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去年6月,當地官方報道透露,祁東縣紀委監委不斷強化基層公職人員“八小時外”監督管理,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嚴肅查處了一批吸毒涉毒、參賭涉賭案件,近三年來,111人因涉毒涉賭問題被處分。根據當地官方通報,目前已經可以確認的是,在死亡前,施某某參與了聚衆吸毒,且還有其他公職人員涉案。

(原標題:女幹部聚衆吸毒後身亡,“多名公職人員”都有誰?)

公職人員聚衆吸毒背後,是否還牽連其他違紀違法行爲,也該一查到底。

女幹部聚衆吸毒後身亡,“多名公職人員”都有誰?

▲湖南祁東女幹部吸毒後身亡:事發時多名公職人員參與吸毒 紀委介入。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湖南祁東縣文化館副館長施某某非正常死亡一事,引發社會關注。5月9日,新京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5月2日晚,施某某曾與多名公職人員聚衆吸毒,施某某吸毒後抽搐不適,送醫搶救無效身亡。經公安機關查證,事發當晚,死者施某某及其朋友共10人聚餐,餐後唱歌飲酒吸毒。5月9日晚,祁東縣官方通報稱,紀委監委對其中涉案公職人員已展開黨紀政務審查。目前,其他9名涉毒人員也已全部歸案,公安機關正在對案件進行深入偵查。

“酒後”“涉毒”“女館長”“非正常死”……這起公職人員非正常死亡案件,每一個關鍵詞都引人聯想。根據當地官方通報,目前已經可以確認的是,在死亡前,施某某參與了聚衆吸毒,且還有其他公職人員涉案。

吸毒本身已經違法,公職人員吸毒則更是嚴重違法違紀,它不應該被當作普通違法案件來處理,當地除了同時啓動紀律審查,隨着調查進展,涉案公職人員名單也應該儘快依法向社會公開。比如,目前網絡上流傳的信息顯示,祁東縣公安及文化系統有人與涉案人員同名同姓,這類信息的真實度如何,當地也宜作出正面回應,避免引發更大的社會猜想。

而在官方進一步公佈案件細節前,此事還有諸多疑問待解。比如,施某某的死亡是否與吸毒直接相關、此前是否就有涉毒史?同時,考慮到不止一個公職人員涉案,甚至跨越多個行政系統,當地更要以此爲契機,對可能存在的公職人員吸毒風氣有進一步的深查,並追蹤毒品來源,別放過任何一個參與此事的違法違紀人員。

事實上,這並非祁東第一起公職人員涉毒事件。公開報道顯示,2017年初,祁東縣就一次性通報了12起黨員和國家公職人員涉毒典型案例;而去年6月,當地官方報道透露,祁東縣紀委監委不斷強化基層公職人員“八小時外”監督管理,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嚴肅查處了一批吸毒涉毒、參賭涉賭案件,近三年來,111人因涉毒涉賭問題被處分。

從更大範圍看,近幾年隨着執紀的深入,全國多地都曝光過公職人員吸毒事件。公開報道顯示,僅湖南一地,2016年市、縣紀委通報的涉毒公職人員就近百人。而與祁東同樣隸屬衡陽市的衡陽縣,更是專門出臺了《關於黨員、國家公職人員吸毒行爲的處理辦法》,明確堅持“涉毒嫌疑必檢、涉毒疑犯必究、涉毒案件必挖、涉毒公職必查、涉毒場所必罰”。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必要的“零容忍”態度。

但由最新爆出的公職人員涉毒案件來看,對於公職人員吸毒現象,還需要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加大監督和問責力度。像此次事件在官方正式回應前,當地民間就已傳聞多時,這反映出公職人員涉毒,往往並不“神祕”,擴大社會監督渠道,“線索”或並不難找。

而在查處上,地方也應該避免因爲“形象”負擔而對公開處理有顧慮。須知,讓所有公權力逾矩行爲都能夠被及時清除,形成“出現一起嚴查一起、公開一起”的治理剛性,確保地方權力運行的風清氣正,纔是對地方形象最好的維護。


張天琪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張天琪_NBJ10752
相關文章