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8年,汨羅江畔,一個披頭散髮的人神情憔悴,遊蕩在江邊,邊走邊吟,時而微風一拂,吹起了他蓬亂的長髮。遠處的太陽正在落下,就像這個年輕人心裏惦念着的楚國一樣,在走向緩緩的衰落。
年輕人越想越激動,越想越悲憤。自己的一片赤誠和熱血,被辜負也就罷了,最後自己還要被污衊。世上真的就沒有清醒的人麼?他越想越氣,於是,失去理智,投河自盡了。
他死了,留給當時的是一聲悲嘆,留給我們的是三天假期,糉子、《離騷》,和最後邊的背誦全文。
屈原是楚國皇姓,姓羋,羋月那個羋,又叫屈平。(史記記載:屈平之作離騷)雖出生富貴,卻自幼生活在民衆之中,加上家庭的良好影響,故而十分同情貧窮的百姓,從這時起,小小年紀便做了許多體恤民衆的好事,博得了衆口一詞的讚譽。
公元前321年,秦軍犯境,屈原組織樂平裏的青年奮力抗擊,他一方面居高臨下地對開展政治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種戰術,最後打退了秦軍。這讓他在楚國名聲大噪。
之後,屈原被楚王召見前往郢城,兩年之後,就升爲左徒,忙於楚之內政外交工作。五國聯兵攻秦,屈原也隨軍而前。
當時楚國的社會制度存在着大量的問題,若不改革,很容易被其他諸侯國拋在腦後。於是屈原受楚王之命,進行變法改革。他這次變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損害了貴族的利益,常常在楚王面前詆譭他。本來楚王不以爲意,但奈何人太多,就漸漸的疏離了屈原。
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讒而見疏,被罷黜左徒之官,任三閭大夫之職。
之後,爲對抗楚國,齊楚聯盟。但秦國爲了打破 楚、齊聯盟,派張儀賄賂楚國權貴寵臣,又欺騙楚王說:“楚國如果能和齊國絕交,秦國願意獻出商、於一帶六百多里土地。”屈原極力勸諫,但是楚王不聽,還把相印授予他人跟張儀去秦國受地。張儀回秦國後裝病,三個月不見楚使。懷王以爲張儀怪他和齊國斷絕關係不夠堅決,又派人去辱罵齊王一通。齊王大怒,斷絕了和楚的合縱,反而和秦國聯合起來了。
這時張儀說,哪有六百里,只有六里。楚王大怒,先後兩次興師伐秦於漢北楚古都丹陽(今河南西峽、淅川一帶),結果都被秦打敗,喪失八萬軍隊,大將軍屈丐、裨將軍逢侯醜等70餘人被秦軍俘虜,漢中郡淪陷。
之後屈原被重新啓用,目的是重新與齊國修好。當時懷王領悟到被張儀欺騙,出於一時權宜之計起用屈原爲齊使,但屈原從齊國回來後馬上便被楚懷王疏遠。
屈原流放期間,憎恨楚懷王聽信小人讒言,讓不真實的語言矇蔽了正確的語言,這些謠言將會損害楚國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史記》記載: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前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
但是,此時的楚王,已經被左右矇蔽了雙眼,分不清好壞,最後客死異鄉,可悲、可嘆。
之後楚國一蹶不振前280年,秦將司馬錯攻楚,楚割讓上庸、漢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鄧、西陵;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白起更進一步攻下了郢都,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保於陳城(今河南淮陽縣)”
看自己的國家一步步地走向衰落,屈原心中悲憤莫名。自己想要爲之報效的國家,最後落到如此悽慘的境界。於是他決定離開這個世界。
屈原到了江邊,披散頭髮,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着。漁夫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爲什麼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渾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衆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夫說:“聖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着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渾濁,爲什麼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衆人都沉醉,爲什麼不喫點酒糟,喝點薄酒?爲什麼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尚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
最後他留下了《懷沙》賦,然後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而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