國家、集體、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二)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三)中標項目金額在二百萬元以上的;

(四)採取威脅、欺騙或者賄賂等非法手段的;

(五)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兩年內因串通投標,受過行政處罰兩次以上,又串通投標的;

(六)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串通投標和聯合抵制公平競爭交易者,分別有相應的禁止和處罰規定。

串通投標行爲尚不構成犯罪的,依照《招標投標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處罰:

“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或者與招標人串通投標的,投標人以向招標人或者評標委員會成員行賄的手段謀取中標的,中標無效,處中標項目金額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單位罰款數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內參加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的投標資格並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爲此,招標文件還可以事先約定發生上述行爲,不退還投標保證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