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受益于一种不同寻常的动态。由于中国使用软盯住美元,其利率与美联储挂钩。在金融危机之后,由于美联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中国能够把自己的利率定得低于必要水平,从而为其投资导向的增长模式提供担保。

利差不断缩小

现在这个模式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央行正试图在过度杠杆化的经济中保持低利率,而美联储则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两国之间的利差不断缩小,将威胁到人民币与美元的联系,并迫使中国央行加息。中国如何应对这种脱钩对其经济前景至关重要。

自2015年12月以来,美联储已七次将基准贷款利率从0.25%上调至2%。在此期间,中国的主要借贷成本基本保持稳定,央行维持了银行的官方贷款利率4.35%不变。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小幅上升,从3%升至3.55%。

这大大缩小了中美债务成本的差距。在美联储第一次加息的前一天,中美两国进行了会谈。一年期政府债券的息差为1.70个百分点。8月10日,一年期息差为0.31个百分点。过去几个月,10年期美国国债息差一直徘徊在0.50个百分点左右,这意味着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软挂钩将难以维持

对中国来说,这带来了两大风险。

一是收益率差变窄会加大吸引资本的难度。没错,今年流入中国的投资组合增加了144%。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被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的基准股指,以及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新计划。此外,仅1,120亿美元的资本流入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体来说仍然微不足道。由于经常账户出现赤字(2018年上半年经常账户逆差1801亿元),加上推动增长的投资需求迫切,中国需要外资购买股票和债券。

然而,随着收益率接近平价,投资者可能开始将资金配置到其他地方。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仅增长3.4%。中国现在面临的风险更大——工业和城市建设债券息差几乎比一年前翻了一番——机会也比以前少了。以额外50个基点的价格购买中国国债并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提议。

更根本的是,收益率息差收窄表明,中国的增长模式正面临严重风险。随着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必须效仿美联储的做法,维持人民币的软挂钩。然而,中国企业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56%,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71%。它所带来的成本将远远超过货币贬值带来的任何出口收益。

更重要的是,任何加息都将大幅提高偿债成本,并对中国企业构成巨大压力。这正是中国试图压低利率、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原因。

如果利率上升,任何国家都不能依靠债务融资的投资来推动过度杠杆化经济的增长。

这让中国陷入了困境。如果中国希望保持与美元的宽松联系汇率,就需要在利差收窄时接受人民币走软,或者加息。如果中国不想保持与美元的紧密联系,就需要将人民币与另一种货币挂钩,或者让人民币以某种方式浮动——但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将走弱。

换句话说,有些东西必须给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