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莱阳蚬子湾王姓,曾走出一位翰林出身的书法名家

(编者按:莱阳是胶东地区一个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县市,在历史上有不少名人,这片短文就简单介绍莱阳一位翰林出身的书法名家)

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这是清末社会上的一句流行语,用来形容在当时书法界和戏曲界的两位名人,其中那位书法名人,姓王名垿,是莱阳人。

王垿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其祖籍为莱阳穴坊镇蚬子湾村,后举家迁至莱阳城里的南门杏坊坛。(在古代,县城的世家大族大多如此,居住在城里,籍贯仍称祖居地)

蚬子湾王姓,在古代是胶东地区的望族。其“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支众多,据记载,除了蚬子湾为王姓聚居之外,莱阳、莱西、海阳、乳山(主要都是胶东半岛南岸区域)都有蚬子湾王姓分支;二是人才众多,在老莱阳县志当中,蚬子湾王姓中进士、中举人、中秀才的记载,比比皆是。

到了王垿生活的晚清时期,蚬子湾王姓更是在科场上春风得意。早在同治九年,王垿的父亲王兰升,就高中山东乡试第一名解元,四年后考中二甲进士,授官翰林院编修;光绪五年22岁的王垿中乡试举人。后因父母病故,丁忧守孝,接连延误会试考期。十年后,王垿殿试中三甲同进士,选入翰林院作庶吉士;王垿中进士的次年,正值慈禧还政、光绪帝亲政,朝廷开恩科以贺。王垿的兄长王塾中三甲同进士,也入了翰林院。当时人以“郊祁之美”(北宋时,宋郊、宋祁兄弟二人同中进士,引为一时美谈)来称誉王垿和王塾。父子三人先后中进士入翰林院,成为一时美谈。

如果只论科考成绩的话,胶东王姓当中,福山古现王姓(王懿荣家族)和莱阳蚬子湾王姓,堪称代表。而王懿荣和王垿之间,也多有互动。

就仕途上而言,王垿在胶东历史人物当中,也算是官职较高者。光绪十九年,他迁为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光绪二十八年,王垿奉旨至河南,录考贡监。次年,他被擢升为河南学政,主管河南一省教育事务。在清末新政时,王垿被任命为法部右侍郎(正二品),成为高级官吏。

辛亥革命之后,王垿隐居青岛,淡出政治舞台,专心书画文娱,不少作品,就是在此期间创造。生于清朝咸丰年间的他,一直生活到了1930年代。

作为莱阳人,王垿对故乡的情感也颇深,在青岛海滨有莱阳路和金口路(金口虽然属于即墨,但距离蚬子湾不远),相传路名就是王垿的建议。

来源:胶东故事会

往 期 头 条

☞烈日下的“警”色!!

☞喜欢“串门”的纱巾女!!

☞闯卡、撞警车,看把你能的!!

☞“兄弟”你也忒不讲究了!一天偷我两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