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球上的氧气永远不会消化完,而且不断再生?

△△△戳上面的“易五月”免费订阅!

(看完文章请记得在最下方留言评论再走)

大约 46亿年前,地球诞生。38亿年前,火山气体形成了大气圈的雏形,当时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烷、氨气等火山气体,根本没有氧气。

蓝藻

约在35亿年前,形成原始的海洋,在海洋中最早出现的生物,蓝藻,又叫蓝细菌,蓝藻是最早、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即单细胞生物,蓝藻细胞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体内的水首先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氧气释放到大气中,再吸收二氧化碳与分解形成的氢气化合成葡萄糖,它为蓝藻的生长提供营养。

过了大约8亿年,在26亿年至22亿年前,地球上发生大氧化事件。 在地球上缺少氧气条件下,真核生物多数是厌氧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大氧化事件之后,随着地球上氧气含量的增加,厌氧真核细胞为了适应氧气的增加,先吞噬了一种好氧细菌,后来,这种好氧细菌(有独自的DNA遗传密码)就演变成了真核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被称为线粒体。 线粒体犹如细胞的“火力发电厂”,可以将细胞获得的原料,通过与氧反应变成能量,为细胞活动提供动力来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含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又吞噬了光合细菌,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光合细菌进化成了真核细胞内的叶绿体,成为细胞光能的提供商,这样,真核细胞内有了两种细胞器,一个是线粒体,另一个是叶绿体。含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生物,就是植物,可以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细胞内水H2O,先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氧气释放到大气中;氢气与植物细胞吸收的二氧化碳形成葡萄糖,进一步转变成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

这样就形成了两种细胞,一种是含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多是动物细胞,依靠吸收氧气,转换成能量;另一种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真核细胞,多为植物细胞,通过光能将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变成糖分与能量,生长发育。这样动物与植物就形成了相互依存关系。

蕨类植物

自然界最先形成了动物,如第一个多细胞动物,海绵。随后才出现了由蓝藻进化成的裸蕨植物。 从26亿至4.2亿年前,地球上的氧气基本上都是由蓝藻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在裸蕨出现不久,裸蕨就进化成蕨类植物,在泥盆纪至石炭纪,蕨类植物形成原始森林,2亿年前,多数灭绝,埋入地下,形成了煤层。

在3.85亿年前,蕨类植物进化成裸子植物,在二叠纪晚期至白垩纪末期(2.70亿至0.65亿年前)繁盛。大约在1.45亿年前,在我国东北辽宁西部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第一棵开花植物化石,即被子植物,叫中华古果。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较裸子植物更为进化的植物,植物开花,最后形成具有外壳的种子,这种具有外壳的种子植物,有利于种子的保存,更有利于繁殖,并自6500万年前,被子植物呈爆发式多样化蓬勃发展,迅速占领全球,成为植物界的主宰,裸子植物则开始衰落,现在只有四大类,如松树、柏树、苏铁和银杏,它们都称得上植物界的”活化石”。

可以说,从几亿年前至现在,地球上的氧气绝大多数是由蓝藻、裸蕨,以及繁盛高大的蕨类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产生的。

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氧气最初是由蓝藻体内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了植物之后,植物体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只要地球上有植物,有蓝藻,有阳光,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氧气,可以说,自然界的植物以水作原料,在阳光的作用下,通过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这个“制氧机“,产生氧气。氧气永远不会消化完,而且不断再生。

所以,地球上的氧气永远都不会消失,但氧气可以被减少,少到不能维持人类生存,人类灭亡后,地球得以平衡发展,然后氧气又变成常量!

PS: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图片来源网络)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

一个能让人长知识,提逼格的公众号,赶紧微信搜索:cyj8819或易五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