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7 07:36 | 钱江晚报

浙江人决定用4年的时间写一首名叫《2022》的诗。

从2018到2022,“亚运”二字成了每个浙江人自豪的事。 钱江晚报迎亚运特别报道“杭州时间”,将推出一组为亚运奔忙的人。

他们身份各异,但目标一致,在不同岗位上为共同的梦想忙碌。他们的这段经历,不仅仅会成为各自人生中永恒的记忆,也将记录这座城市的快速前行。

这首诗,每一个浙江人都是作者,以这方土地为纸,以悠悠岁月为笔,为这首诗源源不断添上横竖撇捺。

4年,还有4年。数不清的动人故事正在上演,杭州时间ing。

第二篇讲述杭州亚运会会徽主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袁由敏的故事。

每一届重大体育盛会,总能以它高水平的竞技和精彩的角逐,让观众激情澎湃。

而十年、二十年过去,当画面渐渐模糊,也总有一些印象仍然能够停留,也许是运动员的眼泪,也许是观众震耳的欢呼声,还有可能是一个会徽、一个吉祥物、一张海报,而后面这些就是袁由敏所关心的。

袁由敏,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2022杭州亚运会会徽的主设计者,同时也是G20峰会Logo的主设计者。杭州亚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袁由敏的工作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具体。

酝酿半年,“潮涌”出炉吉祥物方案正在构思

2018年8月6日晚,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揭晓。由袁由敏和他的团队历时半年设计的“潮涌”鏖战九轮,终于揭开面纱。

这个有着扇形、跑道、钱塘江,还有潮头、亚奥理事会的太阳,以及象征互联网城市的WiFi符号等多重元素融合而成的会徽,袁由敏说希望它能变成杭州市以及杭州人民整体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而设计出炉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能够让它一步步变成文化记忆深深烙在杭州乃至全世界人们的脑海中,这是一个关于会徽后续使用的大工程。

“我现在主要就是给亚组委一些建议,他们可能拿不准在赞助商、发布会中会徽如何使用,我就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一些建议。”

会徽的后续使用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从尺寸大小,到色彩浓度,再到户外、室内、街道、场馆等不同场景甚至互联网上的呈现,都需要“理性、科学、规范、有逻辑”,是一个长期考察项目。

“亚运会和G20峰会不同,峰会只有一天,但亚运会要持续大半个月。好在这次的准备时间比较充足,可以慢慢规划,慎重整理。”

除了杭州亚运会的会徽,袁由敏现在也正在构思吉祥物的两套方案。“现在有了一些零星的想法,但具体还不方便透露,等吉祥物征集的文件下来,我们就会提交作品。”

从G20到亚运会

让“水性城市”深入人心

“潮涌”亮相后,很多人也觉察到与G20峰会的Logo有些相似。袁由敏表示这是他的刻意而为。“从G20到亚运会,想把它做成一个系统性工作,给人们呈现一个完整的‘水性城市’杭州形象,而不是支离破碎的。”

杭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如今,又迎来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的转型期。

在袁由敏看来,亚运会是完成杭州形象推广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那就需要有关亚运会的设计和视觉效果与城市景观相吻合,不要太过,但也不要不够。

“比赛中,肯定是以运动项目为核心。但是场馆的颜色,观众区、运动员区的划分等,这些视觉设计需要符合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记忆。”

让杭州亚运会的视觉深入人心,是袁由敏从自身职业出发,最期待和正在努力的方向,他也向亚组委建议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来指导和统一。“希望再过几十年,人们想到杭州亚运会,就会立刻浮现出那些颜色,而那些颜色就可以体现杭州。”

爱在滨江江堤跑步灵感从生活中涌现

袁由敏是新杭州人,在杭州生活工作了30余年。能够在这样的时期,遇到这样的机会,袁由敏说自己真的很幸运。

“我不是一个艺术家,从事的是应用美术,有自己的专业理想,如果不是杭州这样不断举行大型活动,我的理念就无处发挥。”

其实,作为新杭州人,袁由敏对杭州的理解与感情已在心中深埋多年,通过G20峰会和亚运会,他终于可以将其倾吐而出。

“其实早在1999年,我就在滨江的江堤上跑步了,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跑道,路比较艰苦,跑步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是跟着潮水一起涌动。”这也是“潮涌”的灵感所在。

其实,举办亚运会不只是袁由敏的一个机会,更是杭州的一个机会。对此,袁由敏也感受颇深。“我经常去国外交流,发现大部分人还是不知道杭州,希望这次亚运会可以将杭州推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不仅有北京、上海,还有杭州这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美丽城市。”

Q&A

1.就你的职业(身份)而言,你觉得杭州亚运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意味着一种机遇,我很幸运,如果没有这么多大型活动,我的专业和我的理念就无从发挥。

2.想象一下杭州亚运上你最期待看到什么?

答:最期待看到一些能够体现杭州、代表杭州的视觉和设计,几十年后,人们想到杭州亚运会,这些颜色和画面依然会浮现出来。

3.你认为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会给杭州带来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答:一个发展的机会。把杭州推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还有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美丽杭州。

(原标题:“潮涌”背后的心思,让全世界知道杭州,原作者宗倩倩。编辑李月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