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一个已经解体的超级大国,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可以和美国正面交锋的军事大国。我国虽然在经济和其他方面可以和美国相提并论,但是在军事实力上还是和美国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当年苏联的军事实力实在是太过强大,因此对周围的很多国家都产生了极大的压力,使得这些国家相继诞生出了一些如今看起来非常荒诞甚至奇葩的武器,各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战术也纷纷展现出来。那么我们现在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在苏联的淫威之下,到底诞生哪些比较奇特的武器?
第1个要说的就是我国的歼12战斗机。从歼5算起,我国的战斗机部队相继出现了歼6,歼7,歼8,还有没能问世的歼9,进入80年代之后又有了歼10,歼11。歼12可跟这些飞机不太一样,它是一种非常小的战斗机,被我国人民称为空中李向阳,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要打的就是所谓的空中游击战。
我国早期和苏联的关系是比较好的,从苏联引进了很多军事技术,海陆空都有,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两国的关系逐渐恶化,直接从过去的兄弟变成了剑拔弩张的对手。为了防范苏联强大的空中力量和地面单位,我国相继诞生了多种针对性研制的武器,比如用来对付苏联地面部队的强5,以及打了就跑非常灵活的歼12战斗机。
苏联和美国一样,都有非常完善的航空部队,两者的组成虽然不太一样,但是苏联的空军力量同样是非常强大的。我国其实在建国后几十年之间都属于腹背受敌的,经常要派出飞机去拦截美国甚至英国和其他国家的飞机。而在这些战斗当中,我国对轻型战斗机的喜爱程度与日俱增,这种飞机的灵活性很高,可以在空战当中获得非常好的格斗能力,而在那个导弹不够发达的年代,足够强的机动性往往就能在空战中一招制敌。也正因为此,我国其实非常喜欢当时装备的歼5和歼6战斗机。而到了歼7时代,其机动性已经不能和前面两种飞机相比,它强调的是高空高速能力,而后来越战当中也证实了中国的想法,因为越南面对的是更为强大的美国空军,但是越南依旧用米格17和米格19以及米格21等飞机相互配合,击落多架更为先进的美国飞机。足以证明在那个导弹还不够先进的年代,机动能力是空战的绝对指标。
由于苏联的压力太大,因此我国对新飞机的性能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短距起降能力要出色,维护比较简单,同时造价很低廉,说起飞就起飞,说打就打,特别像过去的游击队员。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要求,会发现有些荒谬,因为这样的战斗机基本不能在现代战争当中存活。当时正在研制的F14以及F15等飞机都在朝更大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苏联更是诞生了重量接近40吨的超级截击机米格25,而我国却逆潮流而行,另辟蹊径的设计了歼12这种非常小巧灵活的飞机。
歼12的总设计师是著名的陆孝彭,他的另一个出名的作品就是我国第一种尖头飞机强5。陆孝彭是非常厉害的,从1968年7月开始设计,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上级部门的批准,到了1970年3月就被定型为歼12,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设计出了一款战斗机,而且还是在那个资源比较匮乏的六七十年代,真的是难得的航空人才。
更为夸张的是到了1976年12月26日歼12就首飞成功,距离项目开始设计仅仅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如果该项目进度比较好的话,很有可能在三四年之内就能大批量生产,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让人非常吃惊的。
但是说到这里,可别以为歼12是一种粗制滥造的飞机,相反,歼12的整体性能是非常优秀的,而且布局设计也很出色。歼12采用了下单翼设计,主翼没有采用特别细长的后掠翼,面积很大有很好的升力和灵活性。飞机为了减少阻力依旧采用的机头进气,没有安装雷达,尾部则是一台涡喷发动机。陆孝彭的设计理念非常简单,那就是尽可能的降低飞机的重量,以获得非常高的推重比,而有的推重比就有了更为优秀的机动能力。歼12的机内燃油仅有1.25吨,加上两个400升的副油箱之后,其最大航程也只有1385千米,航程是非常短的。不过歼12可没有这么简单,作为一款单发战斗机,它的爬升率居然高达180米每秒,比当时的F5E还要强,也仅仅比F14落后了30多米每秒。可以说如果在空战中,歼12遇见米格21和F5,一旦进入近距离缠斗阶段,那么这两架飞机是都打不过歼12的,即便是后来诞生的米格23,也可能在近距离格斗当中占到便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苏联已经问世的战斗机中几乎没有一架能够完全战胜歼12,毕竟米格29和苏27还没诞生。
这还没完,歼12的起飞和降落距离仅有500米左右,对于一款没有采用推力矢量以及短距起降技术的飞机来说,这个数字是非常出色的。因为这样做的话,可以让这架飞机在各种公路甚至平整地面上轻松起降,如果敌方想要让这种飞机无法起飞,必须把道路和机场炸成至少400米的段落,只要长度在500米左右,歼12就能起飞作战,神出鬼没。
歼12的种种性能都达到了空军的要求,其固定武器为一门23毫米机炮,还可以携带4枚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火力在当年一点都不落后。当时的西方专家甚至说,歼12战斗机让他见识到了中国人设计飞机的实力,因为这台飞机一旦换装了西方比较优秀的涡喷或者涡扇发动机,其机动性会获得更好的提升,而且航程还会大大延长,甚至被视为是比米格21和F5还要优秀的飞机,更不要提使用更为先进的材料。
然而这种飞机毕竟是特殊用途居多,飞机完成研制的时候,已经到了70年代初期,欧美和苏联相继诞生了更为先进的飞机,这些飞机无一例外的强调了飞行速度和航程以及使用大型雷达的能力。这些是歼12完全不具备的,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改进潜力,撑死换用新发动机和导弹。因此即便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要求,空军也没有采购一架,空军本身的想法就不太对。陆孝彭总师甚至在后来提出让这架飞机变成我国第一种舰载机的想法,登上航母。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实际的,不过还是前面说到的原因,当时的战斗机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先进的地步,我国再去研发这种改进潜力很小的轻型战斗机,无疑和自己的军事发展方向不搭配。要知道后来问世的枭龙飞机更优秀,我国的很多军迷和专家都认为我国应该采购相当多数量的枭龙来替换掉歼7等飞机。但是我国的选择更加直接,先是研制歼10完善歼10,用歼10来取代歼7,同时不放手,歼11,让歼11衍生出歼15和歼16,还在本世纪初研制两种隐身飞机。从飞机阵容上来讲,已经不输于美国了。所以这种因为苏联而诞生的歼12飞机也就成了我国相当惋惜的一款飞机,如果当时能将这架飞机小批量生产出口到其他国家,相信至今还能活跃在部分国家继续作战。
第2个要说的就是英国的鹞式战斗机。对于美国来说,苏联最恐怖的莫过于各种轰炸机以及潜艇还有弹道导弹,一旦开打就是毁灭世界的事情。然而对于欧洲来说最恐怖的反倒不是这些,而是几十万辆坦克装甲车辆组成的装甲洪流。不仅如此,苏联还有非常强大的直升机部队和各种前线航空兵部队,这种空地联合作战模式让欧洲人根本吃不消。悲观的人预测苏联将会用一周的时间彻底推平欧洲,而比较乐观的人认为撑死也就多加一两个星期而已。也正因为如此,英国人看上了性能非常不错的垂直起降战斗机,这就是后来诞生的鹞式战斗机。
在说鹞式战斗机之前,先来说说瑞典。因为那里离苏联比较近,苏联完全可以在第一波攻击当中让瑞典的所有跑道全部瘫痪。因此瑞典这个国家特别强调战斗机使用公路进行起降,过去的萨博35和萨博37以及如今的鹰狮战斗机都可以在公路上起降,甚至在公路上进行保养和补给。除非苏联将瑞典所有公路都炸成400米的段落,否则这些飞机还是可以起飞继续作战。而萨博37甚至还有战斗机非常少见的反推装置,可以在降落当中减少距离。
英国人没有选择这种方式,他们认为垂直起降战斗机可以在森林和很多地方隐蔽起降,连任何跑道都不需要,除非苏联将整个欧洲全部炸成坑坑洼洼,否则鹞式战斗机还是可以继续起飞进行作战。而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真正开端也就在英国这里,其他国家虽然研制了很多种试验机型,但是唯独英国通过非常优秀的整体设计让后来诞生的鹞式战斗机成为英国的主力装备,以及全世界中小型航母的标配舰载机,直到今天还在美国服役。
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缺点非常明显,当采取垂直起飞垂直降落的时候,它的航程是非常短的,属于机场守护者类型的。除此之外还有结构重量大,飞行速度慢的缺点,但是看到他的优点,大家就会发现,英国真的是被苏联逼疯了。
鹞式战斗机使用的是飞马推力矢量发动机,但是这个推力矢量发动机和我们今天所说的还不太一样,它主要利用4个喷口向下喷出燃气,获得垂直向上的升力,从而让飞机在森林中垂直起飞。因为可以垂直起飞,此时的鹞式战斗机的重量比较轻,因此在空战当中的灵活性和推重比是非常高的。而这个优点也也在英阿马岛战争当中得到证实,击落多架对方飞机,而自身没有一架在战斗当中受到损失,损失的飞机基本都是操作故障和其他事故。
然后鹞式战斗机以垂直状态起飞之后,可以利用自己携带的炸弹和火箭弹以及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苏联的装甲部队进行猛烈的打击,打击完毕之后便可以返回基地,随便找一个地方就能降落。一旦不需要垂直起降模式,它就可以像正常飞机一样,以最大载弹量最大载油量行驶起飞,总之它的使用是非常灵活的。
不过事实可没有这么简单,真正对比苏联和欧洲的实力,就会发现苏联的地面部队即便离开了空中掩护,它也具有非常强悍的防空能力。因此当时的很多军事专家都表示,无论是鹞式还是更为强大的A10攻击机,对于整个北约组织来说,基本都是一次性手纸,出去的基本都是回不来的。
将鹞式战斗机和同时代的其他飞机进行相比,会发现它的基本布局是非常落后的,连超音速飞行都无法做到,一旦在作战当中遇见苏联的飞机穷追不舍,那么鹞式战斗机基本是无法返回的,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指望优秀的机动能力逃脱掉。
不过鹞式战斗机是非常幸运的,苏联解体之后,鹞式战斗机凭借垂直起降能力获得了很多国家的青睐,将它搬上了航母,变成标准的航母舰载机。由于它具有垂直短距起降能力,如果搭配上滑跃甲板,性能将会获得提升。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除了美国和苏联以及法国拥有固定翼舰载机之外,其他国家的舰载机基本上都是鹞式战斗机,比如泰国,西班牙,印度。我国在当年甚至都想采购一部分鹞式战斗机来装备2万吨级的航母,但是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垂直起降战斗机在面对真正的固定翼弹射起飞的飞机时,基本是死路一条。所以我国也放弃了这条发展道路,转而在瓦良格航母的基础上改装成辽宁舰,使用歼15舰载机。
其实在很多资料当中,鹞式战斗机都是不被叫做战斗机的,一般都被叫做鹞式垂直起降攻击机。如果没有苏联的话,英国很有可能不会发展鹞式战斗机,转而发展一种性能比较强,而且体积小的舰载机来搭配自己的航母。也正是因为有鹞式战斗机,所以英国在退役了自己的固定翼飞机之后以一种借尸还魂的手段,用垂直起降战斗机和滑跃甲板航母重建了英国的海军航空兵,这个结局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第3个要说的是瑞典的奇葩坦克S型坦克。我们现在常见的坦克一般都是带有炮塔的,主要分为炮塔和底盘,这样的结构最早可以追溯到FT17型坦克。从FT17开始,几乎所有的坦克都使用了炮塔式结构,除了一些坦克歼击车和自行火炮。
在二战结束之后,坦克歼击车这种武器基本上已经被冷落,因为全新的主战坦克和中型坦克可以利用其强大的火炮来获得坦克歼击车的能力,等于说一种主战坦克就可以执行过去的多种任务,可以反坦克,可以火力掩护和火力进攻,线膛炮的坦克甚至还可以充当一下榴弹炮。S型坦克就不一样了,它居然没有炮塔,将火炮固定在车体上,瞄准的时候需要停车利用车体液压装置进行俯仰,同时两条履带调整火炮的左右来瞄准。这样的缺点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就是火炮的精度不够高,其次就是在瞄准的时候,坦克基本是原地不动的,一旦要开火,这辆坦克就变成了原地旋转的碉堡。
也因为采用了固定火炮的设计,所以它可以安装更为实用的自动装弹机,这样就进一步减少了内部的容积。所以只需要三名坦克成员就可以操纵这辆坦克,而且外形十分低矮。外形对于坦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S型坦克的整体尺寸就像一辆去掉了炮塔的主战坦克,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方坦克甚至无法发现这辆坦克,那也就无从谈起进攻,即便是对方发射了炮弹,这样坦克的前部防护装甲是非常厚重的,一般的炮弹根本无法击穿倾斜度非常高的装甲。
不过说了这么多优点,S型坦克的缺点是非常明显的,从它的作战模式就能看出来,这辆坦克的作战使命就是尽可能的拖住苏联人,因为它基本上没有主动进攻的能力,只能用来被动防守,相当于一个个可以移动的碉堡。一旦停下来瞄准对方的时候,如果对方的坦克数量比较多,那么在你打别人的时候,别人也有可能让同伴去攻击自己,大不了极限一换一。
因为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S型坦克不适合其他国家,因此这辆坦克就成了瑞典专用的坦克。换在其他国家,坦克不但要执行反坦克的任务,还要进行火力支援,S型坦克的火力机动能力是非常弱的,别人转动车体和炮塔就能快速瞄准,它只能原地打转。
所以在冷战苏联解体之后,瑞典也放弃了这种非常独特的坦克,转而在德国豹2的基础上研制了新的主战坦克,这就足以证明这种去掉炮塔的底盘设计的确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装备而已。其实不光是瑞典的S坦克,当时的德国坦克和法国坦克也都被逼疯了。由于苏联坦克在当时具备体积小,速度快,火力强的种种优点,而法国英国德国这几个国家只能采取以质换量的策略,像德国的豹一坦克基本上是放弃了防护能力,采取高机动能力和优秀的火控能力优先攻击,一旦苏联坦克对它来上一炮,基本上都是非死即伤。
法国的AMX30系列也没好到哪去,而英国一向比较强调防护力,所以在面对苏联坦克的时候,还是旗鼓相当的。
更有意思的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虽然继承了大量的军事武器,但是其中的绝大多数坦克和装甲车辆都被遗弃。在自己的对手消失之后,欧洲这些国家基本上都进入一种能淘汰就淘汰的地步,英国的坦克数量已经只有100来辆,德国将大量的豹二出售给其他国家,自己目前能动的坦克数量也非常少,非常热衷于出口坦克赚取外汇。无论如何,一旦苏联在当年真的决定进过欧洲的话,依靠前文介绍的种种坦克,都只能尽可能的去拖延苏联踏平欧洲的时间,寄希望于美国人来拯救。因为苏联人的优势非常多,坦克的三大指标火力机动力防护能力各项都占优势,甚至还诞生了T64和T80这样的超能坦克以及性价比极高数量还特别多的T72系列坦克。所以整个欧洲的坦克被逼成这个样子也是有原因的,只怪那个苏联太强大。
这张图里的坦克全部复活,顶的上如今一个中小国家的陆军装甲部队,苏联的解体后遗弃的坦克能拍成百上千张这样的图片
第4个要说的就是美国的核火箭筒。虽然直接面对苏联装甲部队的是欧洲,但是美国作为盟友不得不帮助,一旦欧洲沦陷之后,那么美国等于是被挤到了北美地区,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正因为此,美国专门研制的著名的M388核火箭筒,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小的核武器,用于对付苏联的装甲部队。
M388的核弹头型号为W54,重量只有23公斤左右,但是它的爆炸当量高达10吨或者20吨,一旦爆炸可以摧毁方圆几百米之内的所有苏联坦克,即便坦克没有被完全摧毁,但也要丧失战斗能力。
这种武器的奇葩之处在于它的射程仅有4公里,同时精度还非常低。一般来说,如果射手在空旷地带发射这种核武器之后,随之而来的辐射以及热能和冲击波以及碎片等将会直接杀死射手,等于说是武器的射程小于它的杀伤范围。这就好比是扔出了一枚手榴弹,它的杀伤范围为6米,但是你扔出的距离只有3米,显然是非常愚蠢的。
然而就是这种非常愚蠢的设计,美国居然在1956年开始制造了2100枚,在美国陆军当中装备了整整10年。其实我们想想就可以理解,因为苏联装甲部队太过于强大,美国必须用这2000多枚核武器来限制苏联坦克的前进速度,使用这些核武器的人基本上是九死一生的,是消耗品,只要发射出去之后达到了应有的目的,哪怕自己战死沙场也值了。
而苏联坦克为了应对美国的核武器,也有自己的妙招,研制了可以在核冲击波下存活的4履带坦克,很多人认为这也是红警系列游戏当中天启坦克的原型,专门用来进行世界大战的超级坦克。
其实被苏联装甲洪流和超级军事实力逼迫产生的奇葩武器还比较多,我们只能在日后慢慢介绍。可以看到苏联作为当时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对苏联周边的几乎所有国家都产生了非常强大的压力,基本上每一个算不上友好的国家都得想方设法来防范苏联,也因此诞生了如今看起来非常奇特的武器。前文说到的武器当中,除了鹞式战斗机的结局比较好之外,剩下的武器基本都是算不上成功。比如歼12诞生在70年代,居然还没有雷达,主要依靠空中格斗来取胜。而当时美国已经发展起了多目标进攻能力,在100多千米就可以对着敌人开火,再强的机动能力有什么意义呢?而鹞式战斗机,虽然后面的发展不错,但是垂直起降战斗机目前基本上只有美国在继续研制,其他国家都放弃了。它的优缺点都过于明显。S坦克更像是一种敢死队一样的坦克,不求打败敌人,只求让敌人杀害自己同胞的速度更慢一点。而美国的核武器,几乎就是用来同归于尽的。
如今苏联已经解体多年,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的绝大部分遗产,但是俄罗斯如今的发展很不好,也没有了往日苏联的强大气场。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专门为苏联研制的武器也纷纷退出了现役,成为了历史的记忆,也但愿这些奇葩武器以后不要再出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