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秋时虽然许姓氏族人口众多,但整个许国的综合实力,根本在众多诸侯国中排不上号,很让人瞧不上眼,当时许国的存在相对于临邦楚国来说,简直很有点碍眼,于是就出兵打算将其灭了。那知楚国的探子一进入许国,许国人就知道了。

在我们中国人的日常语言文化中,可以说许多一词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用到。它出自我们国家百家姓中的许姓氏族。其实许姓氏族人不要说古代,就是现代在我们的百家姓氏中也不是有许多。目前许姓在《百家姓》中排列第二十位,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6%确实不是许多。但许姓人在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及浙江等省绝对许多的存在。
其实许多一词真正出自今天河南的许昌,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所许国。许国的前身即许地之地之民出自夏颛顼帝的后裔陆终之长子巳樊所衍生出来的姓氏。因其当时受封于昆吾所以被称为“昆吾氏”。到了夏朝昆吾被商汤伐灭,后人便迁徙至河南许昌成了许国许氏子民。许国立于周成王大封天下诸侯时代,时有文叔封许地史称许文叔,这是现代许姓公认的始祖。
春秋时虽然许姓氏族人口众多,但整个许国的综合实力,根本在众多诸侯国中排不上号,很让人瞧不上眼,当时许国的存在相对于临邦楚国来说,简直很有点碍眼,于是就出兵打算将其灭了。本来强大的西楚灭一个小小的许国,理论上讲应该是分分钟就能做到的事。但奇怪的是结果并非这样简单。虽然许国其它不怎么样,但人确实相对来说有许多许多,所以直接就导致楚国人久攻不下颜面尽失。
于是楚国人只好派出探子潜入许国,看看小小的许国到底有何实力能够强硬抗争。那知楚国的探子一进入许国,许国人就知道了。所以楚国探子看到的许国,哪方面都不弱。不久他回到楚国楚王问他怎么样?他只能用许多许多来形容回答。据此楚王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但也不甘心就这样息兵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于是只好派出使者与许国讲和,要求许国称楚为大国以息宁人。
再说许国人肯定自己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有这样的好事上门,那有不答应的道理。就这样许国成了楚国的附属庇护国,也因此成就了许多一词的诞生。更因此许氏许国有了厉精图志图谋发展的好机会。因为许氏许国好呆也是夏王和周王之后呀,许昌之名因此而得名!只可惜历史并没有给许国许氏许多厉精图志的时间。仅仅战国初年,郑国就首先将其灭了,尔后楚国以收复故土为名又正式将其收为己有。而其许国许氏子民许多只能四散逃往华夏各地以求生存了。
直到东汉建安元年八月即公元196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都即许昌,许昌才继夏为都后,历史上第二次为皇朝都城了。历史上关于曹操这个人评价,不知为何总是负面为主?其实如果不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知当时的中原大地会有多少人称霸?会有更多人称帝加入群雄逐鹿,天下大乱更没容易那么休。我行看整个三国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真正动乱时代前后不过二三十年,过后虽然分为三国,民众的生活相对反而比较安定。
反观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国内的动乱长达百余年战火不断,比三国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三国初期诸侯称霸国内的动荡局面远比战国时期还乱,如果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动乱的局面的确无法控制。所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不是罪,反而对民众而言是功。 同时作为一个诸侯霸主,曹操身上的霸气未见,倒是文气逼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大家。不提他本身的诗词歌赋的成就,光看他促进民族大融合,取文姬归汉的一系列重文政策,也是三国时期其他霸主所不能相比较的。
我们再来看曹操的身世:曹操的祖父曹腾,是曹节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叫季兴的那一位。按照史料记载,季兴是曹腾的字,由此可以推测,曹腾的三个哥哥伯兴、次兴、叔兴都是称其字而未标其名。据史料记载曹腾进宫做了太监,在他年纪还小时,就做了到了黄门从官的职位。曹腾在宫中三十多年,先后经历过五位皇帝: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两岁即位,不到半年夭折)、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他从来没有犯过什么过错。曹腾和他的父亲曹节一样,也为人宽厚。但是大家都知道,历代太监都是无子的,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史料记载曹腾确确实实有儿子,从关于曹操的资料中得知,曹腾的儿子似乎还不止一个。他的养子曹嵩,字巨高,此人就是曹操的父亲。根据相关记载,曹嵩是曹腾从夏侯家领养过来的。也就是说曹操本是夏侯之后,夏侯也就是远古夏王朝之后,极有可能是当年许氏之后四处逃亡后,因挂念远古的夏祖而改为夏侯姓氏的。因为曹操成年成材后,肯定知道许昌乃先祖王城地,所以他无论如何都要将天子挟持到许都以令诸侯,由此才有了许许多多三国风云中,关于曹魏的风雨传奇。但只是许多,并不是真的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