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碑,美國猶他,2019 納達夫·坎德爾傑出貢獻獎©Nadav Kander, Monument, Utah, USA. Courtesy of Flowers Gallery

日前,世界攝影組織(World Photography Organisation)公佈了2019索尼世界攝影大賽(SWPA)的所有獲獎者名單。意大利藝術家費德里科·波列拉(Federico Borella)獲得年度攝影師大獎,中國攝影師張博原和張益銘分別獲得專業組發現類第二名和專業組靜物類第二名,專業組的其他入圍中國攝影師還有蘇葵、付亮和朱志鵬。今年的傑出貢獻獎頒給了英國攝影師納達夫·坎德爾(Nadav Kander)。評委們認爲,今年的獲獎者們繼續表達並詮釋着全球面臨的生活和生存問題。專業組評委主席邁克·特羅(Mike Trow)談到,今年的參賽作品“在評審團中引發了很多爭論和興趣”,有的作品“突破了攝影的邊界,挑了觀衆的認知和期望”。

索尼世界攝影大賽由世界攝影組織主辦,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負盛名的攝影比賽之一。本年度的索尼世界攝影大賽爲第12屆,共收到來自195個國家和地區的326997幅作品,作品數打破了過往的紀錄。對於巨量投稿作品的評選耗時四個月。據世界攝影組織主席斯科特·格雷(Scott Gray)介紹,最終評審的過程中去掉了所有有關作品的個人信息,評審們不知道攝影者的姓名、國籍、工作以及使用的相機等信息,將關注點放在作品本身,以此做到相對的公正。

專業組靜物類入圍:“白日夢”系列 蘇葵©Kui Su, China, Shortlist, Professional, Still Life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2019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許多攝影比賽和獎項都會遇到模仿獲獎作品投稿的情況,索尼世界攝影大賽也不例外。一部分下一年的參賽者以爲這樣更容易獲獎,但事實並非如此。斯科特·格雷認爲,評審團希望從作品中看到創新,模仿之前作品是沒有創新的。“我們希望鼓勵攝影師去擴大他們的眼界,以此推動攝影的發展,將整個攝影行業的邊界不斷擴大。”

格雷還強調了作品編輯的重要性:“在評審過程中,我們發現比如在9幅作品裏,如果有1幅作品沒有編輯好,顯得與其他8幅格格不入,那麼這組作品就會被直接淘汰掉,因爲即使其餘8幅作品再好,但有1幅是充數的就不行。”他認爲,整個編輯工作在攝影、參賽乃至評審中佔據了過半因素,而許多攝影師恰恰因爲倒在了編輯這一環節,而沒能成功晉級。

索尼世界攝影大賽旨在建立一個不斷推動攝影文化發展的平臺。這項賽事不僅表彰那些對攝影的進步作出過貢獻的藝術家,同時通過設立專業組、公開組、青少年組和學生組等組別以及相關獎項,來尋找和支持能夠開拓攝影領域的未來人才。除了各個獎項的獎品、獎金外,主辦方還爲學生組和專業組獲獎者分別提供3500美元和7000美元的個人項目計劃資助。本次大賽獲獎者的作品被收錄在作品集中,並在倫敦薩默賽特宮舉辦的2019索尼世界攝影大賽作品展覽上向公衆展出。

“五度”系列 費德里科·波列拉©Federico Borella, Italy,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Professional, Documentary (Professional), 2019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年度攝影師:費德里科·波列拉(Federico Borella),意大利

獲獎作品:《五度》(Five Degrees)系列

《五度》爲費德里科·波列拉贏得了2.5萬美元的獎金。這位攝影師來自意大利博洛尼亞,擁有古典文學學士學位和新聞攝影碩士學位的他是一名較有國際知名度的自由攝影記者,擁有多年新聞攝影師經驗,同時是一名新聞教育工作者。

《五度》關注的是印度東南部泰米爾納德邦正面臨的男性自殺問題——該地區正遭受14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此問題基於伯克利大學的一項關於氣候變化與印度農民自殺率增加之間關係的研究。費德里科·波列拉通過一系列生動而有力量的影像,曝光了氣候變化給這一農業地區及其社區帶來的影響。這些照片展現了農業景觀、已故農民的紀念物和那些留守人員的肖像。邁克·特羅評論道:“隨着全球變暖越來越快地改變人們的生活面貌——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像波列拉這樣的藝術家的作品變得越來越有必要。”

“疆南”系列 張博原©Boyuan Zhang , China, 2nd Place, Professional, Discovery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2019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專業組發現類第二名:張博原

獲獎作品:《疆南》系列

張博原於“發現類”設立的第二年獲此殊榮。這名出生於1993年的青年攝影師,2017年畢業於倫 敦傳媒學院攝影新聞與紀實攝影碩士專業,目前工作生活於北京。其作品專注於“身份”這一主題,以 圖像探索其故鄉新疆。

談到自己的作品,張博原說:“新疆是中國最大的自治區,也是我出生的地方。千百年來,它被稱爲西部地區,而現在是幾十個民族聚居的地方。沿着塔里木河漫步,你不僅可以看到社會的快速發展, 也能夠看到幾千年前人類文明的遺產。如果沒有親眼見到那些曾被掩埋於沙丘下的佛寺遺址和壁畫文物, 就很難想象這個在清代被稱爲回疆的地方曾經在公元六世紀時是大乘佛教的聖地。文明的換代更替便是如此,被勁風吹過而現世,被黃沙遮蔽而消亡。”

評委之一、阿姆斯特丹Unseen博物館的藝術和畫廊關係總監伊莎貝爾·範·馬勒(Isabelle van Marle)對張博原的作品如此評價:“我們被這個作品吸引住了,因爲當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你會立即想要了解到那裏更多的信息。對我們而言,這份作品是傑出的,它真實地告訴了我們一個我們之前並不知道的故事,彷彿置身於一個獨特的區域。它有很強的視覺敘事性,使得這份作品顯得異常有趣。”

“看着氣球升起”系列 張益銘©Yiming Zhang, China, 2nd Place, Professional, Still Life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2019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專業組靜物類第二名:張益銘

獲獎作品:《看着氣球升起》系列

張益銘是一位業餘攝影師,成長於中國蘭州。現居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正在耶魯大學攻讀物理學學士學位。

談到《看着氣球升起》這組獲獎作品,張益銘說道:“這一系列作品的靈感來源於對混沌系統進行的數學研究。混沌系統的自由度是如此之高,以至於最初設置時的一點點微小改變都會大大影響整個系統的發展方向。儘管由於人類計算能力的限制,對於深遠和不可預測的混沌系統,我們無法獲得足夠的信息來對其進行準確描述。但這種對可預測性和因果關係知識的理論限制,呼應並強化了一種類似的擔憂,這種憂慮是構成日常決策實踐的基礎。在這種框架下,潛意識的瑣碎決策行爲往往會以超出自己知識範圍的方式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對因果關係的高度認知感,以及對這種渴望卻無法在該因果關係中獲得主動權的無力感的恐懼,這兩種交織在一起的感受呈現出一種奇異的視覺虛構感。”

和諧 克里斯蒂·李·羅傑斯©Christy Lee Roger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Open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Open, Motion (Open competition), 2019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公開組年度攝影師:克里斯蒂·李·羅傑斯(Christy Lee Rogers),美國

獲獎作品:《和諧》(Harmony)

公開組的設置是爲了展現單幅圖像的力量。獲獎圖片的選擇基於攝影師是否擁有將出色的視覺敘事策略與技術優勢結合起來的能力。來自美國夏威夷納什維爾的攝影師克里斯蒂·李·羅傑斯因其作品《和諧》被評爲公開組年度攝影師,並獲得5000美元的獎金。羅傑斯是一位在國際範圍內都很活躍的藝術家,以擅長在作品中使用水和燈光來創造戲劇性的效果而聞名。

《和諧》原是藝術家《繆斯》(Muses)系列作品中的一個意象,靈感來自人類的美麗和脆弱。 在這幅作品中,羅傑斯運用了明暗和色彩對比,以及運動和層疊的水下物體的對比,創造了一個讓人聯想起巴洛克繪畫的空靈場景。

談到獲獎,羅傑斯說:“能成爲一名攝影師是我的榮幸,因爲這麼多年來,大多數人都稱我爲畫家或其他。我很感激能成爲攝影界的一份子,並贏得這個美麗的獎項!”

”拉特雷塔“系列 塞爾吉·維蘭紐瓦©Sergi Villanueva, Spain, Student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Student, 2019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學生組年度攝影師:塞爾吉·維蘭紐瓦(Sergi Villanueva),西班牙,25歲

獲獎作品:《拉特雷塔》(La Terreta)系列

西班牙巴倫西亞學生塞爾吉·維蘭紐瓦的系列攝影作品《拉特雷塔》,通過呈現當地橘子的種植和收穫過程,生動地描繪了自己祖國農業發展的一個截面。此次獲獎也讓維蘭紐瓦爲自己的大學贏得了價值3萬歐元的索尼數碼影像設備。

阿布特 齊勒·維斯特福©Zelle Westfall,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Youth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Youth, Diversity (2019 Youth competition), 2019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青少年組年度攝影師:齊勒·維斯特福(Zelle Westfall),美國,18歲

獲獎作品:《阿布特》(Abuot)

青少年組攝影比賽向所有12至19歲的青少年攝影師 開放。來自美國亞特蘭大的學生齊勒·維斯特福憑藉她的《阿布特》獲獎。這是一幅以“多樣性”爲主題、引人注目的單幅作品。維斯特福說:“《阿布特》拍攝的是我在學校的朋友,她是我認識的最有趣的人之一。在當今社會,隨着皮膚漂白產品和膚色歧視充斥媒體,強調那些經常被告知‘膚色太暗’的深色皮膚女性的美麗是很重要的。”

如需轉載請至公衆號留言邀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