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路艰难坎坷,是消极待之抑或是迎难而上?大学四年,面对繁重的学业,她积极调整自我、虚心请教;专业课之外,她专注于语言能力的提升,并同步修读了北大同专业课程,取得了优异成绩;她敬畏学术、热爱科研,所著论文多次入选高水平学术论坛。她凭借自己的坚持与热爱,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她就是首都师范大学2016级本科生——臧玉冰。

在首都师大求学期间,臧玉冰秉持着最真诚的初心,认真完成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她三年均GPA 4.26,连续三年专业排名第一,曾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并荣获2019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除本专业课程外,臧玉冰还着重提升自我的语言水平。她现已通过日语N2考试,IELTS总成绩7分,初步具备了利用日语和英语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需要和能力。此外,她还在本科期间同步修读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均分达90.8分。

此外,臧玉冰的科研能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她曾担任本科生科研项目主持人,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二等奖、"海国图志奖"二等奖。她独立撰写的论文先后入选了"第十届全国本科生论坛"、"第一届中国近代史全国青年高峰论坛"和"首届全国世界史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论坛",并于大会宣读论文。

在第十届全国历史学本科生论坛上

在繁忙的学业之余,臧玉冰还积极投身于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之中,热心帮助身边人。她曾带领团队聚焦社会热点的虐童事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相关提案,为促使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疫情期间,身为班长的她更是与老师、同学联系对接近千次,确保上报数据、信息的及时、准确,以己之力助力抗疫。

学如逆水行舟,奋楫者方能一马当先。大学期间的积累为她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如今臧玉冰已成功保送至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谈到学业成绩出色的秘诀,臧玉冰表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尽快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并对其进行合理拆分,将学习的过程体系化,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培育信心,从而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臧玉冰还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保研经验。她认为,保研最为核心的就是本专业成绩、外语和科研,其中GPA是一切的基础,而科研则是在专业和外语基础上自然而然的延伸。臧玉冰建议本科生要在对优秀学术成果进行精读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科研立项,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

对于如何平衡多专业学习,臧玉冰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将其总结为3个词:尽量协调、平衡利弊、突出重点。应尽量协调学习时间,在以本专业课程为主的同时,见缝插针,同时也要考虑到课程的难度、自身的身体状况等等。当时间发生冲突时,就选择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具体权衡需要根据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自身的喜好。

面对学习科研路上的诸多困难,臧玉冰选择直面挑战、乐观应对。正如她自己所说:"保持炙热、坚持下去,或许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荡,但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在首师大夯实基础,在北大遇见更广阔的天空,但无论在哪里,都祝愿臧玉冰能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与向上的动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