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這次呂秀蓮竟然選擇退出民進黨來參加臺北市長選舉,就是因爲蔡英文沒有按民意來選擇提名,而是通過徵召的方式欽點了謝系“立委”姚文智。連呂秀蓮這樣的大佬都能被派系鬥爭擠掉,不得不忍辱退出民進黨,那些只考慮如何改善民生不顧圈子文化的年輕人還有機會嗎。

文/伍嶽

「三國部落」從呂秀蓮退出看民進黨的派系鬥爭

呂秀蓮方面還表示,“道不同不相爲謀!byebye!民進黨!”。(圖據環球時報微信公號)

“臺獨”大佬呂秀蓮5月30日宣佈退出民進黨的消息引爆島內輿論。31日,呂秀蓮從馬來西亞返回臺灣接受採訪時進一步確認稱,“民進黨已經跟我沒有關係了。”至於是否將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臺北市長,呂秀蓮表示“不排除任何可能”。

對大陸網友來說,臺灣政治一向讓人看得蒙圈。“臺獨”大佬退出民進黨?又是狗咬狗嗎?“臺獨”和民進黨不是一丘之貉嗎?

臺灣一向關起門來自稱是“亞洲的民主燈塔”,他們所謂民主並不是廣大人民的意願能夠多麼迅速多麼準確地向政治上層傳達並且獲得回應,而是各大利益羣體有機會羣魔亂舞般去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所以各派勢力都能建黨,只要有支持者。民進黨就是一個靠拉攏反對國民黨的黨外分子起家的政黨,也是國民黨之外的臺灣最強政黨。因爲本來就是一羣烏合之衆,所以內部派系林立,主要派系是賴清德、陳菊、段宜康、劉世芳等的新潮流(第一大派系),林佳龍、游錫堃聯合被廢掉的謝系組成的正國會(第二大派系),辜寬敏、吳禮培等代表的深綠獨派,蔡英文、陳其邁、蘇嘉全的英系,蘇貞昌的蘇系等,而最著名的美麗島系已經分崩離析。

所以說派系共治一直是民進黨的傳統,每次大選雖然會重新洗牌此消彼長,但以派系來分贓的實質不變。比如在蔡英文執政後,民進黨權力結構就很清晰,執政的是英派加“正國會”(“正常國家促進會”)和“福利國連線”(資深派系之一)等,黨內反對派較明顯的是“新潮流”加上“蘇系”(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的人馬)。

這麼多的派系在民進黨面對大選與國民黨奪取“大位”時,往往是舉全黨之力一致攻搶執政權,在拿下執政權後就陷入黨內互毆、派系分肥。而這次呂秀蓮竟然選擇退出民進黨來參加臺北市長選舉,就是因爲蔡英文沒有按民意來選擇提名,而是通過徵召的方式欽點了謝系“立委”姚文智。在呂秀蓮看來,這是一場英系和謝系之間的私下交易,犧牲了自己。

呂秀蓮雖貴爲曾經的臺灣地區副領導人,但卻並不屬於任何一派。早在2011年,她就抨擊,“民進黨派系政治還是超越一切”,形成“劣幣驅逐良幣”。如今,本來想老驥伏櫪的她試圖在臺北市長位子上搏一把,結果卻在黨內就被廢掉,連選民都沒見到,怎麼不惱火?

從呂秀蓮這個曾經的“四大天王”到如今“英雄遲暮”,我們看到了臺灣政黨內鬥的慘烈。按理說,民主選舉應該更多地把心思花在選民身上,但選舉程序實際上卻是要先整垮黨內對手再鬥翻國民黨的政敵。拼的是派系之間的實力,靠的是站隊和投機,至於這個人自身是否幹出實績,是否真正爲民服務,反而不是有資格參選的決定因素。

呂秀蓮退出民進黨再次向我們證明,假民主換不來真幸福。哪怕臺北市民用選票選出了市長,但市長候選人又是怎麼“選”出來的呢?連呂秀蓮這樣的大佬都能被派系鬥爭擠掉,不得不忍辱退出民進黨,那些只考慮如何改善民生不顧圈子文化的年輕人還有機會嗎?神聖的政治選舉最終淪爲幾個政客鬥法的舞臺,這是對“臺灣民主”最大的諷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