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叮当派好习惯

  叮当派好习惯,持续推送教育热点、好习惯养成方法、学习干货等丰富内容,助力3-12岁儿童“学习、情商、性格”三方面优化!欢迎转 发、收藏本文~

  明天(5月10日)就是母亲节了,没想到陕西却发生了这样一桩悲剧。

  马某用人力车把母亲拉到了僻静处,将母亲扔进一个废弃的墓坑当中,然后用黄土将母亲掩埋在其中。

  庆幸的是,马某的妻子发现婆婆失踪,报警找到了老人。

  由于黄土没有用脚踩实,老人在暗无天日的墓坑当中熬过了3天,当大家把她救上来的时候,她因缺氧而导致头脑不清晰。

  目前,被埋老人经过医院抢救后已经有所好转,不过她对活埋自己的儿子并不怨恨,反而为了帮他脱罪,在警察最初询问时,坚称是自己爬进墓穴的,跟儿子无关。

  儿子马某已经被刑拘。

  母亲节前几天,马某某因为故意谋杀自己的母亲失去自由,这是多么的讽刺?

  或许对于马某根本不知道这个节日,但他的做法已经已经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因此,从小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太重要了。

  对于某些白眼狼的行为,叮当派好习惯小编只想好好跟孩子谈谈,千万把别人对你的好当做理所当然。

  一个不懂感恩的人真的比狼更可怕,就算是再优秀人品有瑕疵也是枉然。

  记得那个几年前在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吗?

  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

  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25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

  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这个案件让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莎士比亚在他的《李尔王》中写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噬痛人心。

  世上最可悲的,莫过于父母等着孩子感恩的时候,孩子却在等着父母道歉。

  甚至在网上随便一搜,这样的新闻每天都在发生。当一个不幸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可以归结为个人的悲剧。

  2017年,湖南一因吸毒入狱的男子,因怀疑是父亲举报了自己,一出狱就将汽油泼到父亲身上并点燃,现场传出惨叫声,父亲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18年,四川18岁女孩,偷偷转走父亲320万一生积蓄,四处挥霍无度,并拉黑全家亲。

  一个20多岁的小伙,要求家里购买轿车,父亲因经济问题一时没答应。

  他竟然用灭火器,把父亲跑工地用的面包车给砸了,砸完以后,还躺在马路上赖着不肯起来。

  但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在父母倾其所有为孩子付出的今天,却养出了越来越多的“白眼狼”式的孩子?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懂感恩,甚至仇恨父母?

  上学或放学路上,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都由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背着,孩子心安理得地空着手走;

  吃饭时,孩子不用下厨或帮忙,只要坐在饭桌前,等着父母为他盛好饭;

  不管孩子房间多乱,都是父母整理,从来不用干家务,只要专心搞学习;

  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孩子向你要手机和电脑,你就给他买;

  ……

  以上的几个日常的场景,看看有没有你家孩子?

  这些都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今天他认为你应该为他背书包、买手机,明天他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找工作、买车子、买房子,如果某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其实,父母替孩子做太多,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白眼狼”!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故事:

  有一位母亲,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

  为了儿子,她辞去了优越的工作,一心一意地做起了全职妈妈,把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某天,母亲感冒发烧,卧床休息,没能像往常一样,在儿子放学到家前,准备好丰盛的晚餐。

  当儿子回到家,看到空空的餐桌,就来到母亲房间。

  她以为儿子看到自己憔悴的样子,一定会很心疼。

  但就在母亲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儿子,希望儿子能用小手摸摸自己的脸,说出关心的话时,令人心寒的一幕出现了。

  儿子的脸上满是质疑和愤怒,大声呼喝母亲:“我都饿坏了!你怎么没给我做饭?”

  母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付出了所有心血养大的儿子,竟然会自私到只想到自己的晚饭,丝毫不在意她生病的事。

  其实,没有孩子天生就自私自利。

  很多时候,孩子的自私,都是源于父母给孩子的爱太满。

  父母用无私的爱,让孩子有一种自己是世界中心,他们所享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错觉。

  从小到大,有些父母就不停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就像超人一样,什么都能为孩子做。

  在长久的溺爱之下,孩子会认为无论何时何地,父母都会无条件帮助自己,渐渐地,他就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父母,也不理会父母有"不易"之时,"太能干"的父母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叮当派好习惯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的方法。

  ① 学会真诚地表达感谢

  最近,刘烨一家隔离结束后,在微博发文:“武汉解封,我们回家”,并配上一张孩子们画给防疫工作人员的感谢信。

  儿子诺一写道:“谢谢你们每天帮我们量体温、送饭、捡垃圾、还得穿上闷闷的防护服,你们辛苦啦。”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我们可以在生活经常真诚地说出“谢谢”这个词。

  无论对方和你的关系多么亲密,收到的礼物是不是喜欢,别人帮助是否有用,都有先说“谢谢”,这是一种基本的礼节。

  ② 让孩子和你一起做家务

  疫情期间,霍启刚分享了和7岁儿子一起做菜的图片,网友都说,这不是我们心里富四代该有样子呀~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懂得赚钱的不容易,郭晶晶平常还会带着孩子一起洗车。

  如果家长一直包办孩子的家务事,孩子就会觉得:家务事都是大人的事,自己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妈妈给我做饭天经地义,不需要感谢妈妈!

  图片来源:叮当派好习惯

  我们只有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做家务,他才懂得家人的付出,也会更加感恩父母,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③ 给孩子创造感恩的氛围

  2018年底,一则泰国的公益广告,火爆了朋友圈,看哭了无数父母。

  故事的主人公芭乍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不普通的是,为了照顾母亲,他每天上课都把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带到课堂上,这引起了很多学生家长的不满,他们甚至有给孩子转学的念头。

  后来校长找到了芭乍,提出可以请个保姆帮忙照顾芭乍的母亲,芭乍拒绝了,他说:

  “这是我自己的妈妈,我不愿意让别人替我照顾。”

  谈话间,芭乍的母亲走丢了,芭乍像疯了一样跑遍整个校园和附近的大街小巷,声嘶力竭的一遍遍呐喊着母亲的名字。

  周围的学生见了,纷纷放弃了跟父母回家的打算,他们开始四处奔跑,操场、教室、实验室…帮助老师寻找母亲。

  很多家长都措手不及,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芭乍老师平时对待母亲的爱,全都被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尽管没有苦口婆心的大道理,但他们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感恩父母、孝顺父母。

  他们会感谢母亲的辛劳,看到母亲每天开车载自己上下学,对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给你开车。”也会在放学后,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故事的最后那些反对芭乍把母亲带到课堂上来的家长,都纷纷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去走访一些亲戚、邻居家的“孝子”、“孝女”(当然,走访之前最好不要提前和孩子说他们的故事,只说去做客就好),让他们亲身感受这样的家庭氛围,感受感恩的重要性。

  还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地方参观,可以鼓励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帮扶等,也可以参加学校、社会机构组织的类似活动,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得、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起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就算没有机会去,也可以让孩子通过书籍和电影,感受到感恩是怎样一种心态。

  ④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孩子天生就会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表达感恩同样如此。想让孩子懂得尊敬他人,感恩大家,就需要家长自身先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

  家长经常在生活中表示感谢,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比如,到饭店用餐,家长可以对服务员经常说“谢谢”;遇到别人帮忙时,我们可以通过言行表达感谢;工作很累时,不要一味在孩子面前抱怨,而是以“虽然工作很累,但还是很感激有这样一份工作可以让我们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的话语感恩生活。

  另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关于感恩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传记,比如“乌鸦反哺”、“结草报恩”、“感激母爱”、“感谢大自然”,引导孩子在这些典型的感恩教育的素材中挖掘闪闪发光的感恩品质。

  感恩教育不是简单让孩子说些好听的话,而应该渗透在平日的潜移默化中,家长的榜样尤为重要。

  父母以身作则,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表达感恩,也会影响到孩子。

  最后,如果您喜欢叮当派好习惯的文章,记得在下方点 赞、收藏、转 发哦!也欢迎您留下对上文内容的看法。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