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邓海宁

伴随着刷新历史记录的的集体网购活动,诈骗分子通常会借机浑水摸鱼实施电信网络诈骗。11月16日,海口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通过对近期发案特点的研判,梳理出一些近期典型诈骗类型和案例,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一、冒充客服诈骗

诈骗分子通常伪装成为网购平台客服人员或快递小哥,通过短信或电话联系受害人,编造出商品本身质量有问题、包裹运送过程中损坏遗失等理由,扰乱受害人思维,进而实施诈骗。

11月7日,张女士在某网购平台购物后接到“客服”来电称其购买的牙膏存在质量问题,商家要退款。在索要张女士的银行账号后,“客服”还继续索要验证码以完成退款。张女士将验证码告诉“客服”后卡中余额被取走。

破解方法:遇到网购客服通过电话、短信联系,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对方所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一律不给。若订单真的存在疑问,建议通过网购平台等正规渠道向客服求证。

二、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执法人员,使用电话、短信联系受害人,称受害人名下的银行卡涉及洗钱等犯罪,再以审查资金为由让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或向诈骗分子提供卡号密码等信息,以此实施诈骗。

本月初,吴女士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北京市公安局民警,说吴女士名下的银行卡涉嫌洗钱犯罪,要将吴女士抓起来,并添加QQ发送伪造的警官证照片以进一步迷惑吴女士。吴女士信以为真,为证明自己的清白,便按照对方要求将自己银行账户中的资金转入对方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

破解方法:公民有义务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公安机关是不会通过电话告知某某涉嫌犯罪而要实施抓捕,也不会索要银行卡号和密码以验证是否涉及犯罪,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让当事人进行转账。在接到类似电话无法判断时,广大群众要首先拨打110进行咨询。

三、冒充老板诈骗企业财务人员

诈骗分子利用公司老板QQ头像和名称,伪装成老板联系公司财务人员,再以向某人支付货款等理由让财务人员直接用公司账户转账以实施诈骗。

某公司财务人员小赵在公司上班时收到一个QQ好友申请,对方称是另一个QQ号。小赵看到对方头像和名称与老板的QQ一模一样,便通过好友申请。随后“老板”将小赵拉进一个群聊“谈业务”,小赵看到群里还有老板娘的QQ,于是便信以为真。在聊天中“老板”称已与某公司谈好一笔生意,要求小赵从公司账户向对方支付定金40万元。小赵信以为真,通过公司账户将40万元转进对方账户,之后打电话向老板报告时发现老板根本没有让其转账。

破解方法:公司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对QQ、微信等好友申请应当提高警惕,认真识别,不要轻信QQ(群)、微信(群)中涉及公司的转账汇款信息,对于通过聊天软件提出的转账要求一定要电话或当面核实清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