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子将那个时代描述得很清楚,不同地域的群落各有所长:蚩尤明乎天道,大常察乎地利,奢龙辩乎东方,祝融辩乎南方,大封辩于西方,后土辩乎北方,而黄帝一统,“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今天,我们谈“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不回到人类文明的源头——“一心世界,各美其美”,而只是迫于生存的困境来抱团取暖,这样的合作与团结只能是一时的,长久不了。

原标题:辛太学 I 昨天的自己

学习随笔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这一回《心性艺术》教学片的拍摄,集中在上古真人时期和礼乐文明,分七讲,作为第一辑。前面第一讲是《岩画之美》,昨天的第二讲是《玉器之美》。

人类文明的源头是一个,那就是“天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各地,都有上古时期留下的岩画作品,天真烂漫。人类世界,从来就是一心世界。用管仲的话来说,人类是“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然而,天圆地方,天心是同一个,而地气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玉器就是绽放于中华大地的一株独特的心灵之花。华者,花也。在我们的祖先看来,天地之美,与人性之美,从来不分离——“此花不在你心外!”于是,中国的文字很早就有大量关于花的动人的表达: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含英咀华;风华正茂;物华天宝;富贵荣华……

玉器的诞生,伴随着的是黄帝的时代。那个时代,中华文明就已经心花怒放,一枝独秀。林海老师引用《管子·五行》中的文句,来帮助大家体会何谓“美生”,何谓圣人的用心之道:

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五声既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今天,我们谈“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不回到人类文明的源头——“一心世界,各美其美”,而只是迫于生存的困境来抱团取暖,这样的合作与团结只能是一时的,长久不了。人道与天道相调和,才会有大美生生的崭新局面。令人赞叹的是,黄帝的时代就有了人类文明的高度自觉。良渚的玉器气质精严,而红山的玉器则含有浑圆朴厚之气。管子将那个时代描述得很清楚,不同地域的群落各有所长:蚩尤明乎天道,大常察乎地利,奢龙辩乎东方,祝融辩乎南方,大封辩于西方,后土辩乎北方,而黄帝一统,“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自此,中华文明,生生大美。

林海老师十分赞叹黄帝的“隐其常”。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在于没有片面的强调崇高与神圣,而是回归平常。极高明而道中庸,日常生活即神圣生活。

中道不在外面,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

(中霖)

推荐课程

0 1

王林海老师

中国艺术精神

0 2

中国文化溯源夏季共学班

正在团购优惠中

👇

扫码订阅“夏季共学班”

0 3

王林海老师

游学·游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