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府巡按,如果聽過京劇《遇龍酒館》或《胭脂寶褶》,一定會對白簡和白懷父子對話有印象,白懷問“兒呀,你是不是在撫院大人臺前當上幕賓了”,白簡說“孩兒進京蒙聖恩封爲進寶狀元,欽賜八府巡按,出巡河南”;如果看過周星馳先生的早年喜劇《九品芝麻官》,也會對八品巡按歷歷在目。那麼,“八府巡按”有多牛?相當於如今什麼職位?

要說“八府巡按”,在古代的時候是沒有的,它的真正名字應該是監察御史,分巡各省的叫"巡按御史"。有點類似今天的巡視員。

一般來說,這個職位都是皇帝委派監察御史擔任的,在皇帝的委派下,監察御史前往各省進行檢查吏治。這樣看來監察御史的權力是非常大的。其實,《百官志三》記載“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由此看來監察御史的級別是非常低的。監察御史的職責很簡單,就是負責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可是監察御史的級別非常低。

到了明清時期,又專門設置有道監察御史,巡按御史,屬於朝廷外派到地方監察的官員,他們的職責主要就是防止地方官吏侵害百姓合法權益,可以隨時就地方行政的弊端對朝廷上奏陳述,還可以對地方違法官員進行彈劾,在情況惡劣的時候,朝廷可以直接授權巡按御史懲辦違法官員。因此,雖然檢查御史官職不高,但是肩上的責任卻十分重要,朝廷政策能否在地方得到落實,朝政風氣整體如何,都和監察御史有很大關係。

古代的巡視制度隨着朝代的更替在不斷地完善,也形成了對官員的一定震懾。巡視本質上依靠的還是“人治”,所以巡視的效果與官員的個人素質有關。

在今天這個信息發達的社會,這樣的職位已經毫無必要,也不會再有了。但是爲了能夠深入到基層去真正瞭解民間的疾苦,國家還是設置了一些與這個類似的職位。比如說最近這些年大火的中央巡視組、環保督導組等等,這一類的組織差不多就相當於過去的八府巡按。但是,與過去的八府巡按不同,他們沒有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只是負責監察,不負責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