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在我看到趙家班神仙陣容演繹《牆裏牆外》的時候,每個人還穿着西裝打着領結,我的腦海裏的第一想法:這是要把二人轉洗白嗎。二人轉走出東北,靠的是趙本山。

最近趙家班神仙陣容的視頻,在網上刷了屏。視頻內容爲趙本山帶領着衆多弟子,身着西裝打領結,演奏各種樂器,和女演員對唱一首二人轉經典曲目,《牆裏牆外》。

這個陣容可了不得,師父趙本山親自帶隊,有我們熟悉的小品演員宋小寶、楊樹林,文松等等,也有《鄉村愛情》這個“知名IP”中的演員劉能、王老七等等,弟子共計大概25位,每個人都是手持樂器,穿着統一的白色西裝,紅色領結。小編作爲一個東北人,對二人轉也有些瞭解,但這樣的場面我真的沒見過。

作爲一個東北出生的90後,從小鄉里鄉親誰家有紅白事,都會找來二人轉班子來唱幾天,剛開始覺得很熱鬧,喜歡湊上前去,雖然聽不懂,但是也很開心。後來上了學懂了點事,再去聽了一下二人轉,我覺得有些害臊,這不就是在講“葷段子”嗎?

所以在我看到趙家班神仙陣容演繹《牆裏牆外》的時候,每個人還穿着西裝打着領結,我的腦海裏的第一想法:這是要把二人轉洗白嗎?

作爲東北的民俗文化之一,二人轉也有着很久的歷史了。和其他地方的民間戲一樣,二人轉是一個具有東北特色的民間戲。茶餘飯後,在東北的一些集市,洗浴中心的休息大廳,經常都能看到二人轉的演出,便宜的免票,幾塊幾十塊不等,一些著名的二人轉演員的表演自然是貴一些。

在我的印象中,二人轉並不是那麼“綠色”,但我覺得,二人轉的初衷並不是這樣,而是簡簡單單的戲劇。“食色性也”,無論是二人轉還是一些綜藝節目或者網絡節目,和顏色帶點邊,似乎更吸引人。人性就是如此,無法評判對與錯。

二人轉走出東北,靠的是趙本山。趙本山走出遼寧,走出山海關,走向全中國,他雖靠小品成名,但他也成就了二人轉。創辦劉老根大舞臺,大量收有才藝的二人轉演員爲徒,帶徒弟拍戲,他讓二人轉登上了更大的舞臺,也讓二人轉演員有了更好的未來。

現在大家到東北的大舞臺上看的二人轉,已經是能夠拿上臺面的東西。從趙本山開始,已經把二人轉大部分的“顏色”褪去,如今的二人轉老少皆宜,在舞臺上我們能看到演員們的多才多藝,唱功了得,演繹經典的二人轉曲目。偶爾會有一些比較誇張的表演形式,但大體上還是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二人轉真的被洗白了嗎?我看,不見得。二人轉本身就不高雅,也沒必要高雅。本身就是紮根在一個地方的地方戲曲,沒必要讓所有人都接受。但是演變出來的下三路的段子,真的有必要嗎?

二人轉接地氣,“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這句東北俗語也說明了二人轉在民間的受歡迎程度。在我看來趙家班集體出動的《牆裏牆外》,並不能改變二人轉的本質,也不能改變二人轉給人的固有印象,如果想讓二人轉登上更高的舞臺,在我看來,難於上青天。

藝術不分高低貴賤,只要有人喜歡,就有存在的意義。相聲、脫口秀、地方戲同樣也有不好的地方,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纔可以走上充滿陽光的舞臺。這並不是一個人或是一羣人能夠做到的,而是每一個文化傳承者,都要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趙家班任重而道遠,僅憑你們這樣的一齣戲,是洗不白二人轉的。

大家看過二人轉嗎?對二人轉有什麼看法?

爲我點贊,關注我,每天爲大家帶來精彩的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